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阴虚证的现代研究概况【摘要】 通过从阴虚证与细胞因子、内分泌系统、环核昔酸、微量元索、血脂等客观指标进行分析,提供了现代认为可能引起阴虚证的各种病因及病机, 为进一步研究阴虚证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阴虚证;现代研究;综述近20年來,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于阴虚证的本质进行过 大量的研究,发现阴虚证时机体内分泌免疫、能量代谢、血液循环、细胞因子及 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它客观指标均有一定的异常,通过此发现可以对阴虚证进 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现就此分析如下:1阴虚证与血液系统1.1血脂 尹永诜[1 ]对6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后提示血脂分析 可作为肾脏疾病111医辨证分型的生化指标之一1.2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 谭达人[2 ]对冠心病人阴虚证的血液流变性 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阴虚患者的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均 较正常组为高黄松章[3]观察结果:阴虚证表现为红细胞压积下降、纤维蛋 白原上升、血浆粘度上升、血沉上升2阴虚证与内分泌系统2.1下丘脑一垂休一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 张广宇等[4]报道虚热证患者不仅血浆皮质醇浓度有显着升高(P<0.05),且白细胞GCR稍高于正常对照 组。
如果将血浆皮质醇浓度的测定值与口细胞GCR禽量的测定值乘积作为-•个综 合指数,虚热组该指数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2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 樊蔚虹等[5]研究发现肝肾阴虚模型大鼠 下丘脑TRH增高,血清TSH、FT3、FT4水平均降低(P<0.05),而血清「T3浓度升 高(PV0.05),说明此轴功能紊乱可能是肝肾阴虚证本质之一武文斌[6]则认 为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低是阴虚、阳虚病变的物质基础z—,而脱碘酶的活性是阴 虚、阳虚的关键,阴虚患者血清订3较正常组高2.3下斤•脑一垂体一性腺轴 祁建军等[7]研究发现肾阴虚病人血清E2 含量比同年龄段止常女性显着降低丘瑞香等[8]研究发现:肾阴虚患者血浆 雌二醇(E2)和E2/T均显着增高肾阴虚的E2值显着高于肾阳虚者俞瑾[9] 在实践中发现了肾阴虚妇女中血FSH常偏高或很高3阴虚证与免疫学方面1:1中维玺[10]首先提出中医虚证的本质是基因诱生性表达细胞因子和阴虚证 本质可能是白细胞介索1(IL 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的假说如 H前的研究表明,IL k INF等细胞因子在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中 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低热、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和 病理变化产生的分子原理就是由于TL 1、IL 6、TL 8、TNF等细胞I大I子基 因表达调控杲常,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产生的,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抑制IL 1、砧F基因表达的药物,可以起到治疗临床症状的效果。
据此,可以推导出这 些细胞因子可能是阴虚证的本质4阴虚证与生物化学方4.1维生素 魏睦新等[11]对脾、肾阴虚证患者血清维生素A、C、E测 定分析,结果提示:脾阴虚证、肾阴虚证两者在形成的客观病理学基础上是不同 的,血清VitA> Vi IE值的测定有可能作为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诊断及鉴别诊断 的客观指标0—,加以利用4.2酪氨酸 吴瑞荣[12]发现冠心病人阴虚证血清酪氨酸水平可作为阴 虚证病理生化改变的一种参考指标4.3唾液蛋白 郭金瑞等[13]测定肾阴虚患者唾液Na+、K+浓度、红细 胞变形指数提示肾阴虚证患者不仅存在交感神经兴奋,同吋也存在肾上腺皮质功 能亢进,具有红细胞变形能力损伤4.4环核昔酸和微量元素 H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AMP的增高与阴虚证Z 间有一定关系[14]朱玫[151应用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测定了阴虚病人血 清中钾、钙、铁、铜、锌、澳的含量,结果表明:阴虚患者血清中Cu的含量明 显高于正常人组,Zn/Cu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F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张 祥德[16]发现阴虚证患者血浆镁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并观察了不同病种的虚证 患者,以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浆镁含量变化最为明显,泌尿、新陈代谢和其 它系统疾病则变化不明显。
王秀云[17]报道,阴虚证男女患者血清Cu、Fc含 量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提示血清Cu、Fc升高为虚证的共 同表现5阴虚证与神经系统吉凤 :18]认为,阴虚证主要与副交感神经机能偏于低下,交感神经活动 相对处十亢奋状态有关6阴虚与舌象客观学指标[22・23]6.1舌面pH值测定 正常人舌面pH值接近中性,pH值二7者占64.3%;阴 虚病人偏酸性居多,舌面pH值<7者占56.8%;阳虚病人则以偏碱性居多,pH值 >7 者占 51.6%o6.2舌象细胞学检查(1)舌涂片巴氏染色结果:阴阳两组病人均有舌上皮 细胞过度角化的倾向,阴虚组角化前细胞>50%者占5.9%,不全角化细胞>50%者 占74.5%,完全角化细胞>10%者占52.9%; (2)舌涂片糖元染色结果:阴阳虚证病 人糖元阳性细胞都略高于正常组,阴虚组平均为8.4%; (3)舌涂片脂肪染色结果: 阴阳两组病人脂肪阳性细胞都比正常组低,而阳虚组又比阴虚组低6.3舌尖微循环观察(1)阴虚组蕈状乳头横径为389.418.2,比健康组 缩小,并与健康组有显着性差异;(2)微血管丛数(100倍视野中)为5.580.41, 与健康组相比,明显低于健康组;(3)舌乳头内微血管从形态:阴虚组异形微血 管丛>50%的占25%,略高于健康组,但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别;(4)微血管祎 顶瘀血、微血管祥扩张:阴虚组分别为25%、40%,高于健康组,与健康组相比差 异显着;(5)血色:阴虚组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分别为20%、45%、35%,相 对于健康组,鲜红色增加最明显;(6)微血管祥内血液流态:阴虚组占35%,与 健康人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7)渗出及出血:阴虚组分别为15%、0,渗出相 对于健康组有明显差界;(8)管祎张力差:阴虚纽为80%,与健康人组相比均有 非常显着差别。
7小结H前对阴虚证本质的研究,从各个层面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深层次探索, 如神经系统、免疫学方面等,并在多方面的客观指标上取得了成果,展现了中医 辨证微观化的光明前景但是真正要揭示阴虚证的本质,依旧是一•个艰巨而漫长 的过程参考文献】[1]尹永诜•肾脏病的中医辨证与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表型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9):546.[2] 谭达人•冠心病“阳虚”“阴虚”病人血液流变性的初步观察[J]. 中医杂志,1981,22(8):31・[3] 黄松章•从血液流变学探讨阴阳转化的某些原理[J].上海中医药杂 志,1982,(10):46.[4] 张广宇,谢竹藩•虚寒与虚热证患者血浆皮质醇及其受体观察[J] •中 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1): 664-665.[5] 樊蔚虹•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及中药对其调节 作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 8(10):21-23.[6] 武文斌•阴虚、阳虚证与血清TsH浓度的关系[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1,15(2):24.[7] 祁建生,黃恒清,吴作干,等•慢性胃炎女性患者肾阴虚证型同理初步探 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11(5):15・[8]丘瑞香•性激素对肾虚患者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J1 •中医基础医 学杂志,1999,5(3):46-48.[9] 俞瑾•肾主生殖与生命网络研究中的启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0,(6):409.[10] 申维玺•中医虚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S] •第七次全国虚证与老年病 学术会议摘要论文集.[111魏睦新,陈徳珍,顾宇春•脾肾阴虚证病人血清维生素A,C,E的测定分 析[J] •江苏中医,1997,18( 12):46.[12]吴瑞荣•阴虚冠心病人血清酪氨酸含量的变化[J].中医杂志,1983,24(3):34.[131郭金瑞严惠芳•慢性肾炎唾液Na+,K+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与肾阴虚 证相关性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00.[14] 陈树森•阴虚阳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述评[J] •辽宇中医杂 志,1994,21(9):429-431.[15] 朱玫•阴虚、阳虚病人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变化的初步观察■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的应用[J] •中医杂志,1981,22(8):26.[16] 张翔德.80例虚证血浆镁含量的检测分析[J]・江苏中医,1988,9(4):38.[17] 王秀云•阳虚、阴虚证病人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分析[J] •上海医药杂 志,1989,(1):6.[181吉凤霞•对阴虚证和阳虚证患者应用卧立、立卧试验的研究[J1 •北 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1):18.[191付晓伶,方肇勤•阴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评析[J1 •上海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4,18(2):52-54.[20] 王莉,秦吉华•阴虚阳虚病人舌面pH值及舌苔细胞学观察[J] •山东 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3):205-206.[21] 秦吉华•不同证型患者舌彖客观指标研究[J] •山东小医学院学报,1990,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