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818139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社会课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社会课中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襄阳张家集杨庄联小宋雅荣高玲张焕定时代呼唤创新,教学需要创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课是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课,是融社会常 识、生活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为一体的重要 课程。如何在社会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其整 体素质,我认为必须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会实践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下面我就这方面的问题结合长江三峡这一课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一、创设直观情景,调动学习

2、兴趣,激发创新动机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已不再符 合时代的要求,已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为了引导学生做到我要学、我想学,我平时十分注重直观 教学,充分利用挂图、实物、录音录像、课件等手段,使知识具体 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讲长江三峡的组成和各段特色时,我采用了 神游三峡的教 学方式。在放录像的同时,我充当导游:各位游客,大家好,我 们已经来到了长江三峡,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雄奇壮丽的瞿塘 峡,。到了有关的景点,再让一些学生讲述刘备托孤、神 女峰的传说”等故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跟着我”观瞿塘”、赏巫峡、 过西陵,

3、他们深深地被长江三峡美丽神奇的景观所吸引,这样, 就自然而然地想了解三峡的形成、怎样才能保护好三峡等念头,这 样,不仅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动态情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对智力素质中思维能力要求特别突出。智力五要素在 总的科技创造中作用大小的排列如下: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 力、观察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排在第一位,这说明思维能力在 创新过程中作用最大,即该素质是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人 才具备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想 象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的训练。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低,要他们仅看着长江三峡的景 色想象它的

4、成因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应营造一些动态变化情景 来帮他们培养思维能力。我事先做好了一个”河流对山体的切割作用 课件。在学生想了解三峡成因时拿出来播放,然后鼓励学生发言, 让他们各自谈谈对三峡成因的看法,各抒己见。教师只作适当的引 导和补充,让学生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三、设置实践情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 教育落到实处。社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即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组 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它在社会教学中有 着重要地位。小学社会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社会性。要培养学生适 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必须引导 学生

5、走向社会大课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加深对社会常识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社会知识。例 如:讲寄信和打电话,就要让学生亲自写封信寄给好朋友或打电话 给同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长江三峡部分的实践可以转入模拟实践。 我在带领学生神游三峡来到西陵峡时,看到西陵滩如竹节稠,滩 滩都是鬼见愁的景观,就放了一张浅滩的投影。问学生:这样 的河段在航行时安全吗?有哪些问题?你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吗?通过讨论交流得出长江是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称为“黄金水道”。 在旧中国,三峡河道由于滩多水流急,常发生触礁沉船的事故,成 为长江航运的“咽喉”地段。而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时,三峡航 运的

6、治理、整治航道,炸平险滩,设置夜航标志,化天险为通途, 全年昼夜航通,从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 程可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说明了滚滚长江已为人 所驯服,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语文描绘三峡建设的美好前景,想象出 将能欣赏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得 到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已经淘汰,实施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在21世纪的竟技场上,人才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树立创新 教育观,实施创新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各门课 程的教学中,都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 做”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 习、去锻炼、去创新,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很好地完成 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