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4096179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研究-成语里的兔 成语里出现的兔都是野兔。“守株待兔”说的是兔子的愚笨,“狡兔三窟”又在赞赏兔子的狡猾。兔子的智商究竟如何,我有点糊涂了。“守株待兔”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韩非子是大家,他写这个故事可谓用心良苦,但我就是弄不清楚,自然界是否真的会有如此愚笨的兔子?狡兔三窟这个成语,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范蠡和文种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勾践在灭掉吴国

2、后,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深知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于是不仅不接受封赏,而且离开越国,隐居齐国。范蠡离开后,留书信给文种,上面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文种由于留恋权势,最终受诛,成为兔死狗烹的第一个典型。后人从战国策中提炼出许多含有“兔”字的成语,譬如:犬兔俱毙、见兔顾犬、狡兔三窟。还有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成语:白兔赤乌。月亮被古人称为白兔,太阳被指为赤乌。月亮和太阳总是此升彼落,像是互相追赶一样。白居易的劝酒诗中有这样两句:“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趋走。”把白兔誉为月亮,源于古代印度一个关于月兔的故事。一只有善行的兔子,因为不能取

3、得肉以供天帝的需求,便毅然投身火里,成了焦兔,天帝把它放到月亮里,以昭示它的高行。这个传说,在唐代曾被收录在一部佛教经典里。外婆说过,世上有种宝物,会在月圆的夜晚,化身成可爱的白兔来到人间。月兔下凡,洁白、美丽,负载着神的灵性。白兔是月亮的替身,这符合我的审美观。可是也有居心叵测的人对兔不怀好意,由此出现了见兔放鹰、兔死狐悲之类的成语。见兔放鹰很好理解。人类中的某些人为了满足自我的食欲,别说兔子,连一只蚂蚁也不肯放过。我忧虑的是,当大地上的野兔被杀戮殆尽时,人类又如何咀嚼那些成语中兔的精神以及灵魂。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出自于元曲选 四:“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兔子死了,狐狸怎么会悲伤?小时,我对月兔下凡的传说深信不疑。常常,独居旷野,翘首望月。想着,我要是能获得赤乌带来的宝物,该是何等幸运?而在遗忘了月兔若干年后的今天,突然恍然大悟,某种富有灵性的东西,只会选择有缘的人。幸福,大约也是如此,只能是精神的向往和皈依。西安晚报2011年1月4日-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