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675842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补充材料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合作宗旨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周边地区竞争加剧以及国家的发展中,以战略思维谋划粤港合作发展思路,完善创新 合作机制,进i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有效整合存量资源,创新发展增 量资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社会、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共同发展,携手打 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第二条发展定位一、推动勢港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与闽台、北部湾地区深度合作,深化与泛珠 江三角洲等英它地区合作。二、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

2、务为 支撑的具有更大空间和更强竞争力的金融合作区域。三、发挥香港服务业和广东制造业优势。四、加快跨境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促进区域人员、货物、信息、 资金等要索往來流通便利,形成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国际航空枢纽、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构建现代流通经济圈。五、构建全国领先的区域坏境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宜居、便利、管理和服务水平 先进的优质生活圈。六、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衔接,促进香港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协 同发展,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形成高端产业、高级人才 以及优质资源集聚的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广东实现科学发展

3、,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二、坚持平等协商、相互开放,着眼扩大区域共同利益,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三、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探索推动主要合作区域和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以 点带面深化合作。四、坚持协调规划、合理对接,共同编制区域合作专项规划,争収纳入国家规划和 发展战略.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促进要索便捷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第四条主要目标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期内,粤港深度合作机制基本建立,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入实施CEPA及服务业对港开放在广东先 行先试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跨界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产业

4、转移与转型升级、 生产和生活要素流通、公共服务体系衔接、重点合作区发展等取得较大突破,区域 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共建优质生活圈初显成效,大珠 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二、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便捷流动的现代流通经济圈、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国家対外开放的重 要国际门户,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 新经济区域。第二章跨界基础设施加强统筹协调,共同推进跨界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构建大珠江三角 洲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休系。第一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

5、通及配套工程,形成无缝衔接、换乘便利的陆 路网。二、建设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三、完善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等五大机场联席会议机制,促进航空企业 在投资、销售网络、扩展业务等方面的商业合作。四、形成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广州港为枢纽港,其它港口为支线港和 喂给港的大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五、调整口岸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新口岸,完善公共交通接驳,加强口岸综合配套 服务功能,推进口岸电子化建设C第二条信息网络 一、进一步捉升粤港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及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 渗透,推进广东数字家庭中心、数字电视工程实验室、呑港数码港等粤港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持平台资源合作与共

6、享,加强电信监管和应急通信保障合作。二、研究推动粤港电信企业降低通信结算价的可行方案。第三条 水电及能源基础网络 一、优化东江水资源调度机制,保障对香港供水。二、探讨加强电网联网,增强电力互供,提高对香港供电保障能力。三、共同支持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向香港供气及配套建设深圳LNG项目,提高香 港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增加向香港供应核电等清洁电能,逐步淘汰香港煤电 机组。第三章现代服务业 支持香港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香港现代服务业进入广东,拓展发展空间; 通过引进和合作,加快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深化粤港产业链条 分工合作,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一条

7、金融 一、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相关政策框架下,共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二、推进人民币跨境调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币现钞跨境调拨机制,加强跨境 反假币、反洗钱合作。三、支持粤港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银行、证券及期货、 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依法参与发起设 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或组织。四、全面推进信贷、证券、保险、期货、债券市场和基金管理等金融业务合作。在 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符合条件的广东法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在港 发行人民币债券、信托投资基金。争取在深圳

8、证券交易所推出港股ETF等试点合作。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圳和香港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加强粤港保险产品创新合 作,共同探索为跨境出险的客户提供查勘、救援、理赔等后续服务的模式,探索保 险业务衔接的途径和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广东个人本外 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五、加强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广东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在不 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原则上适用于在广东的港资中小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支持符合条件的广东金融机构为境内港资企业在内地银行间市场发行企业债、短期 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提供承销服务。鼓励在广东的港资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 票。六、推动金融智力合

9、作,支持两地金融培训机构和人才的交流合作,打造金融高端 研究论坛和平台,推动金融合作创新。第二条旅游 一、支持双方旅游企业拓宽粤港旅游合作范畴。二、联合开发推广“一程多站旅游线路,研究开发粤港航空及邮轮旅游,形成不同 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三、共同开拓海外旅游市场,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共同吸引国际游客。有效利用广 东“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简化到香港的外国游客入境广东手续。四、为广东居民到香港旅游及香港居民到广东旅游相互提供通关、交通等便利措施。 五、建立粤港旅游市场监管和投诉处理协调机制,互通共享旅游市场监管信息,推 行诚信旅游,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规范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第

10、三条物流与会展 一、共同推动建立物流业发展交流机制,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交流合作,优化粤港直 通货运车辆指标监管机制,研究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的政策措施。二、鼓励业界逐步统一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标准,加强物流关键技术与设备研 发,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应用。三、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业界互相参与对方举办或共同举办的专业展会和 综合展会,支持联合办展和差异化办展,联合举办会展宣传活动,互换或共同编制 会展业资讯,宣传推介大珠江三角洲国际会展品牌。第四条专业服务与服务外包 一、落实CEPA及服务业对港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支持香港服务提供者依 照相关规定到广东开办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中介服

11、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二、搭建粤港服务外包合作平台,共同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联合承接全球软件 开发、金融后台、研发设计、数据处理等服务外包,打造区域服务外包品牌,建设 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服务外包基地。第五条文化创意及工业设计 一、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支持投资文 化设施,联合培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支持设计成果市场推广和产业化生产。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两地及海外企业合作平台。支持广东省与香港影视机构在履行申报和审批手续后,合作、协作拍摄制作影视节 目和电视动漫节目,大力支持开展文化服务产业合作。三、加强工业设计产业合作,联合开展教育培训、成果推广、项目建

12、设等。第四章制造业及科技创新发挥各白优势,联手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一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支持港资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 能力,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转型升级。二、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逐步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形成内销品牌。三、鼓励粤港投资者在经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参与建设循环工业园和产业转移 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功能,推动有需要的港资企业到广东省产 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发展。第二条科技创新 一、联合推动科技创新,突

13、破共性技术,着眼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节能环保、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关键领域重点项目联合资助行动,粤 港共同投入资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支持香港的汽车零部件、资讯及通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纳米科技及先进材 料、纺织及成衣等研发中心与广东科研机构和适用金业对接合作。支持香港应用科 技研究院及科学园与广东科研机构和高新园区合作。支持广东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科 研中心。三、推动香港科研资源与广东高新园区、专业镇、平台基地等建立协作机制,合作 在广东设立孵化基地,实现香港研发成果在广东产业化。四、规划建设“深港创新圈,联合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转移, 开展技术研发

14、,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科技合作和国际合作,支持广州、深圳建 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扩展建成“香港深圳广州为主轴的区域创新格局。第五章营商环境 共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便捷互通,优 化和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第i条通关 一、研究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推动符合贸易便利与安全要求 的通关安排。二、全面推进海关杳验结果参考互认减少双方海关对同一批次进出境货物重复检验, 提高货物流转速度。三、桀合车载GPS监控系统、电子关锁等科技设备,在香港运作成熟的前提下,与 内地探索跨境快速通关的可行性,以便利两地物流通关。四、推动双方海关所需的资料格式及数据模型的统一。五、

15、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打击走私活动,维护口岸通关止常秩序。六、加强粤港双方协调、协作,加大力度建设和完善口岸海关监管场所及相关设施。七、进一步完善口岸检疫手段。第二条便利往来 一、研究逐步扩大过境汽车指标,并以深圳湾口岸为试点,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探 索一次性临时过境私家车安排。二、推动交通、物流供应等跨境“一卡通。第三条检验检疫 一、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及时通报对方入境食品农产品检 出问题等相关情况,协同积极应对影响两地食殆农产品贸易的检验检疫问题,磋商 统一双方检验检疫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包括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技术。二、双方在内地对供港食畜及其产殆、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等种植场、养殖 场实施注册和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源头的检验检疫和监督。三、双方协调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共同做好供港食品农产晶的质量安全工作。第四条电子商务 一、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试点,完善电子签名证书监管机制。支持粤港两地企业 开展电子签名证书互认试点。二、支持RFID粤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筹电子商务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完善安全认证、网上支付、关键标准等电子商务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