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88785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X X X201 X代替ZYYXH/T3.13.15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胃肠病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胃肠病D i agnos i s and Treatment Gu i de I i ne of TCM i n Treat i ng D i abeticgastroenteropathy(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时间:2017年7月1日)201 X-X X-X X发布201 X X X X X 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前言3引言41概述52临床诊断52. 1西医诊断52.2中医诊断62. 3鉴别诊断73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73. 1辨证

2、论治73.2其他治疗911参考文献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了(ZYYXH/T 3.1-3.15-2007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胃肠病,与ZYYXH/T 3.13.15-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一删除了先前版本的病因病机部分:删除了先前版本中西医治疗部分;删除了先前版本治疗部分 的耳针、按摩、拔罐部分的内容增加了中医诊断部分、指南证拯分级、推荐建议;增加了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见 3.2)一一修改了先前版本西医诊断部分,将糖尿病胃肠病分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 性便秘三部分进行分別论述;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部分修改;对

3、针灸治疗部分根据文献研究结果进行 了部分删减(见2.2、2.2.2)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武汉市中医医院负责起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辽宁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襄 阳市中医医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叔禹,吴深涛,吴以岭,仝小林,王旭,冯兴中,石岩,朴春丽,李显筑, 刘铜华,朱章志,刘喜明,沈远东,高思华,李惠林,杨晓晖,陆澈,李学军,胡爱民,赵进喜,方朝 晖,高天舒,肖万泽,周水平,魏华,戎士玲,张建,牛晓静本标准于2007年12月首次发布,2016年12月第一次修订。

4、糖尿病胃肠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食管综合征、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性便秘等,相 当于中医学的“痞满”、“呕吐”、“泄泻”、“便秘” O与西医相比,中医的优势在于在辨证与辨病 相结合的原则下,注重整体,能治愈或改善症状,且副作用小。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制定、发布了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随着中 医药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的国际化,中医药界需制订世界公认的标准并向全世界推广,而建立国际化 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尤为重要,建立能够为国际普遍公认的临床实践指南必须符合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发展 的趋势。指南编写小组主要检索了近20年来与糖尿病胃肠病中医药诊疗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研究

5、和 循证医学方法,选择出高质量的证据,形成新的推荐意见;通过徳尔菲法形成专家共识,并参考上述指 南及标准,更新形成本指南。糖尿病胃肠病1概述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可发生在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包括糖 尿病食管综合征、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便秘、糖尿病合并腹泻或大便失禁等。西医学认为本病的 发生与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胃肠道平滑肌病变、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继 发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糖尿病胃肠病早期防治对于避免或减少胃肠功能衰竭有重要意义。本病属中医“痞满”、“呕吐”、“便秘”、“泄泻”等范畴。2临床诊断2.1西医诊断参照2014年仝小林主

6、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丁一一第7部分糖尿病胃肠病。2. 1. 1糖尿病性胃轻瘫(1) 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2) 临床表现:%1 症状:有或无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伴有恶心、呕吐、暧气、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不 振等消化道症状。%1 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上腹部轻压痛、体重下降。(3) 理化检查%1 胃运动功能障碍。%1 胃排空试验,目前核素扫描是金标准,提示胃排空延迟。%1 胃-幽门-十二指肠测压,近端胃底、胃窦压力降低,幽门长且高幅的收缩压力增加,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m相减少或消失。%1 胃电活动记录,胃电节律失常,主要是胃电过速,其次是节律紊乱及胃电

7、过缓。%1 须排除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及肠道、肝、胆、胰腺病变,以及代谢紊乱(尿毒症、高钙和低血钾)、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多发性硬化、脊髄损伤及自主神经损伤等,以及某些影响胃排空的药物。2. 1.2糖尿病性腹泻(1)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1 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澹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症状持续1天以上。%1 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3)理化检查%1 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致病菌培养阴性。%1 消化道顿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有结肠黏膜充血、水肿。2. 1.3糖尿病性便秘(1) 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常有饮食

8、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2) 临床表现:%1 症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是指侮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 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一般病程至少6个月。常伴有腹胀、 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1 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3)理化检查:消化道领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肠动力检查蠕动减弱。2.2中医诊断2. 2.1病名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中医痞满、呕吐范畴,糖尿病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糖尿病性便秘属中医便秘 范畴。2. 2. 1. 1 痞满痞满是指胃骁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

9、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的病证。糖尿病患 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27-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痞 满)2. 2. 1. 2 呕吐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种病证。糖 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25-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 分呕吐)2. 2. 1.3 泄泻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澹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 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II/T29-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泄泻)2.

10、 2. 1.4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时间虽不延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30-2008中医内科 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便秘)2. 2. 2证候诊断糖尿病胃肠病中医证候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进行辨证,并结合中医辨 证体系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7年发表的糖尿病中医 防治指南及2014年仝小林主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将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 病性腹泻、糖尿病性便秘分别进行辨证。2.2.2. 1糖尿病性胃

11、轻瘫2. 2. 1. 1. 1肝胃不和证胃脫胀满,胸闷暧气,恶心、呕吐,胸闷,大便不爽,得暧气、矢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2.2. 1. 1.2痰湿内阻证脫腹痞闷,闷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冃眩,身重肢倦,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体 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弱或滑。2.2. 1. 1.3寒热错杂证胃皖痞满,遇冷加重,暧气纳呆,嘈杂泛酸,或呕吐,口干口苦,肢冷便澹,舌淡,苔白或微黄,脉弦或 缓。2.2. 1. 1.4脾胃虚弱证脫腹痞闷,喜温喜按,恶心欲吐,纳呆,身倦乏力,大便稀澹,舌淡苔白,脉沉细。2.2. 1. 1.5胃阴亏虚证口干咽燥,食后饱胀或疼痛,饥不欲食,时有

12、干呕,呃逆,或便秘纳差,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2. 2. 2. 2糖尿病性腹泻2. 2. 2. 2. 1肝脾不和证T/CACM X X X201 X 泄泻腹痛,侮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泻后痛缓,胸胁胀闷,暧气,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口,脉弦。2. 2. 2. 2. 2湿热内蕴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大便粘滞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2. 2. 2. 2. 3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澹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或加重,食后腹胀,痞闷不舒,纳呆食少,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 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2. 2. 2. 2. 4脾肾阳虚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或

13、无痛性腹泻,肠鸣即泻,泻下完谷,可有大便失禁,伴乏力倦怠,身体消瘦,形寒 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2. 2. 2. 3糖尿病性便秘2. 2. 2. 3. 1气虚便秘证大便干结,或便质不硬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解岀,汗出气短,面白神疲,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2. 2. 2. 3. 2阴虚肠燥证大便T结如羊屎,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盗汗歡红,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2.2. 2. 3. 3阳虚便秘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 沉迟。2. 2. 2. 3.4胃肠积热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

14、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2. 3鉴别诊断2. 3. 1糖尿病性冒轻瘫需鉴別以下疾病:食道炎,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肝胆胰肠病变,代谢紊乱,结缔组织病,甲 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手术影响。可行胃镜、腹部B超及相关病史、用药史等加以鉴别。2. 3. 2糖尿病性便秘需鉴别以下疾病:肠道器质性病变,全身性疾病如甲减、贫血,腰舐部脊髓病变,手术、药物等影 响。可行纤维结肠镜及结合相关病史、用药史加以鉴别。3. 3糖尿病性腹泻需鉴別以下疾病:感染性腹泻,慢性胰腺功能不良,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所 致。可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消化道锁餐、纤维结肠镜及结合相关病史、用

15、药史加以鉴别。3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3.1辨证论治1. 1糖尿病性胃轻瘫3. 1. 1. 1肝胃不和证病机:肝疏泄不利,横逆犯胃,受纳运化失常。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消痞。推荐方药:四逆散(伤寒论)加减(推荐强度:推荐使用,证据级别:I。级)5。组成: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等。随症加减:肝郁化火,口苦咽T者,加黄苓、黄连、梔子;胀满重者加青皮、郁金、木香;疼痛甚 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呕吐甚者,加半夏、生姜。3. 1. 1.2痰湿内阻证病机:痰湿内阻,气机不畅,胃气上逆。治法:祛湿化痰,理气宽中。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推荐强度:推荐使用,证据级别:lb级) O组成: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随症加减:痰阻气滞,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较甚者,可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气滞腹痛 者,加用枳壳;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者,加用白术、天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