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

上传人:熠*** 文档编号:204097139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 作者: 日期: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一、济南市“学考说明”中关于文学作品部分的考察要点1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4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6.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二、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关于记叙.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按

2、时间的发生、发展、结果先后顺序叙述事情,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倒叙:把事件结局提前叙述,引起回忆从头进行叙述,避免平铺直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中心。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件,使内容更加充实,突出中心。3.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直抒胸臆,感情强烈,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客观、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关于描写描写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描写详略细描语言细腻,突出人物性格或中心白描语言简约,印象深刻描写角度正面描写正面直接的描

3、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使形象更鲜明、突出虚实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烘托,突出中心关于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使感情朴实真切,震动人心。间接抒情包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关于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文学作品中一般有三种情况: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二)文学作品中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引用等。(三)文学作品中常用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前后照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铺垫、对比、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渲染等。三、文学作品考点梳理专题一 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对全篇文章而言的,包括内

4、容、结构、情感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察。进行整体感知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抓标题,看开头和结尾;重视议论、抒情句;把握关键句或反复出现的句子;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准确完整地概括中心;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等。从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看,以下三种题型是考察的重点:(一)内容概括“要素法”概括,人+事情+结果1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例1:故乡的榕树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例:原谅一文中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女儿在英国当女侍时,不小心打碎了很多酒杯,却得到了领班的原谅;。2抓住主要情节,梳理思路。例:心中的小火炉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由冬日的严寒引出儿时的回忆老家冬

5、日取暖的风俗儿时提着小火炉游戏的情景例2:倔强的仙人掌女人挑了两盆嫁接仙人掌,准备买下女人付钱买下,老头儿把扯断的仙人掌送给她。3。提炼相关信息,根据提示语填空。(二)分析标题内容+主旨+表达效果例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以“小小红帆船”为题的原因是什么。例: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例3:文章为什么以“心中的小火炉”为题?例4:文章为什么以“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思路点拨:1.概括文章内容;2.归纳主旨;3.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常见的特色及作用有:新颖生动,激发兴趣;点明主旨,便于理解情感;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一语双关,含义丰

6、富;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思路清晰。(三)把握情感关键句+线索+分析人物思路点拨:1.通读全文,抓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关注开头(开篇点题)和结尾(卒章显志);.抓线索,体会前后情感的变化;3.通过具体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专题二 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要包括: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在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的考查体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其语言赏析题常常是分值大、题型多。这类试题没有太大的审题难度,关键是发现语言的特点,一般要关注四个角度,即用词、句式、修辞、写作手法,抓住语言的特点后,再用规范的格式、准确的语言

7、来表达。语言赏析题要避免答题笼统,不妨落实以下四个答题点:一怎样写的;二写出了什么;三写得怎么样;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一)词语互换和选词填空例: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1.要义无反顾。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青春的门槛)2.为了如期登上珠穆朗玛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登上地球之巅)【解析】词语替换是常用的语言鉴赏方法之一,有利于考查评价学生的语感与理解能力。这类试题和选词填空题相似,其答题规律都在于从两个词语的含义入手,先“找同”,后“比异”。【答案】不可以。因为“义无反顾”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8、勇往直前”是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往前走。这两个词语都有勇敢前行的意思,但是“义无反顾”,强调认定了就不回头;“勇往直前”强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一直走下去。(本题共4分。一点1分。)思路点拨:成功完成词语互换题或选词填空题,关键在“找同”“比异”。比较所给词语含义的异同,一般从程度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的褒贬、前后搭配等角度来进行比较,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确定。(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的理解例: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

9、逝去的童年。谈谈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解析】画线句共有三个分句,用关联词“虽可”连接起来,整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然后抓住“悄然离去”“若有若无”“每每牵着”这三个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分别阐述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即可。【答案】本题共4分。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难忘怀。.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答对一点得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出“对故乡思念”之意的,可得分。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1.谈谈对关键句的理解这类试题,所选关键句常常是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成

10、功完成此类试题,要先看加线的句子阐述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2.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内容: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其作用为开篇点题、做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等;结构: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过渡;艺术效果: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三)品读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11、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答案】第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本题共4分。任选一句,“修辞手

12、法”1分,表达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思路点拨:赏析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所选关键句一般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答题时切忌笼统地回答“使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必须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语言要完整、规范,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答题点:.怎样写的(修辞名称);2.写出了什么(结合具体语句);3.写得怎么样;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四)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例: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撤消

13、?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遥远的绝版?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以及诗词风景都逐渐消失了。【答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理由:.运用排比句式,罗列各种流失的古典场景,更具震撼力;2运用反问句式,情感更加强烈,提醒人们去深刻思考与反省;3.运用贴切的比喻,形象描述了各种古典场景流失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用了“硬硬撕掉、生生撤消”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古典场景被毁灭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例2:文章第段,句子独立成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改句:我不再走这条路。【答案】原句突出强调了这条路被霸占、被掠取,作者感到惋惜、痛心,不忍再走。改后的句子语

14、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思路点拨:完成此类试题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分值设置,从句式、修辞、用词、情感表达等角度将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完整规范的语言作答。(五)圈点评注例1.那年五一长假,我陪父亲登上了九华山。山路上,每每歇息时,父亲总是让我站在里面,他站在外边,用身子挡着我,生怕我不小心跌下去。我哈腰抱他上床,却没费多大劲儿,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没想到却那样轻!而我的心却沉了许多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圈点评注。(6分)提示:第一步:在句中圈出1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作注;第二步:品评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要求:评注的内容写在“圈点评注”栏内。【答案】示例1:总:一直、一向的意思,写出爬山时父亲一直在有意识地保护着“我”。这句话通过描写父亲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呵护。示例2:沉:这里是沉重的意思,写出了“我”抱起老弱的父亲时沉重而心疼的感受。这句话通过写“我”轻而易举地把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抱上床时的动作和内心感受,表达了“我”因感受到父亲变得老弱后,内心的沉重和酸涩。评分意见: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