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核”培训高职生就业软能力平台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52372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核”培训高职生就业软能力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核”培训高职生就业软能力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核”培训高职生就业软能力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核”培训高职生就业软能力平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核”即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简称。前者为就业硬能力,后者为就业软能 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中指出, 就业能力分硬能力和软能力。其中软能力有包括沟通能力、人际能力、分析能力在内的应用 层,包括责任心、成就动机、服务意识等的修炼层,包括直觉、美感、个性特质、性格的天 赋层三个层次。山于中国的双轨制转型导致劳动力市场环境变化,应高度关注各种就业能力 特别是软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加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对外部环境变化 的反应速度和能力,缩小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能力认知差异和能力缺口,大幅提高在校生 的就业能力。中国论文网同

2、时,据调查,我国的就业市场己经山前几年的人才高消费状态,逐渐向理性的市场需 求转换,以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就业价值収向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知幺企业和500强 企业的招聘策略止在发生改变,对学历的纵向要求逐渐松动,対人才素质的横向要求则口益 提高,英在対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等能力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 能同等对待。“软能力”如热情、敬业、责任感、创新、沟通、组织能力等対他人产生吸 引力和影响力的无形、隐形的诸多精神因素,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就现在的高职 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來看,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重硬技能轻软实力的现象,培 养学生就业软能力的通识课程、人文

3、索质课程缩减其至取缔,专业课程往往为专业而专业。 因此,必须改革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双核模式培养软能力。此外,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加速,高职教育的功能在人才结构的专业方向上要与产业结 构的转型及英职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在职业能力特征上要符合产业结构的转型对新型人才 提出的要求,实现人才结构从金字塔形向啤酒桶型过渡,而传统的专业资格证已不能满足其 需要。为此,应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培养双核”,改革课程模式与教法,培养制造业 向软的生产环节转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使技能人才结构的职业 屈性与素质属性,外延和内涵兼备,以避免再次进入把学生培养成机器人、商

4、业经济动物的 盲区。(一)学分制嵌入双核”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匱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坚持“以 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所培养的学生才具有就业竞争力。 现存的高职学院大多进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但课程体系偏重专业课程、忽视通识课程,有 部分院校其至完全収缔人文素质课程,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职业 核心能力是除专业岗位技能以外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关键能力、基础软能力,其系统培养的 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与就业软能力内油完 全一致。因此,有必要全面完善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5、单独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实 行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双证”“双核”培训鉴定制度,让学生接受专业核心技能 培养同时,系统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获取两类不同的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这 样,在学分制管理中纳入职业核心能力因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职业核心能力,利用 第二课堂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确保专业资格证、 职业核心能力资格证的教学培训认证两结合,避免了培养平台及方式的狭隘、单调,能促进 学生多元化健康发展。(二)6+2套餐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指导培训结合的就业导航体系为树立全员育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述需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

6、导, 在学分制中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构建系统的就业创业体系。为此,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职 业核心能力的各模块与职业指导培训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从择业观、 就业观、成才观到就业心理、择业技巧,通过具体实践案例进行教育、引导,贯穿始终,使 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体、全而,更具侧重点和实效性。如每期10课时,从大一到大三, 分别进行择业指导一一规划职业生涯自我学习能力训练、立业指导一一设计职业形象一 与人交往能力训练、乐业指导一一拓展职业素质与人合作能力训练、就业指导一一训 练就业技能信息应用能力训练、创业指导一一制定创业计划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毕 业指导咨询毕业程序数字应用能力训练

7、,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 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这样,通过全方位的就业导航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 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扩展就业视野,能更全面有效地提升其就业软能力。(三)专门课程+专业课程+专项实践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休系、教师团队、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有效施行的三要素。为此,重庆商 务职业学院在会计系课穆实践中推行了 “326”教改模式。3”是专门课程、专业课程、专项 实践和高职学生3类主耍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精神层面能力),“2”是双核两证两类 教师团队,“6”是特色公共基础课、特色人文素质课、特色职业基础课、特色技能培养课、 特色核心能力课、创新创业课

8、6类特色课程,融进软实力培养。在大一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 习时,进行职业生涯启蒙;大二-单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山学生根据自C的需要选修交流能 力、合作能力、信息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模块,就各种社会能力结合专业进行专项设 计、专项训练;大三,纟II织学生参加专项社会实践,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融于各 类专业拓展课程中,系统桀合,获取双证。同时,打造梯队互补的教师团队,改革教学模式, 建设特色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融合提高。通过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去 学习、感悟、实践、拓展;通过案例法、讨论法让学生观摩评析其他精彩、实用的职业场景, 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角色

9、扮演法,让学生设计场景、模拟场景,提升 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对主动性一-般、动手力弱的学生采用的一-帮一提升 动手力的学徒制。此外,根据各期课程任务的不同述尝试应用演示法、实习作业法等。总Z, 多种教学方法因地制宜,相时而动,促进理实一体、知行合一。通过该模式,会计系学生结 合专业广泛走向社会参与调研、参与服务,克服了专业实践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职业竞争 能力。综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行双核”、双证”培养模式,能够体现公共技术平台与 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契合,能 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从而实现胡锦涛书记在淸华大学百年庆典中提出的人才 培养“三结合”,提升学生就业软能力。(备注:本研究为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专项职 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GJA08000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llsku33)阶段成果之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