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215480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大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开展大学数学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介 绍了我校开展大学数学实验的具体做法及教学效果。关键词:数学实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实验是当前高等院校数学教育课程的一门重要的 新兴课程。所谓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 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泄的物质手段,在数学 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 动1。现代数学实验主要是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 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环境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整个 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以下我们所说的大学数学教学,主要指工科本科数学系 列课程,

2、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教学。一、开展大学数学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作用,近年来科技、生产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得数 学与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形成了一种数学“无处不在, 无所不用”的普及化趋势。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指出当今人类 社会与吋代的三大特征:(1)信息社会,(2)数学科学应用的广泛 性与深入性,(3)国家富强更加取决于数学科学的发展水平 2。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与计算机 相结合,更是导致了数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形势下, 学校的数学教育需要培养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创造性人才。而我们传统

3、的数学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教 育,主要是讲解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以及解题,学 生则只是记忆这些知识和解题,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学习数 学而很少主动地应用数学,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传统的 数学教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我们变革传统 的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应用,要 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学生不只靠听课和看书接受数学知识,而 且要亲自动手去“学数学”和“用数学”。数学实验通俗地 讲就是对数学进行“折腾” 3,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借助于 计算机,自主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 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

4、学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数学实验是对传统 大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建构主义认为4,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认知结构 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学习过程是通过 学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 外部世界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以转换、发展 和完善。再具体地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数学 世界,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身上直接迁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通过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以及反 省来主动建构,而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环境,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助产士”。建构主义重 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

5、而对具体情境进行意 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和反思,从而 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等,这些观点为数学实验 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龙的理论依据。数学实验给予学生主动 建构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数学实验为 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从建构主义学习观 的角度来看,数学实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二、开展大学数学实验的具体做法(一)将数学实验与大学数学教学以相互交替的形式进行 数学实验是现行教学体系上的一个“补丁”,以弥补数学 教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上的不足,所47们基本保持原有 大学数学的体系结构,只是在相关章节根据内容增加以下基 础实验和综

6、合实验,以作为大学数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价绍Matlab软件基础知识,Matlab软件包的基本操作。2 元函数微分学实验,包括一元函数的图形、极限与 连续、导数的实验、泰勒公式与函数逼近、方程近似解的求 法实验。例如“泰勒多项式对函数的逼近情况”的数学实验,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求出的直到19阶的泰勒多项式,并作出 一系列图形进行观察与比较,注意观察泰勒多项式图形与函 数图形的重合与分离情况。从图中可看到泰勒公式随着展开 阶的提高,展开式越来越接近原来函数,但对于任意一个确定 次数的多项式,它只在展开点邻近的邻域内才有较好的近似 程度。另外,通过图形演示进一步学习泰勒级数的概念。3定积分的近似

7、计算、一元函数积分学与微分方程实 验。微分方程实验还安排人口预测的综合实验。在人口预测 实验中,教师提出人口问题,适当介绍问题背景,引导学生采用 不同的方法建立不同的人口模型。例如,假设人口的增长率是 常数,或者说,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当时的人口成正比, 学生可建立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然后要求学生 用这个模型计算一些地区的人口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可 以发现用该模型算出来的人口与19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 的人口统计数据很好地吻合。一些人口增长率长期稳定不变 的国家和地区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报,结果也令人满意。但是用 19世纪以后许多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与指数增长模型比较 时,却发现

8、了相当大的差异。为了使人口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 史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修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增长 率是常数这个基本假设,引导学生建立人口阻滞增长模型 (Logistic模型),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个模型计算一些地区的人 口并与实际人口进行观察比较。例如人口随机性模型,考虑如 果有吋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更复杂的人口模型年龄分布 的模型等。4空间图形的描绘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实验。多元函数微积分实验部分安排最小二乘法的应用综合实验。5无穷级数和函数逼近。6矩阵的运算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实验。线性方程组 部分安排交通流模型的综合实验。7统计与数据分析实验。(二)在大学本科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9、的选修课分专题讲解和让学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数学建模问题,讲 课和上机实验各占一半。具体开设以下专题:线性规划、整数 线性规划、优化问题、微分方程、图论与组合问题、网络流 问题、统计与分析问题、插值与拟合等。(三)利用暑期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综合培训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数学建模指导小 组教师不惜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培训参赛队员。培训大约20 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培训的每天先由教师讲两个小吋, 主要讲某一类问题的建模思想、方法,以及如何用相应的数学 软件来求解,然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 主,教师的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自主探索,二人组 成一个小组,相互交流、

10、相互讨论,共同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通 过计算机自己求解,最后教师讲评。晚上实验室也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彻底弄懂每类问题的建模方法和用数学软件求解操 作熟练。暑期快结束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一两道历年的数 模竞赛题,历年的数模竞赛题都是典型的建模问题,为了解决 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尝试很多方法,自己冥思 苦想,学会合作,这样使学生真正体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 问题的全过程,体验到如何使用计算机为解决问题服务,体会 如何将自己的成果写成论文,等等。这样的训练极大地锻炼了 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获得了显著的提高。这也为 培养我

11、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发挥了重要作 用。三、教学效果我们的数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有些同学 所说的,数学实验使我们的收获最大,它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 的美妙,它激发了我们学数学的极大兴趣,我们学会了用数学 自己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 研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近年来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成绩卓著,屡 获全国一、二等奖,2005年-2008年四年,我校共组织了力个 队参赛,获得全国一等奖4个,二等奖14个,各级获奖63个队, 获奖率82%,名列广西首位。2009年又有3支参赛队获全国 二等奖,4支参赛队获广西赛区一等奖,11支参赛队伍分获广 西赛区二、三等奖。这从一个重要方而反映了我们开展数学 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是富有成效的。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 学建模竞赛,不仅培养了我校学生通过计算机运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我校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起 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 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 课程教材教 法,2003(1):46-482 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 J数学教育学报,2000:1-23 李尚志数学实验-借助于计算机学习和探索数学 J 中国大学教学,2003(5):16-174 詹明道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 法,2001(10):4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