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336685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50004【摘 要】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方法,评估临床疗效和医患安全。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PKP手术治疗OVCF患者资料,共98例。其 中单侧穿刺组(以下称“单侧组”)70例,双侧穿刺组(以下称“双侧组”)28 例。统计两个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以及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

2、高度和视觉 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分析两个穿刺组之间每项指标的差异是否 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98例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少于双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V0.05);单侧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分别为(14.9±5.2) mm 和(21.4±4.9) mm, VAS 评分分别为(8.1 ±2.7)分和(2.1 ±l.l)分;双侧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的高 度分别为(15.1±4.9) mm 和(22.9±4.8) mm, VAS 评分分别为(8.4±

3、1.9)分和(2.3±1.8)分,将两组的椎体前缘恢复高度和VAS评分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术后患者疼痛缓解 VAS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单侧组与双侧组均疗效明显,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o结论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各有 优势,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式在增加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症状改善 方面无明显不同。双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较单侧组多。【关键词】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

4、ures,OVCF)是老年人中常见疾病,多因轻微外伤引起,属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其处 理不当将影响患者的脊柱功能和日常牛活1。目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剧烈胸腰 部疼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是治疗OVCF极为快速、有效的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PKP手术能减小因高度丢失引起的局部后凸成角2,改善伤椎前缘的 椎体高度。PKP的最早入路为经双侧椎弓根进行穿刺3,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经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0VCF,与经双侧穿刺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另外 认为双侧穿刺存在手术过程长、出血量多、X线曝露次

5、数多等缺点。笔者回顾性 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为98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单侧穿刺及 双侧穿刺的方法行PKP手术治疗,术后将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手术时间、医 患的安全性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筛选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 骨质疏松性单一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98例98个伤椎。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单侧 组70例70个伤椎,男34例,女36例;年龄57-79 (平均68.48)岁。双侧组 28例28个伤椎,男16例,女12例;年龄5678 (平均67.35)岁。患者均为外 伤所致,病程为1周内的新鲜压缩骨折,术前每个患者行骨密度测定,确

6、定其为 骨质疏松患者;拍摄全脊柱X线片了解椎体骨折部位及椎体高度丢失情况;行伤 椎椎体CT重建以明确伤椎后壁的完整性,明确伤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无破损及 无骨水泥渗漏可能,明确伤椎椎体下半部分及终板的完整、无骨水泥渗漏可能; 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伤椎位置,了解椎体是否后凸畸形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受压,排除因椎体肿瘤或椎管内肿瘤所压迫所引起的疼痛;同时均给予。二、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软垫置于胸部和骨盆下方,保持后伸体位,C型臂X线机 透视定位,标记伤椎椎体的位置及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由穿 刺点进入逐层麻醉。单侧穿刺者:穿刺针适当增加外展角度刺入皮肤至骨面,正 位透视穿刺针尖顶于椎

7、弓根的外上象限骨面上,侧位透视确定针的方向,顺椎弓 根方向缓慢向椎体进针,至椎体的前1/4处时,正位片上可见针尖接近或到达椎 体中线。放置工作套管,丝攻缓慢钻入至工作套管前端。放置球囊,扩张,恢复 椎体前缘高度。透视下注入拉丝期骨水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双下 肢活动情况。待骨水泥填充良好后停止注入,等待数分钟,退出套管。双侧操作 的穿刺步骤同单侧一致。嘱患者手术后平躺612h,第2天即可下地功能锻炼, 并摄X线片复查,了解术后情况。三、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种手术方式所需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以及患者手术前后 疼痛的VAS评分,并且应用PACS系统测量伤椎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 情

8、况。四、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 示。各观察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o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从两组疼痛改善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具体数据见表典型病例见图I、2o注:a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讨论骨质疏松骨折(OVCF)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在美国,2005年该病所占用的医疗花费高达169亿美元,并H该数字 在继续增长,到2025年将激增到

9、253亿美元。该疾病可引起胸腰部疼痛伴活 动受限,由于椎体高度丢失,伴随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或侧后凸畸形, 不及时治疗邻椎再发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的可压迫脊髓及硬膜囊,导致相 信的神经压迫症状,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老年人死亡率上升7。目前治疗 该病,若采用保守的卧床休息,对症止痛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慢,椎体高度 无法恢复,并且并发症较多,无法早期下地行走。故当前国际上治疗该病的理念 是早期干预,快速缓解症状的同时,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提高牛活质量,防止 再发骨折。PKP技术最早是由美国Berkeley骨科医牛Mark Reiley于1999年研制 并实施,是目前治疗OVCF最常用

10、的手术技术8。其治疗原理是将骨水泥注入骨 折的椎体的骨小梁间隙中,增加骨强度,分散对骨小梁的压力,从而缓解骨折引 起的疼痛。其特点为: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 性高,术后疼痛立即明显缓解,并H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行适当功能锻炼。PKP的手术方式,目前临床上常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和双侧经椎弓根穿 刺。Chen等的认为,两种方式其缓解疼痛的疗效相当,但双侧穿刺可更好的 改善伤椎高度。Chen等10根据生物力学实验,认为双侧注入骨水泥可以使伤椎 获得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另有学者X表示,两种穿刺方式的对缓解症状无明 显差别,但单侧穿刺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医患所受辐射。本研究中,笔

11、者将单 双侧穿刺PKP进行对比,我们认为此两种方式在增加椎体高度、疼痛评分方面相 差无几。单侧穿刺在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次数上占有优势,但往往为了能使 骨水泥在椎体中充盈的更充分,追求椎体高度的恢复,穿刺点的选择则需要尽可 能向外侧靠,并且通过增加穿刺角度,使穿刺针接近或到达椎体中线,可以使骨 水泥更好地弥散进入椎体的对侧,达到双侧注射的效果。这对穿刺技术要求比较 高,易损伤椎弓根内壁,骨水泥易渗漏入椎管,损伤脊髓或神经根,严重的可引 起下肢瘫痪。双侧穿刺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穿刺角度则可适当减小,无形 中降低了穿刺难度和风险,并且骨水泥填充效果较好,其术后维持椎体高度、防 止椎体高度丢失

12、方面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总而言之,单双侧穿刺行PKP手术,各有优势。目前PKP手术使用何种 穿刺方式仍有很大争议,不同术者根据个人穿刺的熟练程度以及对PKP手术认知 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PKP术后,短期止痛效果显著,椎体高度明显恢 复。但由于术后随访时间短,并且缺乏相关文献报道,其长期疗效及骨水泥灌注 后是否增加邻椎骨折的风险仍有待观察。参考文献:1 Rzewuska M,Ferreira M, MeLachlan AJ, et al.The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13、s on acute pain relief: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Eur Spine J, 2015, 24 (4): 702-714.2 Zapalowicz K,Radek M. 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effect on local kyphosis and one-year outcomes in pain and disability.Neurol Neuroc

14、hir Pol, 2015, 49 (1): 11-15.3 Lieberman IH, Dudeney S,Reinhardt MK, et al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u kyphoplasty 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pine, 2001, 26 (14): 1631-163&李龙,王蒙,马华松等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 22 (8): 678-682.5 Chen

15、H, Tang P, Zhao Y, et al.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rthopedics, 2014, 37(9) : e828-835.6 Ma X, Xing D, Ma J, et al.Risk factors for new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Qualitative evidenee synthesized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Spine, 2013, 38 (12): E713-722.7 Linville DA.Venebroplas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