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指骨化脓性骨髓炎49例关键词指骨化脓性骨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观察指骨化脓性骨髓炎是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 复迁延难愈,给病人带来痛苦及劳动力长期丧失中医治疗 骨髓炎有一定的优势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笔者 釆用手术方法结合益胃清骨汤治疗本病49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 年龄18〜68岁,平均35岁外伤后感染失治发展为慢性骨 髓炎44例,其他原因如刺伤,甲沟炎引发等原因5例病 程最长的2年,最短的1个月,平均3个月1. 2诊断依据[1]:①起病急骤,剧痛,可有寒战高热, 局部胖肿,皮肤掀红灼热骨膜穿刺可抽出脓液,脓肿穿破 骨膜后疼痛缓解溃后因骨破坏,脓水淋漓,不能愈合,可 由急性转入慢性,形成窦道,骨骼高低不平,反复发作② 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风寒湿邪等诱发 因素③儿童及青少年最易罹患,成年人次之④急性期血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⑤X线摄片,一般2飞周后能显示骨影模糊区、骨膜反应、 骨质破坏等影像约4周后可能发现死骨1. 3症状体征:本组49例均有局部红肿热痛急性期表 现,16例出现发热恶寒,全身疼痛的全身症状,经切开或引 流排脓、控制全身症状后红肿渐消,但出现指端反复溃烂, 漫肿,或肤色紫黯,或反复流出清稀脓液,13例有指骨外露, 软组织被覆不良。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摄片示指骨骨 质疏松,6例出现死骨,21例可见新生硬化骨,4例骨质溶 解、皮质骨菲薄所有病例均收住院治疗2治疗方法2.1中药内服:益胃清骨汤,药用:银花、怀山药、生地、青风藤、五味子各15g,百合、玉竹、北沙参、丹皮、 制首乌、丹参、补骨脂、枸杞子、灸甘草、三叶青各10go 自动煎药机煎煮,每100ml药液含生药42. 5克,用量为每 次200ml,分早晚2次温服10日为1疗程2. 2手术清创:切开窦口,无窦口者行手指侧方切口, 清除死骨,清除瘢痕和肉芽组织,不缝合,术后以复方黄柏 液冲洗,湿纱条填入创口2. 3营养调摄:支持治疗配合高蛋白、高营养饮食, 忌食甘腻厚味、生冷、辛辣之品,可辅以食疗培补脾胃,益 气养血3治疗结果经6疗程治疗,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治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创口愈合,X线摄片无死骨存在;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肿痛减轻,但创口未愈合, 摄片示有死骨死腔存在;未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不能控 制,摄片示病灶继续发展49例中,治愈32例,好转16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9%o随访24个月,3例复发4体会手指部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病因为化脓性细菌 感染。
在祖国医学属“疽”或“骨疽”范畴,其发生及病理 变化与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气 血不充,脏腑虚弱,经络不畅,气血雍滞,邪毒直窜入骨, 甚者耗气伤血,伤津夺液,久之累及脏腑,阴阳具亏津液 大伤则胃阴受挫,当辅以滋阴及补阳之品,以使阴有所化, 并借阳药之温运制阴药之凝滞[2]笔者在手术清创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本方用银花、天花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君,且甘寒不峻,不伤脾冃玉竹、北沙参、百合补胃阴以养阴生津为臣;丹参、丹皮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五味子生 津止渴,补元气不足;枸杞子能“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怀山药补脾益气,滋养脾阴,营养调补;补骨指温脾阳,补 肾阴;制首乌补血益精;青风藤、三叶青驱邪排毒;甘草调 各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共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之功5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41.[2]杨海兴•杨文水运用扶正固本法治疗慢性化脓性骨 髓炎的经验__附9989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3, 7 (3): 17-19. 、收稿日期2Q08~08~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