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微医学专题研究另辟蹊径,成就消化内镜领军企业 一、现在:公司现有明星产品将公司带向何方,明星单品再造能力由何保障?南微医学作为国内内镜耗材的领导企业,最大的明星单品包括“和谐夹”和19年上市的“黄金刀”与“钛金刀”,凭借着其性价比在医生和患者端皆受到认可,根据公司披露的业绩也可以看到,“和谐夹”与高频电刀所属的止血闭合类板块与EMR/ESD类板块的收入增速为公司所有板块中佼佼者,过去四年的收入复合增速分别为65.8%和92%市场对于公司目前两款明星产品的主要疑问集中于两个问题:(1)公司的这两款产品未来的成长性,在未来3-7年可以为公司贡献多少收入?(2)公司的单品创造能力几何,过去的明星产品诞生是偶然还是公司能力的体现,公司是否还有能力再造新的明星单品?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明星单品性价比突出,筛查助推明星单品诞生公司的单品“和谐夹”和“黄金刀”都是聚焦于消化内科的产品,是消化内科内镜治疗的不可或缺的产品,曾经这些单品都被外资垄断,但近年来国产的产品陆续上市,其中公司的产品不论从产品的性能亦或者价格上都存在与外资产品一较高下的能力我们认为在目前目前医保控费以及DRGS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因其自身性价比,放量空间大。
1.产品性能比肩外资产品,技术领先行业(1)软组织夹:产品各项参数优于同行,具有性价比根据 FDA(510K) 的比较结果,公司的软组织夹产品的用途与性能已达到与已在美国上市的知名国际医疗器械公司同类产品实质等同的水平近年来,公司的软组织夹产品广受境内外医生的好评从软组织夹常规关注基本参数对比来看,相比于国内外的产品,公司软组织夹拥有几大优势①开口大适应症的范围广:通常开口越大能够处理的创面也就越大,相比波科和奥林巴斯最大开口只有11mm,公司的产品最大开口达到20mm,不仅可以处理普通的创面,开口最大的型号可以处理穿孔的闭合止血;②尾部残留长度最短:对患者而言软组织夹留在体内的长度越短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与同类产品相比公司的产品残留长度最短,仅有10mm;③医生操作便利程度高:从开闭角度来看,公司产品可以实现无限次开闭,相比奥林巴斯产品不能重复开闭以及波科产品只能重复开闭五次,给了医生更多调整机会实现更精准放置,也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对比考虑实际操作中一些重要参数以及价格因素,公司软组织夹不论从性能角度亦或者是价格角度,都值得被列为内镜手术中的首选根据麻省综合在2018年的研究,对比了5款软组织夹的四项操作性能包括旋转性、过速旋转、开闭角度的精准性以及咬合力。
公司软组织夹在过速旋转控制以及开闭夹子角度精准控制这两个特性上优于市场上其他夹子①过速旋转和摆尾出现最少:公司产品可以做到在多次旋转后依旧保持稳定不会出现突发性的过速旋转性能稳定,但同类产品特别库克和奥林巴斯产品可能会出现突然旋转180等状况②夹子开闭控制自如:在控制夹子开闭过程中始终可以让术者可以自主控制在开闭过程中需要保持的角度,而其余产品或许闭合过程中可以保持角度但开启过程中为弹开不能自主控制角度亦或者有些特定角度不能达到从波科与公司产品设计结构会比较容易理解,波科开启夹子的方式为弹开而公司则为通过滑槽控制开闭,因此公司产品相对弹开设计更容易控制开闭除此之外的两个性能旋转性以及咬合情况,公司产品虽不是最优,但也保持了高水准仅略逊于最佳产品,按照评分体系也有17-18分参考价格,公司产品的价格为比较产品中最低,相较于波科1980元的价格,公司公司软组织夹仅需199/299元,价格优势显著我们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打分,每一项20分,根据特性进行打分,综合之下公司的公司软组织夹总分95分远高出外资产品,实属软组织夹中最优之选公司针对软组织夹推出了两个版本,标准款与高性能款针对不同适应症又给了患者新的选项,进一步增加产品经济性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夹子。
对于一般创口或者小创口可以选择标准款;而由于高性能款的开口幅度相对标准款有更宽的旋转以及旋转精度更高,因此对于一些大创面或者对于操作相对困难的部位的创口闭合可以选择高性能款整体两款的价格依旧亲民,高性能款价格的单价也仅为299元2)高频电刀:性价比之选,国产替代可期公司2019年推出了高频电刀又根据涂层不同称为“黄金刀”和“钛金刀”,解决了一些外资电刀存在的问题,紧贴临床需求1)在确保产品使用所需的切割锋利、柔韧性和顺应性等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开发采用了独具特色的黄金、钛电极涂层,可有效防止术中粘连,提高电导率,切割效率更高;(2)其陶瓷绝缘末端的设计更方便术中标记,操作更安全;(3)钛金刀申报PCT国际发明申请的双注液通道可以不通过器械交换进行给组织补液维持黏膜与基层分离,ESD剥离更安全第二注液通道可以随时清洗电极,保持电极没有结痂,简化了手术过程,提高了效率,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4)双极电刀可以减少手术过程患者的不适感在解决临床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公司的高频电刀价格十分亲民相比于奥林巴斯主流电刀的价格普遍在4000-5000元左右,公司的产品价格在2000-3000元左右,采用公司产品将会提高ESD/EMR手术的可及性,以及患者和医保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的高频电刀将会成为公司又一畅销产品2. 两大产品未来都或将成为过十亿级别单品从产品性能和价格因素上来看,公司两大单品的性价比高,将进一步探讨一下两大单品最后的销售规模可以做到几何?催化产品销售主要驱动力为消化道筛查未来逐渐铺开根据《我国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挑战和展望》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可知,我国作为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国家,每年新发的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超过100万例,而全球同期这三类肿瘤的发病量为269万例,中国占比达到40%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经过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而进展期的胃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30%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90%处于进展期,而日本和韩国得益于系统化的胃癌筛查体系,早期治疗率分别达到70%和50%日本和韩国筛查得以如此广泛得推行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以及医疗保险得覆盖,那么可想而知国内未来筛查倘若要大规模推行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目前政府已经发布了多个推动癌症防治早筛相关的方案文件,目前肠癌相关的早筛已经在逐步推行初见成效,但是胃癌的筛查工作目前还未大规模开展,但2019年的文件指出胃癌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逐步推开筛查工作。
基于未来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将大规模铺开作为背景,测算得公司软组织夹对公司软组织夹和高频电刀在国内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得到软组织夹在国内未来销售峰值将达到8.25亿元,高频电刀在国内的销售峰值将达到6.5亿元,基于以下假设:有关胃镜/结直肠镜检查与治疗量的预测的假设:(1)预测开始时点:由于目前胃癌筛查目前尚未全面开展,但目前相关文件包括《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及《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因此选取2023年开始作为测算开始时间2)总人口情况:根据《我国“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人口发展态势分析》,我国人口到2027年到达峰值,之后开始负增长,因此假设2023-2027年增长率为0.15%,而2028-2030年增长率为-0.12%3)胃/结肠癌应筛查人群比例: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和《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胃癌开始筛查年龄为40岁以上,肠癌为40-74岁,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相应比例,并假设该比例在预测期间保持稳定4)胃/结直肠癌实际参与筛查比例:由于胃癌筛查目前还未大面积铺开,因此假设2023年初始覆盖比例为应该筛查人群的5%随后逐步增长,而结直肠癌筛查开展比较早但目前也仅在上海天津等几个城市施行,因此假设初步的参与比例为应筛查人群的12%。
5)胃癌筛查人群分类以及接受胃镜检查以及治疗比例: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将筛查人群分层,再根据《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在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比较研究》得到大致高中低人群比例以及进行胃镜检查比例以及最后筛查患病情况;我们假设不论高中低危人群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的比例将会提高,但根据高中低人群为每1/2/3年开展胃镜治疗;我们假设患病人群由于筛查中发现大部分都为早期因此都大都可以接受内镜治疗6)结直肠癌筛查治疗率: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可知五十岁以上人群腺瘤发生率男性≥25%,女性≥15%,所以假设治疗率为22%7)胃/结直肠常规检查治疗比例: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统计的2012年的情况,因此我们假设未来仍旧将保持增长,且由于筛查逐步普及增速将逐步放缓止血夹相关假设:(1)国产化率:假设未来止血夹的国产化率达到70-76%(2)公司在国产产品中占比:公司软组织夹由于其较好的口碑等原因市占率在国产产品中达到80-90%3)价格变化:考虑到集采降价等因素,未来止血夹价格将可能经过一过性下滑,我们预计一过性下滑30%,后续每年单价下滑2-10%。
高频电刀相关假设:(1)国产化率:目前国内高频电刀目前进口占比较高,但目前已有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企业推出性价比较高的高频电刀,因此我们预计到23年的国产化率为10%并继续快速放量2)公司在国产产品中占比:公司高频电刀性价比较高,且“钛金刀”等产品有一些独特创新点解决了其他产品的一些问题且公司高频电刀产品与止血夹同为消化内科产品品牌认可度比较高,我们预计公司的产品占有率能达到40%二)医工合作机制佐以执行能力催生黄金单品市场对于产品类的企业都会有一个普遍的担忧——是否有能力可以再造新的“爆款”?那么对于公司而言,问题就落脚到公司是不是能再一次挖掘出一些大品种,我们认为公司拥有再造黄金单品的能力公司除了传统的自研体系,在医工合作层面深耕,研发临床真正适用的产品,(1)吸引医生角度看,在医工合作的层面公司形成了成熟的分成机制以及学术支持体系,在业内形成影响力和品牌,吸引相关科室的医生与公司合作;(2)公司落实层面看,公司拥有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包括了从最初的医工合作到最终的品牌影响一系列环节,并且每个产品都建立了专业团队以及流程化管理,从而成功将医生的想法最终变成现实1. 医工合作在业内逐渐建立品牌吸引医生合作公司过去凭借医工公司成功研发出两款创新产品,因而在业内树立了品牌。
创立伊始,通过医工合作,开发出了降低并发症的新型食道支架,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通过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延长了患者的产生存期,为世界首创;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和电植入系统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使重症胰腺炎后胰周积液死亡率从 60%下降到 5%以下,为中国首创这两项医工合作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不仅转化了医生需求生产了实际产品且有能力将产品实际推进科室,推进产品放量,科室医生通过产品逐渐认知到公司的医工转化能力,我们认为基于对于公司转化能力以及销售能力的认可,业内医生将会选择公司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从2000年初公司的新型食道支架通过医工合作方式转化建立,越来越多的医院医生选择将公司作为项目落地合作的公司目前从公司在专利许可合作了多家国内大医院包括北医三院,盛京医院和苏大附属一院,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分成体系帮助医生实现变现,目前三甲医院与公司合作的产品均还未上市但是都约定了一个合理的专利使用费用,未来预期产品上市后可以帮助医院医生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公司专利申报的情况可以看到已经有多家医院和公司合作共同申请专利,目前已有22项专利,合作医院包括鼓楼医院、盛京医院和浙附一等多家医院,涵盖领域包括ESD/EMR使用的电刀、活检用的内窥镜端帽、扩张用的支架以及微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