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关于马歇尔冲突论文论“马歇尔冲突”班级:国贸091班 姓名:张占奎 学号:090206123摘耍: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理论中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Z间的矛 盾的观点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乂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 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 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冇效、合理的均衡, 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规模经济和竞争的活力Z间这对难分难解的矛盾, 后人称这对矛盾为“马歇尔冲突”从此,围绕垄断与竞争、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与实 践中从未停止争论过在9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尤英是美国对企业并购 的管制比较严格,大型并购案往往是不允许的在此以前美国甚至禁止企 业Z间联合开发技术和合作研制新产品,因为它认为企业Z间的联合开发 会损害竞争和创新,很冇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合谋但近年來,各国纷纷 放宽限制,打破行业内部市场限制,并允许相关行业内有经营彼此业务的 企业合并各国企业许多重大兼并活动的成功,没有当局的默许乃至支持 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关键字: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 市场竞争马歇尔的观点: 马歇尔认为,在公认的“资本”的概念中,不仅经有货币资木发挥着 作用。
资本之所以增值,,是因为在货币资本的运营中,同时存在着知识 和组织的投入显然,离开了知识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本不能自动的成 长出新的价值来为了强调“组织”在形成利润中的重要性,马歇尔主张 分离被货币所掩盖的“组织”,把“组织”看做独立存在的生产要素马 歇尔这一观点,显然为管理和组织行为作为资本的一部分参与利润形成, 提供了理论依据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 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 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 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 大的生产效率马歇尔冲突的产生:19世纪6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到顶点,并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经历这一转变过程的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一书在 这本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中,马歇尔不仅继承了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而 且扩大了自由经济的内容,并把自由形成合作或联合包括其中门在萨伊 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之上,增加了第四要素一一工业组织,从 而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中,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
马歇尔之所 以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耍素是因为他在研究分工与机器、某一地区 特定产业的集中、大规模生产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形态等问题吋,触 及了 “规模经济”的问题他认为规模经济是和工业组织直接相关的门他 说:“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马歇尔在探讨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时,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从 此如何兼容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性,就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之一围绕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马歇尔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内 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个概念马歇尔说:“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 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 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 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马歇尔冲突:马歇尔的观点提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必须关注的问 题,即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必然不断 扩大规模,产业内的集中度很容易发展到可操控市场水平垄断一旦形成, 价格就不再随供给与需求的改变而波动,也不再具有调节经济资源流向最 需要的方面的作用,不能鼓励最有效率的生产这个矛盾可以概括的认为: 如果经济政策倾向于制造有利于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环境,垄断就成为选 择的结果;如果经济政策倾向于维护市场竞争活力,就不能放任企业充分 利用规模经济。
马歇尔提出的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的矛盾,即为“马歇尔 冲突S围绕马歇尔冲突,经济学家们展开了一场旷口持久的辩论,并逐步形 成了一门新的经济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的中心议题是资源的配置 问题,即如何将冇限的经济资源做最佳配置,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在马歇尔观点下,规模经济与垄断冲突之间这个重大矛盾显露无遗马歇尔试图使规模经济和完全竞争在三个不同的渠道上协调起來,即:(1) ( 一些)规模经济对于厂商来讲是外在的2) 规模报酬递增是动态现象,并且很久才反映出它的全部影响,并 强调有能力的企业家终究要逝世的,所以一个企业不可能长期处在第一流 管理Z下3) 运输成本在某些产业中增长如此迅速,以致限制了各个厂商的市 场区域显然,马歇尔的假设(1)是不成立的马歇尔在1919年曾说过, 随着资本的增长、机器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改善,内在经济的重要性稳定 地和迅速地增长,而一些过去的外在经济的重要性则下降即使大部分规 模经济对于企业是外在的,竞争仍不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企业可以联合起 來,从而导致外在经济内部化,则会出现寡头垄断的结果一个产业的外 部经济或许是另一产业的内部经济后者就会走向垄断;前一产业作为后 一产业的消费者,也就不一定能分享这种“经济”。
马歇尔的假设(2)存 在的前提条件应该说合并是不可能的;或者对于管理者來说,市场是如此 不完全,以致长期存在的企业注定要落入无能者之辈然而,这两个前提 却是不现实的,或说不真实的马歇尔的假设(3)适用性更是冇限的,因为 它明显地忽略了运输中的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因此,马歇尔尽管触及到了 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未能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 提供二者稳定均衡的条件,因而无法解决二者的冲突马歇尔冲突”既是 古典经济学理论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现实经济中垄断与竞争Z 间矛盾在理论上的反映马歇尔本人虽然未能正确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冲 突,但是,发现规模经济效益和如何保持竞争活力之间的对立,则是马歇 尔对产业组织学的重大贡献,由此奠定了马歇尔在产业组织学上的特殊地 位,并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实例分析:以银行为例:如果允许许多企业开展竞争,去铺设各自相互重叠的金 融交易网,无疑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让其中的一家企业扩大规模, 将所冇的业务都交给它经营,反而对整个社会都是冇利的充分享冇规模 经济,对提高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都具有不可估量 的意义但是,每个产业的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的,当有限的市场规模和 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行动碰在一起吋,必然导致生产越來越集中,企业的 数冃不断减少。
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独霸市场的垄断寡头,从而使它获得 人为操纵价格的力量即使在少数几个企业占冇某一产业大部分生产的垄 断市场上,它们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也常常可以通过合谋或组成 卡特尔等形式,控制这一产业的价格,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再比如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了过剩:如果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 作用,一部分资源就应从该产业中退出,但由于市场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 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在暗地达成协议,来限制产量,维持固定价格, 使这些企业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不发生 资源的移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反过来,如果某一产业的生产能 力不足,垄断寡头又通过设置种种壁垒,阻止资源的流入和新企业的出现, 从而使自己安享超额利润这样,一旦垄断价格得以形成,企业间的价格 竞争就不存在了,垄断企业的市场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竞争的压力大 大减小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也就相应地减弱了克服马歇尔冲突的途径: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如何克服“马歇尔冲突”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在他看来,所谓有 效竞争就是一种将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 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但克拉克没冇论述实现冇效竞争的客观条件和 衡量标准我国学者王俊豪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竞争的 三个标准:第一,冇效竞争是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第二,有效竞争是适度竞争,即介于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Z间的竞争;第三,冇效竞争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竞争企业生产规模处于适度规 模的范围,即处于最小经济规模和最大经济规模之间综上所述,有效竞争就是要兼顾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有效竞争 是适度规模和适度竞争的结合,冇效竞争是克服“马歇尔冲突”的冇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