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5245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农业投资分析论文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支农支 出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完全同义。本文采用罗剑朝教 授在中国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研究1一 书的说法,提出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概念是:“政府财政 对农业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克服市场缺陷在农业牛产和经营 过程中投放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形成资产或资 本以达到预定的经济、社会和牛态目标的经济活动过程。” 罗教授认为,从统计口径上来说,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 种,狭义的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相当于财政支农支出中的 支援农业牛产支出和农业事业费再加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自然灾害补贴(由于数据资料所限,

2、本文使用农村救济费这一数据)。广义的政府财政对农业投 资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加上财政用于农业科研与教育、农业 科技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给生产者直接补贴的支出。这 些都是限定在公共财政支出和WTO农业协议所允许的框 架内。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依据狭义的概念而来,基本上等 同丁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中的口径,即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 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及农村救 济费这儿项之和。(大口径的财政支农支出包扌舌了财政通过 其他间接渠道对农业实施的多种支援与补助,如提高农副产 品收购价格、采取财政补贴办法优惠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减 免农业税,对进口粮食与化肥实行补贴等等)。根据经济增长理论,

3、农业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生产要素 的投入和农业牛产率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牛产率 提高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发展 家来说,依靠耍素的投入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仍然il 很大比重,同时也是主要途径;对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发展 小国家来说,短缺资本的投入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口前,中 国农业的资本投入渠道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农户和其他私人 社会资本。政府对农业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具有准公共物 品的性质。显然,农户和其他私人资本的投入对农业增长的 作用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但本文只研究政府农业投资中,投 资规模、投资结构的状况以及与农业增长的关系。通过对中 国转型期(本文指1978年以来,尤

4、其指1990年代以来)农业 GDP数据和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结构状况数据的相关性分 析,发现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对农业增长有极强的正相关作 用,而且不同的投资结构所产生的边际产量不同,所以改善 农业投资结构也能对农业增长产生正的影响。研究表明,地 方政府农业投资也对地方农业增长有重大作用,这种作用是 十分重要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导致我国政府农业投资不 足和结构不合理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体制存在 缺陷,因此必须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的高度来进行政府农业投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调整。1.转型期农业增长与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变动分析2中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期可定义为1978年以来至今的

5、农 村经济改革期。自此,中国农业经济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全面迈进的步伐。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政府农业投资的 重要转折期。与此相伴,中国农业GDP、农业增加值在这个 时期以后也发牛了巨大变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农业 投资规模都空前增长。1. 1转型期中国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变动与农业增长 水平变化农业投资规模是指各个年份或各个时期农业投资的总 量。按照本文的统计口径(中口径),我国农业投资规模在各 个五年计划期是不同的,总的趋势是增长的,尤其从“七 五”开始,我国农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快,其累计投资额是 “六五”时期的两倍还多,“八五”、“九五”也是成倍增 长(见表1 3) o资料来源:转引自

6、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理 论、政策、实证研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第 116 页。如果将政府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情况联系起来, 并使用逐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发现,自1978年以来, 无论是农业GDP还是农业增加值,其总的趋势也是增长的, 虽然个别年度间存在着波动。尤其在近期,这两个指标的增 速开始加快,增幅明显。(均以当年价格计算,未转换为可 比价格)。将农业GDP、农业增加值及政府农业投资的变动趋 势画在一张图上,如图1所示4。图1略自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农业投资的增长曲线比较陡 峭,证明增速很快。农业GDP、农业增加值也呈现出相同的 增长趋势,即先缓慢、平稳增长

7、,后急速增长。如果将我国 政府农业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和我国政府农业投资占农业 GDP的比重计算出来,发现后者较低,见表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我国政府农业投资占农业GDP比重平均在5%6%左 右,但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中, 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本身GDP的25%以 上,口本、以色列等国甚至更高(45%95%),即使在印度 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支农支岀占农业GDP的比重也 达到了 10%。(当然,我们这里所说政府农业投资与政府对 农业的财政支持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政府 对农

8、业支持的力度)。在我国,虽然财政的总体实力有限, 财政支农支出仅占农业GDP的5%6%,但农业支出占财政 总支出的份额维持着相对较高的水平,近10年来,大体在 8%10%之间。建国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总额, 1950年为27. 4亿元(当年价格,后同),1960年增长到90. 52 亿元,1970年曾降到49. 4亿元,1980年为149. 95亿元, 1990年增长到307. 84亿元,1998年已达1147亿元(这一年 的数字包括当年增发国债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增长速度 还是相当高的。特别是1978-1998年间财政支农投入年平 均增幅达到11.4% 5。所以,从投资规模上来看,

9、我国政 府农业投资逐年增长,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 作用。1. 2中国农业增长与政府农业投资规模的关系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的我国 农业GDP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变动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 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假定两者间存在元线性关系,以农 业GDP为因变量(用Y表示),政府农业财政投资为自变量(用 X表示),在有限观测数据下进行拟合,可得出以下一元线性 回归模型:Y=2955. 47+17. 71X(2. 27) (11. 18)可决系数R2=0. 87,调整可决系数为R=0.86, F 值为124. 95,回归方程总体显著性检验通过,拟合程度较好。 该模型

10、说明,每增加1亿元的财政农业投资,我国的农业总 产值就会增加17. 71亿元。可见,增加政府农业财政投资对 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极其显著的。当然,这一结论并不否 认其他生产要素(诸如劳动力、土地、技术、制度等)在农业 增长中的重大作用,每一要素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也不相 同,本文暂不讨论。1. 3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与地方农业增长以上分析了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情况,由于我国自 1994年以来一直实行分税制,这种体制对地方政府农业投资 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地方政府投资的数额、方向、结构、口 标与中央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央财政农业投资中,很多 情况下要求地方政府进行配套,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有的地

11、方政府能做到,有的地方政府做不到。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但地方财力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我国各个地方 政府农业投资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投资的差距是不是也已经 成为各地区间农业增长差距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原因呢?这 成为我们分析的重点。这里我们仅仅选用两个省份进行对比,即选用经济发 达省份江苏省与一般省份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来观察政府投 资与当地农业增长的关系,以及地方农业差距产生的部分原 因(显然,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差距的原因不仅仅于此, 其他原因本文暂不述及)。1. 3. 1地区农业增长与地方政府农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各省农业增长与农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选用 1978年至2001年的数据,

12、江苏省数据来源于2002年江苏 统计年鉴(电子版)6,河南省数据来自2003年河南农 村统计年鉴7),发现无论是发达省份还是一般省份,其 农业增长和农业投资的变动趋势与全国的变动趋势一致,即 先缓慢增长,后快速增长。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两者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如果模型中用Y, j表示江苏省农业GDP, X, j表示江苏省政府农业投资,Y , h表示河南省农业GDP, X, h表示河南省政府投资,设定模型y=a+bx+ e , e为随 机扰动项,在有限观测值条件下可分别得到如下一元线性回 归拟合模型:江苏省的数据计算结果为:Y, j=235. 514+39.84X1, jl(1.527) (7.

13、 140)R2=0. 80,调整后的 R2=0. 78, F=50. 99,方程总体 性检验通过。该模型表明,江苏省政府每增加1亿元的农业 投资,可得到39. 84亿元的农业GDP增长。河南省的数据计算结果为:Y, h=-208. 95+72. 75X, h(-4. 02) (21. 32)R2=0. 96,调整后的R2=0.95,方程总体性检验通 过。此模型的经济含义为河南省政府每增加1亿元的农业投 资,则可以产生72. 75亿元的农业GDP增长。两个省份的政 府农业投资对农业的增长作用都是很明显的,不过两省的投 资力度不同,农业GDP的增长幅度也不同。见图2:图2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2

14、003年河南农村统计年 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江苏省统计局,2002 江苏统计年鉴,/sjzl/t jnj/2002/njl3/njl302. htmo 一部 分数据经过计算整理。1. 3. 2地区差距与政府农业投资的关系除个别年份外(1985年、1990年、1991年、1992年), 江苏省政府农业投资均大于河南省农业政府投资,而且这种 投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两省的农业GDP变化是否呈现出 同样的差距呢?为了消除两省间由于巨大的农业人口差额 而形成的误差,在这里选用农业人口人均农业GDP进行比较。 从图中结果很容易地看出,两省在农业增长方面的差距竟然 与两省在农业投资方面的斧

15、距变动很一致。可见政府农业投 资是中国农业增长的充分条件,也成为地区农业增长差距产 生的充分条件。如果不改善地方政府农业投资的状况,这种 差距将会继续存在,也可能会导致差距继续发散而形不成收 敛的态势。中国农业政府投资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变动与农业增长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但表现在数量规模 上,也表现在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上。所谓的投资方向和结 构指投资的资金使用去向及所形成的不同投资项口构成。我 国农业投资主要由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和其他 费用这几部分构成。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主要用丁公路建设、 农业水利设施等的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

16、。农业基础设施可 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肚性, 改进投入与产出的质量,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 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投资形成的农业科研成果可降低农业 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 象等部门的事业费1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主要通过转移支付 补贴农户,降低其生产成本,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增加农业产出;农业事业费支撑农业事业单位的运转,并通 过农业事业单位提供的各项服务,扩大农户生产及交易的规 模,减少农户牛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农业产出8 (39) o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各项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其他支出比重逐渐降低,而支援农 村牛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在90年代中前 期快速增长,90年代后期有所趋缓,进入2000年后又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