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216361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顾维超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摘要】 顾维超主任医师对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从识病症、求病位入手, 指出本病应为中医内风病的“痉病”、“颤证”及“痿软”病证,其病位在肝、 肾、脾、督脉、筋脉等部位,但又总属中医脑病范畴。并在抓主症中,探求本病 发病机理为肾、肝、脾精气亏虚,气血津液不足,并夹痰浊瘀血阻滞经隧为患。 治当突出补肝肾、益气血、调阴阳,兼以熄风解痉凤去痰瘀。常选用地黄饮子、左 归丸、右归丸等方随症加减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关键词】 肌张力异常综合征/ 11医药治疗;顾维超;老中医经验肌张力异常综合征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互不协调,间歇发 作持续收缩造成

2、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为特征的症状群。而扭转痉挛 和痉挛性斜颈是本病的两种类型。其原发与家庭遗传有关,而继发由脑外伤、脑 部炎症和肿瘤及一氧化碳中毒、某些约物的毒副作用等所引起。是临床少见的好 发于学龄儿童或青少年的锥体外系统难治病症。顾维超主任中医师系江苏省名IP 医,向以擅治疑难病症著称,本文仅就顾老辨治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整理介 绍如下。1首要识病症,求病位由于本病初发时的肌体斤常姿势等多呈缓慢、渐进而间断重复变换,并在睡 眠时又恢复常态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延误诊断。顾老认为,诊治本病首先要 及时发现并识别,根据其临床复杂多变的病症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痉病”、“颤 证”等风症及“

3、痿软”病证范畴。例如本病首发多为一侧下肢活动不便,足呈内 翻跖曲,足跟难以着地,步态不稳。继而出现仰头、斜颈、颈项强硬、躯干和四 肢时作痉挛和扭曲,特别是躯干呈螺旋形运动,腰脊背部前凸成塌腰状,骨盆倾 斜。发病时肌张力增高,当急躁发怒、紧张、惊恐时病情加重,诸症难以自复常 态。病变进而累及面部肌肉则呈痉笑面容,并出现眼肌抽搐上引,口眼歪斜,舌 强语蹇。当累及吞咽肌时,则吞咽困难。还可发作头和手微微颤动,这些特征性 病症,当为“痉病”、“颤证”,连同伴发的头晕目眩,头昏健忘,肢体麻木疼 痛等症皆属“内风”范畴。病久症势渐重,头颈由初发时的斜颈而颈项强硬渐变 为头颈痿软倾斜,不能自行撑持而倒向一边

4、。平素不耐劳作,久立久行则觉腰脊 酸沉,周身乏力易倦,易汗出等则属“痿、软”病证。综上所述,确因本病病程 长、病症复杂,故很难用某一病证加以槪括。因此,顾老认为本病是一个集“痉”、“颤”等“风证”及“痿、软”病证于一身,但又以“痉病”为主的脑系综合病 证。至论病位,以“痉病”论之,早在素问骨空论中指出:“督脉为病,脊 强反折。督脉,贯脊属肾,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侠脊 抵腰中,入循络背肾”。而景岳全书也述及“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 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由此可见,“痉病”病位当在脑、肾、督脉 及筋脉等部位。至于晕眩,头、手震颤,口眼歪斜,舌蹇语涩,吞咽困难等“内 风”病

5、症,早在索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明确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痿、软”病证中的“痿”,在清邹滋九临证指南医案痿案中明确揭示“痿”因“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 虚不能灌漑诸末,血虚不能荣养筋骨,吐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矣”。而“软”则包括“头项软”、“筋软”、“肌肉痿软”无力等,与脾、肾、肝脏关系密切。综上,肌张力异常综合征的病位当在脑、肝、肾、脾及督脉、筋脉等 部位。2再当抓主症求病理至论本病发病机理,顾老认为如此复杂病症,难以用-元论加以揭示其整个 病变过程中的病因病理。因此,主张抓住其病程中的主症及证候特点来探求其产 生的机理。具体而言,即应抓住“

6、痉”、“颤”等内风证及“痿、软”病证,分 析其各自病变的部位、所涉脏腑、筋脉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致病内外因素等 进行分析归纳其病因病理。就“痉病”而言,顾老认为主要因于先天禀赋不足, 或由后天脾胃失养所致。因为肾藏精,先天不足,阴精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 养。且肝在体主筋,肝阴不足则不能濡润筋脉就可发痉。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能 运化水谷生精微,化气血叩脾主四肢、肌肉,脾廿虚弱则气血主化不足,肌肉、 筋脉失养亦可发“痉”。然最为精僻全面揭示痉病发生机理者当属清尤在泾, 他在金匮要略L、典中云:“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 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也。”可见痉病多由阴精气血不足,

7、久病由阴 及阳,阴阳俱损,筋脉失于濡养温煦而发为“痉病”。对于病证,内经早已 明示“诸暴强直”及“诸风掉眩”皆由肝风为患。灵枢海论也说:“髓海不 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而景岳全书在论及以“眩晕”为主的内风病 证时又揭示:“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有血虚者,乃 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此皆不足之证”。清代叶天士则提出“津液受劫, 肝风内鼓。”综观前贤之论,参之临床,可见本病所现内风诸症多由肝肾阴亏, 肝血不足,气血津液虚少,肝木失养而致虚风上旋为患。至于“痿、软”之作,无不由五脏内伤失养引起。具体言之,有因于脾胃气血虚弱,气虚乃清阳亏乏, 不能升举;血虚则肌肉、筋脉无所营

8、,二者皆可致筋脉弛缓,不能随意动作而致 痿。临证则见头项软弱倾斜,举持不能,周身乏力,易汗出等症。亦有因于先天 精气不足,精髓亏乏,不能营注髓腔,督脉亏虚,天柱筋骨失养而作头项倾斜软 弱,无力撑持,稍劳则腰苗酸沉等症。同时,顾老还揭示本病确有因瘀血、痰火、 湿浊、寒湿等阻滞经隧致窍络窒塞的病理因子存在。若辨本病证之标本虚实,顾 老认为,本病初始阶段,多在本虚基础上或兼风、火、痰、瘀、湿浊为患的标实 证。或在病程的某一短暂阶段,可见标实证占有一定优势。随着病变久延,则出 现虚多实少,且以虚证占居主导地位。其虚者总以肝肾督脉、筋脉精血亏虚,或 气血不足,津液虚少,或由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并见夹有

9、痰瘀湿阻的虚实 夹杂之证。顾老如此抓主症、求病机,并辨证之标本虚实,为我们确立治法,选 方用药提供了思路。3治重滋补肝肾益气血,兼以解痉熄风化瘀浊日前,西医治疗本病尙无特效药物,有些药物仅能缓解部分症状,但毒副作 用又人。对于全身性扭转痉挛重症需行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或屯刺激等手术治疗才 能控制症状。而中医约治疗本病,既往可参文献极少,难有成熟经验借鉴。顾老 则在识病、寻位,抓主症、求病理的基础上用中医药通过治证达到治病的目的, 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辨治经验,体现了中医药辨治本病的优势和价値。他指出本病 既以肝、脾、肾、督脉、筋脉阴阳气血津液亏虚为主因,故当治重调补阴阳、益 气血、增津液,补虚以治本。

10、又因本病常夹风痰湿浊瘀滞经隧,故应兼予解痉熄 风,化瘀浊而疏通经隧,以治标实证。综观顾老诊治本病数案,发现其常用地黄 饮子、右归丸、左归丸等方随症加减治之。归纳诸方中多用生熟地、制首乌、鹿 角胶、阿胶、龟板(胶)、紫河车、菟丝子、肉茨蓉、山萸肉等以滋补肝肾,其 中亦有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精,并能燮理阴阳,以达益肾补髓养脑之目的;用续 断、杜仲、狗脊、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骨碎补、仙灵脾、细辛、麻黄根、 制附片、鹿角片、桂枝等既可补肾壮腰膝,又能温阳通督强筋骨;顾老治案中之 所以常用麻黄根,认为此药既可治患者多汗症,又可宣通肌肉筋骨阳气;用黄罠、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等以健脾益气养血;柴

11、胡、升麻、葛根以升清阳。 方中还重用葛根正如陆渊雷所云:“葛根能摄取消化器官之营养液,而外输于肌 肉,故能治项背强痛”及“其肌肉有强直性痉挛”的病症。再配少量蝦蚣、蜂房 更能解脊背肩颈之痉。而白芍、木瓜、石斛、甘草亦可增液缓急、柔养解痉,还 助天麻、钩藤、龟板育阴潜阳熄风。用丹参、桃仁、红花、地龙、炮山中等化瘀 通滞,配合彳i菖蒲、慧及仁、防己、泽泻、苍术、法半夏、胆南星、釜草、牛 劳子、陈皮等化痰祛浊,更能疏通经隧窍络瘀滞,使气血津液流通畅顺,阴阳气 血得以谐和,因而周身肌肉筋脉骨髓皆得充养,则痉、颤、痿证固当悉除。总之,顾老在辨治本病时始终坚持紧扌仃主症求病理,立法以补为主兼以疏通, 选方择药前后呼应,故临床诊治之案,每每获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