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法律基础理论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1KB
约16页
文档ID:204058524
第一章法律基础理论_第1页
1/16

第一章法律基础理论第一节法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一、 法的概念与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的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 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条件发展目标为目的 的行为规范体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木质学说,应对法的本质进行多层次的阐释:1. 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说明了法的初级木质2. 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是法的二级木质3.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二、 法的特征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主要有:(一)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所谓制定,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 和程序,创制成文法所谓认可,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根据其需要,由国家机关承认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某些行为规 则为现行的法律规范,赋予法律效力二) 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法律规范在内容上与其他社会规范不同,它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来实现其调報社 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目的的所谓权利,是指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人们可以从事某种行为的权能。

所谓义务,是指法所规定的人们必须履 行某种行为的责任法律上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确认并予以保障的三) 法以程序性为重要标志与只作实体规定,不作或者极少作稈序规定的其他社会规范不同,法既作实体规定,又作稈序规定,稈序 性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z—四) 法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手段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法,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借助暴力来保证实施,对违法者以强制的方 法加以制裁,强迫其遵守法Z所以需要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是因为:第一,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必然会遭到敌 对阶级或敌对势力的反抗和破坏,这就必须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暴力为后盾,保障法的实施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敕体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中内部的少数人也可能违反法律,违反统治阶级的報体根木 利益,对他们的制裁也同样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来保障第三,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基木内容为了 使人们的法定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免遭非法剥夺和侵犯,为了使人们的法定义务得到确实履行,也必须有国家 强制力加以保障五)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是一种国家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这就决定了法具有人人必须遵守的普遍的约朿力。

法的普 遍约朿力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国主权范围和法所规定的界限内,具有使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一 体遵行的效力法的普遍约朿力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Z-O其他社会规范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各不相同 例如,社团规章只能约朿社团成员;宗教规范只对教徒佶效它们都没有真正的普遍性三、 法的作用法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一) 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包括五种: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1. 指引作用:必须是对本人的行为才具有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是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3.教 育作用:是指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4.预测作用:是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预测5.强制作用: 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的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二) 法的社会作用分为三个领域两个方面三个领域是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市场文化生活两个方面是指:统治职能和执行公共事务的职能四、 法的分类1. 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将法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 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3. 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稈序的不同,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4. 按照法适用的范围不同,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 按照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6. 按照法律维护的利益的不同,分为:公法和私法第二节法的渊源知识要点一、 法的渊源法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法的渊源是指称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任何法都有一定的表现形态,例如以成文法形式表现或以判例 法形式表现,以法律形式表现或以行政法规形式表现立法者或执政者的重要职责2—,便在于使所制定或认 可的法,获得适当的、科学的形式执法、司法和守法者要明了不同的法的形式或渊源与自己和白己经办的各 方面事项的关系二、 中国现阶段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中国白古以来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要的法的渊源的传统中国现 时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白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分别居于核心地位和尤为重要的地位不成文法往往是 法的渊源的补充现阶段作为法的渊源补充存在的,主要是政策、习惯、判例一) 宪法作为法的渊源,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 活的根本问题的,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它在法的渊源体系中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位,是根本大法只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才能行使制 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Z二以上多数通过,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 或五分Z—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宪法规定和调整的内容比其他法更重要、系统它综合性地规定和调整诸 如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总任务、公民基木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些带根木性、全局 性的关系或事项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等级,是其他法的立法依据或基础其他法的内容或精神必须符合或不 得违背它的规定或精神,否则无效二) 法律这里所谓的法律是指作为现行法的一•种渊源的法律,不是各种法的总称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制定和变动的,规定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血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关系或基木问题的一-种法通 常亦被人们称Z为狭义上的法律它是中国法的渊源体系的主导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是法的形式体系中的二级大法 法律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立法依据或基础,后三者不得违反它,否则无效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木法律以外的法律两种基木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其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其基木原则相抵触。

基木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和公 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木问题,如刑法、民法等基木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规 定由基木法律调整以外的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其调整血相对较窄,内容较具体,如 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两种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有权就有关问题做出规范性决议或决 定,它们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三)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法制定和修改的,冇关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总称它是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i种特定的法的渊源,不是指的各种规定和调整行政关系和行政问题的规范性法 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行政法规作为i种法的渊源,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处于低于宪法、法律和高于-•般地方性法规的地位 行政法规要根据宪法、法律来制定,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而一般地方性法规亦不得与行政法规相抵触, 否则无效四)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特定的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修改的,效力不超出木行政区域范I韦I,作为地方司法依据 z—,在法的渊源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地方性法规是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但又具有不可或缺作用的基础性法律的渊源。

现阶段,省、白治 区、直辖市、省级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 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备案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全部范围或部分区域有效地方性法规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体现地方特色二是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全国人大 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五) 自治法规白治法规是民族白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的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称白治条例是民族白治地方根据白治权制定的综合性法律文件;单行条例则是根据白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 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现行宪法和民族区域白治法规定,备级民族白治地方的人大都有权依照当地民 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白治条例、单行条例白治区的白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具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白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备案白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中国法的渊源中是低于宪法、法律的一种形式白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作民族白 治地方的司法依据。

六)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事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可以分为部门规章 和政府规章两种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所发布的各种 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亦称部委规章其地位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得与它们相抵触政府规章 是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亦称地方政府规章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七) 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缔结的确定其相互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是国际间 相互交往的一种最普遍的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缔约双方或各方即为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条约不仅包括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也包括国际法主体间形成的 宪章、公约、盟约、规约、专约、协定、议定书、换文、公报、联合宣言、最后决议书国际条约木属国际法 范畴,但对缔结或加入条约的国家的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社会组织和公民也行法的约束力;在这个意义上, 国际条约也是该国的一种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与国内法具有同等约束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与别国 交往口益频繁,与别国缔结的条约和加入的条约渐增多。

这些条约也是中国司法的重要依据八) 其他法的渊源除上述法的渊源外,在中国还有这样几种成文的法的渊源:1. 一国两制条件下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文件2.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和军内有关方面制定 的军事规章3.有关机关授权别的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法文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文件,如果是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的权限制定的,属于地 方性法规;如果是根据冇关机关授权制定的,则属于根据授权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范畴第三节法律关系逖 知识要点一、 法律关系含义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Z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二、 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每 --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体上都属于相对应的双方:一方是权利的享有者,成为权利人;另一方是义务的承担者,成为义务人在,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 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 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二是备 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