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技术网上材料2第2章 道路工程概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木章内容的学习了解道路定线的方法,弯道超高的定义、目的及过渡,加宽的设置 条件及过渡,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及规范对视距的要求,并理解平面上的各种线形的性质 特点学习重点】1. 直线的优缺点,肓线的应用,肓线的最大及最小长度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熟悉闘曲线半径的确定依据及规定值、曲线要素及曲线主点桩的计算3. 缓和曲线的性质及作用;缓和曲线的长度确定因素;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曲线要索及1111线主点桩的计算4.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及平面頁•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的纟H•合形式5. 道路平面图所绘制的内容【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2.1道路平面基本线形与定线1・道路平面基本线形道路的平面线形,通常指的是道路中线的平面投影,主要由直线和関曲线两部分组成对于 等级较高的路线,在育线和圆曲线间还要插入缓和曲线,此时,该平而线形则由肓线、圆曲 线和缓和曲线三部分组成2.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上和实地放线:即确定所设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备控制点在地形图上和实地上 的具体位置2. 平曲线半径的选定以及曲线与貞线的衔接,依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
3. 验算弯道内侧的安全行车视距及障碍物的清除范围4. 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布置,以及加油站 和汽车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的布置5. 绘制道路平面设计图道路平血设计图的比例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为1:500 或 l:1000o3・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 道路平血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 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和要求2) 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血的相互关系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 断面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示,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 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4.道路平面定线道路路线基木走向的选择,应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等级等因索综合考虑,并结合铁 路、城镇、工矿企业、地形、地物等白然条件,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走向在平面定线时, 一般是先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然后进行实地放线2.2平曲线设计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相交的两肓线段交汇点处,用曲线将其平顺地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地通过,这段1山线称为平Illi线。
平曲线一般为一段圆弧线,为了进一步提 高使用质量,在圆1111线与两端的直线Z间,还应插入一段过渡性的缓和1111线,以便更好地保 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1. 汽车行驶理论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除有重力外还受到离心力的影响由于离心力的产生,使汽车在平曲 线上行驶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泄的危险:一是汽车向外滑移;二是向外倾覆要使汽车在平 曲线上行驶时达到横向安全状态,即确保汽车无侧滑和倾覆的危险,就必须分析汽车行驶在 平曲线上的横向受力状态1)离心力:当汽车沿曲线行驶时,即产生离心力,它除了使车辆可能产生横向滑移与汽车 在平曲线上行驶的受力情况倾覆外,还会增大燃料的消耗,加剧车辆的磨耗、机件磨损等, 并使乘客感到不舒适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竖向力Z比值称为横向力系数卩横向力系数u表示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的横向力u值取决于行驶稳定性、乘 客的舒适程度及运营经济3)行驶稳定性1)横向倾覆分析在翻车危险状态时:〃21.02)横向滑动分析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必要条件是:4>0--路面横向摩阻系数3) 乘客績适程度当“V01O时,当〃=0」5时,当 “=0.20 时,当"=0.35 时,当 p =0.40 时,4) 运营经济实验得知"店0.15较经济。
很平稳; 但尚平稳; 乘客稍感到不稳泄;“So转弯不感到冇曲线存在, 转弯略感到有曲线存在, 转弯已感到有Illi线存在, 转弯感到有曲线存在,乘客已感到不稳定; 转弯已非常不稳定,站立不稳,而有倾倒的危险经综合分析,"值大小与行车安全、经济与舒适密切相关因此,"值的选用应根据行 车速度、圆曲线半径及超高横坡度的大小,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2 •平曲线最小半径v2道路平1山线半径的计算公式: R =―—— (m)127(“ 土门式中“+”指汽车在弯道内侧行驶,“■”指汽车在弯道的外侧行驶综合分析,为了满足设计人员对平曲线半径的不同使用目的与要求,《城规》和《路规》中规定了几种平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路规》规定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是按"=0.035,i ia=-0.015按公式计算取整后得到;《城规》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是按// =0.06,i胡=0.015按公式计算取整后得到所谓 不设超高的闘曲线半径,是考虑闘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的摩阻力可以 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就不需要设置超高汽车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 于此半径是考虑汽车在最不利情况下计算出的,即使沿路拱外侧行驶,只要在规定的车速下, 行驶还是安全的。
所谓极限最小半径是指能保证以设计车速行驶的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它是设计 采用的极限值曲线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时,应设置最大超高所谓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 小半径时,应在Illi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按设计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 H然条件等情况确定3・缓和曲线与缓和段缓和曲线是设置在育线与闘曲线Z间或大圆曲线与大圆曲线2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 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乙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曲率均匀变化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有:1.便于驾驶员操纵转向盘,使司机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操纵 方向盘,让汽车按行车理论轨迹线顺畅地驶入或驶出圆Illi线;2.满足乘客乘车的舒适与稳定 的需要;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 美观缓和曲线的形式有冋旋线、双纽线、三次抛物线等现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冋旋线冋 旋线的Illi率由小到大,随弧长作右•线变化,Illi线和Illi率都是连续的,它能提供一条连续的圆 滑线,这就为曲率由P=o变化到P=l/R具备了几何条件从道路设计考虑,缓和曲线的长度应长些,一般应能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驾驶员操 作轻松、乘客感觉舒适;(2)汽车行驶的时间不宜过短,至少6s; (3)超高的附加纵坡不宜过 陡。
在城市道路上,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时,且设计车速V240km /h,应设置缓和曲线,如设计车速V<40km/h时,可设置直线缓和段,而当圆Illi线半径大 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时,直线和圆曲线可以径向连接4.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及其要素计算(1) 平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在平面设计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应结合当地的地 形、经济等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定对各个等级的道路平1111线,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 径,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城市道路设计中规定:凡规划区内道路的圆曲线,应采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 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方 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一般来说,选择平曲线半径 主要考虑两点因素:一是道路的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 车速;二是地形、地物的条件根据这两点因索来选定 一个较大的比故小半径大一些的平曲线半径尽可能选 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值,但最大半 径不宜超过10000m通过计算得到的平Illi线半径值一般应采用整数当半径在125m以下时,应取5的整倍 数;在125m至250m时取10的整倍数;在250m至1000m时取50的整倍数;在1000m以上 时取10的整倍数,零碎Z数除设置复曲线可用外,一般因不便于测设计算,部不采用。
2)平曲线要素计算当平曲线的半径R和路线转折角a确定后,即可进行平曲线备要素的计算如设有缓 和Illi线时,还需确定缓和Illi线的长度厶c值按照儿何关系可算平曲线各要索见下表为了 便于应用,公路曲线测设用表中按不同的R和a (以及厶值)将相应的各要素值编制成表以 备查用平曲线要素公式要索名称只有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切线氏Hm)T= R叱(JfT(i=q +(R + p)tg-曲线长L(m)L=兀 R a180厶=/?(—20)佥+ 2&.夕卜距E(m)E = /? (sec--l)2zyEq = p)sec--R式中p——圆曲线内移值,24/? 2688/?3L9—内移前恥线的起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9右-贡君QZ——圆曲线中点(曲中点)YII——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圆缓点)IIZ——第二缓和Illi线终点(缓直点)4.平曲线最小长度平曲线长度包括圆曲线的长度和缓和曲线的长度当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如果曲线 很短,则司机操作方向盘很频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平曲线的长度 除了满足平曲线的转弯半径R和路线转角a等儿何因索外,还应满足另外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使司机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操作方向盘,一般曲线长至少要有6s的路程,;二是保证缓 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由于曲率的变化引起了离心力的变化,而所产生的离心加速度 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以保证乘客的舒适。
为了使路线顺岚,在地形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使路线转角小一些,但当转角过小时, 往往容易引起司机在视觉上产生急弯的错觉,此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使司机感到道路是 顺适地转弯,其长度应大于规定值2.3弯道的超高和加宽1. 平曲线超高(1)超高的概念在弯道上当汽车沿看双向横坡的外侧车道行驶时,由于车重的水平分力与离心力的方向 相同,且均指向曲线外侧,影响行车的横向稳定因此,为了使汽车能够在弯道上不减速, 秋得一个向肴平曲线内侧的自重分力以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也为了使乘客在弯道上没 有不舒服的感觉,使汽车能安全地行驶,就需要把该部分的路面做成向曲线内侧倾斜的单向 坡面,这就称为平山1线的超高超高的位置应设置在全部圆曲线(HY至YH)范I韦[内,这段单向超高横坡的路段称为 全超高路段,其内各断面形式都相同,也可称为全超高断血从直线段的双坡断面向圆111!线 的单向超高横坡断面逐渐过渡须有一个渐变的过渡段一般情况下,圆曲线两端的超高缓和 段是对称的,因此平曲线上路面超高设计是由三部分纟R成的2. 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可用下式计算得到:• - V2 仙 _ 1277? _ “对某一确定的道路来说,设计车速V和横向力系数口是确定的,超高横坡度几就只随 平1111线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当R越小,所需的超高横坡度就大,但如果横坡度过大,当 汽车以等于或低于设计车速在弯道上行驶或停车时,汽车就有向弯道内侧滑动的危险,所以 《城规》规定了城市道路的报大超高横坡度。
反之,平曲线半径R越大,所需要的九就越小,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需要设置 超高了,此时汽车即使在弯道外侧行驶也是很安全的3. 超高的过渡方式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状况、车道数、汕值、横断面形式、便于排水、路容美观等 因素决定,按其超高旋转轴在道路横断面组成中的位置可分为几种情况:(1) 无分车带的超高方式1) 超高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