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88149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异化问题的深入系统思考一、在批判性地考察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中的两个理论 误区的基础上,确立了研究的基本思路该书认为当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来,虽然科学技术 给人类带来了口新月异的发展,体现了人征服自然地创造 力,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破坏作用也为人们所日益注目。这 迫使人们开始普遍地用批判的口光审视科学技术,从而形成 了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中主要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观点或 理论误区:- 是绝对或基本否定科技异化的存在,表现为科 技乐观论;一是绝对或基本肯肚科技异化的存在,表现为科 技悲观论。这两种观点,尽管对科技的社会作用的理解截然 相反,但实际上都属于科技决定论,都强调科技对人类未来 的决定,不管

2、是幸运还是厄运。它们基本上都撇开了人类自 身的发展及社会制约性来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真理超 越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科技乐观论和科技悲观论的失足之 处恰恰就在于它们对于本来是正确的东西作了不适当的夸 大。实际上,这两种观点不仅无助于解释现实,更不能指导 实践。因为,盲目的乐观是自欺欺人,消极的悲观更是于事 无补。科技怎观论与科技悲观论之所以陷入片面,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在思维方式上搞“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因 此,对丁科技异化问题的研究,正像该书所指出的那样:应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克服其思路上的主 客二分的传统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思维方式 即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

3、方式,它要求人们按照人类的实践活 动的性质及其方法去观察、理解和认识世界,去思考、处理 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 观出发,不但强调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还重视人的理性创造 性活动;不但推崇科学,还高扬人的主体性。二、在考察科技的本质、批判科技中性论、澄明科技 价值的前提下,研究了科技异化的实质该书认为科技的本质是人类的一种有日的的活动,科 技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类掌控,成为绝对自主的力量。科技是 人的制造物,是客体,人是认识科技的主体。要清晰人和科 技的主客体关系。无论如何,科技都不是能动的主体。科技 在于人的发展规律的掌握之中。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的 活动。并且,在某种

4、程度上,科技自身内部的发展具有连续 性和继承性,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的高级阶段,科技的自律性 和自组织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这种自律性和自组织性不是 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内在的而是外在的,即不属于科技 内在的本质属性。所以,科技的自主是相对的,不自主是绝 对的。把“科技中性论”看做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客观地、无价值倾向地、不带感情因素地了解自然, 追求真理,主张科技与价值无涉,科学对它的社会应用不负 责任,在考虑科学问题时,科学家对社会采取超然的态度, 等等。这种观点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某种意义上是成立并且 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从历史上整体上来考察科学产生的社会 背景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科

5、学技术对社会,尤其是对现当代 社会的影响,那么我们只能把“科技中性论”看做是i种天 方夜谭。科技中性论的观点是不全面的,为了避免科技对于 人类的危害,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而正确地处理科技与人 类的关系,正因为科技是负载价值的,不是价值中立的,并 口它所负载的价值中包括了社会因素、主体因素与科技因素 等综合性因素的融合,所以在定条件下科技就会发生异 化。“科技异化”是一般异化概念的引伸和扩展,所指的是 科技人的创造物,本应是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服务于人、 造福于人的,但却反过来危害人、控制人、威胁人,成为其 创造者人的对立力量。科技异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人自身的异 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的异化,和

6、实践方式的异化。总 之,科技异化是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异化。三、在辨析“科技异化”、“科技物化”、“科技神化” 的基础上,提出了 “科技人化”的主张该书认为要减弱以至消除科技异化,就必须实现科技 人化。那么,何谓科技人化呢?众所周知,人因为具有人性 而从根本上区分于“神”与“物”。而何为人性呢?人们却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总体上说,人性即人的本性,即 人的本然、应有之属性,指人的一般特征、人类共性或“类” 的共同性,它的含义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人所特有的或一 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人性”实际上说的是综 合意义上的人的基本属性,从哲学人类学角度看,主要指的 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其精神属性。人们称之为人性 的复苏与人的自觉;第二种概念是与“物性”相对的“人性”。 即针对工业化文明社会发展所导致“物”的泛滥和“人”的 异化。透过“人性”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人性化” 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 求,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它与“神性化”(神化)和“物 性化(”物化)有着明显的区别。该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