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4847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技 术人才,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要 求做到以下儿点: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耍思想的精髓,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善于与人合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服务。2、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 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 独立承担专门

2、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 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3、身心健康。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它 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Z-,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 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 各领域内独立丁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冃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 对彖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 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乂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 科的这一特点,使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

3、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和渗 透中表现岀突出的活力。例如: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 和钢能机器人领域;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使研究的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 济系统范峙中;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同时, 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 新发展,使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本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 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冃前我校在以下四个二级学科 开展研究工作,并形成鲜明的电力生产特色,主要研究范畴及相互联系如下。1“控制理

4、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耍对象,以数学 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耍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 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 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涉及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主耍研究领域包括新的检测理论、方法,新型传感器, 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它们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3.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 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T程技术学科。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 交

5、通、军事、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 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 以优化为主要冃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 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 与分析,人工帘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 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以及认知、 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自动控制已经成为高技术的重耍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发 展,各行各业的经济效

6、益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都与本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本学 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综合性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 切需要。主耍研究方向包括:电力企业信息化与节能优化技术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系统网络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现代测控新技术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竹能仪器与监控系统先进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系统丁程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行为分析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培养。充分发挥导师、学术群体指导 研究生的作用。2、可跨学科专业或与有关研究部门、企业联合培养。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硕 士生时,

7、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有关人员协助指导。3、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木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硕士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全FI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2. 5年,分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两个阶 段,每一阶段均不得少丁 1年。非全口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对于2年制培养的全R制硕士生应达到以下耍求1. 申请条件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2年毕业:1)经导师推荐;2)学习成绩排名必须位于学生所在专业前25% (按平均学分计)。申请者必

8、须在第三学期第2周Z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申请,经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审查通过,由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批确认2年学制研究 生资格。2. 中期考核院学位分委员会委托成立考核委员会在第四学期4月份对2年学制研究生进行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论文初稿进行评审。考核委员会根据论文工作完成的具体情况 做出是否终止其2年毕业申请的决定。凡不满足以下条件者中期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自动转为2.5学制: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撰写一篇及以上 与中请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 (核心期刊的界定按校科技处有关规定办理)。如果论文未出版,

9、需提供论文正式 录用通知(此论文须在本专业权威性刊物上发表)。3. 毕业答辩1)2年学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采用有评形式;2)2年学制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6月份完成毕业论文,由系统一组织答辩委员 会对其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包括该研究生的导师。若不满足下列情况口动转为2. 5年培养。1)评阅意见中,有一名专家不同意答辩;2)评阅意见中,有一名专家提出须对论文进行修改。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1学 分。对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 学分,但有科冃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

10、不能参加学位 论文答辩。补修课一般不得少于2门。对跨门类、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是否需 补修相关课程由导师确定。具体要求参见课程设置附表。六、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导师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和耍求,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按 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 交教研室(研究室)审核,系(所)领导批准后报研究生院(筹)备案。计划执行过 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耍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 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及研究生院(筹)备案。(-)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

11、状和动向,尽 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选题应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 一定意义,内容充实,优先选用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力争能解决较为重要的工程实 际问题。2. 硕士生必须在第三学期前十周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不少于3000字(不 含图表),主耍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的基本构思,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冃标及成果,主耍参考资料等,选题 报告中引用外文文献应不少于20篇。选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硕士生导师为主体 组成的审查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丿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 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

12、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选题报告。评 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筹)备案。(三)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第四学期前三周内进行论文阶段中期检查,按 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以及丁作态度、论 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四)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写出不少于 50()字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学校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五)实践环节硕士生学习期间必须完成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专业生产实践。 实践环节完成后必须填写实践环节考核成绩报告单,经有关

13、人员签字后自己留存, 申请答辩前交学校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六)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耍求硕士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1. 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撰写一篇及 以上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进行学术交流。2. 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大型课外科技作 品或学术竞赛中获鼓励奖及以上一项。3. 在省(市)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一项。4. 获学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一项,本人排名在前5名。5.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署名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三等及以上 奖励一项,或获

14、得国内外发明专利一项,或作为主研人完成的科研成果通过省、部 级及以上鉴定一项。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在学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 位必须是华北电力大学。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 的科研项冃,并且该项冃的主耍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硕士生本人, 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上不作硬性要求,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合 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Z-O凡不符合上述耍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七)学位论文及答辩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2. 硕士研究生应按照硕士学位论文写

15、作及答辩的有关规定和耍求,进行学位论 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3.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 生独立完成。4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论文工作应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 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硕士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5. 硕士生在学期间,需根据学校对硕士生在学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 要求和所在学科的有关规定,达到要求,方可要求审议学位。别” 类分 学时 学動 z(x 试 考期 学共 -(亠24521X子分一IX632f11课(4O O221A不少3O611础5-于3O611埋论4学分)2O41A-课2O试 考12O411(不少工2O11专业必M2o411丿62o41学哆课子分)2o4112o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