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03589905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7.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学习要求,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熟悉: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抗凝系统的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血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Rh血型系统,概 述,血液,血浆(blood plasma),血细胞(blood cell),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要手段(营养物质,激素,氧气;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缓冲功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NaHCO3/H2CO3(20:1) 维持体温:血液中的水比热较大。 免疫防御功能:含有白细胞、淋

2、巴细胞、巨噬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抵抗入侵的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有害物质。 止血机能:含有凝血因子。,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液,血浆 55%,血细胞 45%,晶体物质 溶液,血浆蛋白,水分(91-92%),小分子有机物质,气体,电解质,Crystalloid substance liquid,红细胞(red blood cell)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platelet),红细胞 血细胞(45%)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 水(9192%) 白蛋白 血浆(55%) 血浆蛋白(6.57.5%)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无机盐(0.75%):钠,钾,钙,

3、铜,铁,镁 ,锌;氯,碳酸氢根等, 脂质(0.7%) 其它有机物(0.15%):糖,尿酸,尿素,肌酐等,固体物质(89),血浆是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水约9192,含溶质约89。溶质包括血浆蛋白、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气体等。,(一)血浆,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lbumen,A):约4048g/L 血浆蛋白 球蛋白(globulin,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fibrin):约24g/L,(盐析法),血浆蛋白的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与血液中的激素结合,防止激素从肾过快的排泄; 作为血液中的

4、脂质、维生素、药物等物质的运输载体; 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营养功能等。,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都是由肝脏产生的,正常情况下,A/G比值相对恒定 (1.5-2.5:1)。,albumin,globulin,fibrinogen,血细胞 (blood cell),red blood cell,white blood cell,platelet,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情况下男性血细胞比容是 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红

5、细胞较多,约为55%。 剧烈运动、脱水 正常孕妇、贫血 ,比容管,常用作贫血诊断的辅助指标。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依据。,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浆,血清,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少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而多了血小板释放的一些物质。,在临床上,为了避免对正常凝血功能的破坏, 输入的是血浆而不是血清。 在临床上,为了避免抗凝剂的影响,常用血清 来进行生化检验、血型鉴定以及免疫测定等项 目的检测。,血量 (blood volume),血液的总量:血浆+血细胞量。约

6、相当于体重 的7%-8%。 循环血液(circulating blood) 静息状态下在心血管中迅速循环流动 贮备血液(reservoir blood) 滞留在肝、脾、腹腔静脉、皮下静脉丛,献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健康献 血者的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 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 适度献血有益健康。,血量恒定 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10% 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 失血20% 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失血30% 出现生命危险,临床,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的比重 1.050-1.060 红细胞数量

7、 血浆比重 1.025-1.030 血浆蛋白 红细胞比重 1.090-1.092 血红蛋白,(二)血液的黏滞度 (viscosity),血液或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间/水流经时间。 血液的相对黏度 45 (取决于红细胞数) 血浆的相对黏度 1.62.4 (取决于血浆蛋白量),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 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 擦力就是血液黏滞度产生的原因。 血液黏滞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 。,血液黏滞度升高,一旦黏滞度升高,血液阻力加大,血压升高 血液的流动速度就会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

8、,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 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三)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1、概念: 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2、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3、分类,晶体渗透压crystal 胶体渗透压colloid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Osm/L或770KPa 小(1.5mOsm/L或3.3KPa 或5800mmHg) 或25mmHg)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

9、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几点说明,渗透压的作用: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 水的平衡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 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体渗透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由于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 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妇女在参加一项喝水比赛后死亡(5分钟喝10L水),医院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水中毒。 短时间内过量饮用水会导致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10、降低,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如脑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喝水也会把人喝死?,(四)血浆的酸碱度pH,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pH主要取决于 NaHCO3/H2CO3的比值(通常为20:1)。 其它的缓冲对: 血浆: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HPO4/NaH2PO4 红细胞: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等,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红细胞数目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 /L 120-160 g/L 成年女性 3.5-4.61012 /L 11

11、0-150 g/L,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 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 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的浓度低于患 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 Hb110 g/L,贫血,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直径为78um,周边厚(2.5um),中心最薄(约1um)。糖酵解 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代谢弱,无氧呼吸。 双凹圆碟形:表面积大,迅速完成气体交换。,(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 可塑变性(plastical

12、 deformability) 2. 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3.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1. . 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指正常RBC具有的变形能力,这种特性称为RBC可塑性(plastic deformaion)。 RBC随血液循环运行时,必须经过变形才能通过比它口径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空隙。呈双凹形的RBC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使之易发生变形。,1. 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与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呈正相关;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指的是红细胞在低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 溶血的特

13、性, 用来表示红细胞对低盐溶液的渗透抵抗性(osmotic resistance)。 等渗溶液(isosmotic solution)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 NaCl溶液、 5%的葡萄糖溶液。,2.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渗溶液(isosmotic solution)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 (isotonic solution)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 的溶液。也就是溶液

14、中的颗粒不能通透细胞膜。 0.85% NaCl 是等渗溶液,NaCl不能通透细胞膜,所以也 是等张溶液。 1.9% 尿素 是等渗溶液,但是由于尿素可以通透细胞膜, 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性称为RBC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用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正常男性 0-15 mm/h 正常女性 0-22 mm/h,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产生的原

15、因: 红细胞与血浆的摩擦阻碍红细胞下沉。 在某些疾病的情况下,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等,由于形成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形成的快慢,取决于血浆而不是红细胞本身的变化。,引起RBC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 实验:A. 病人RBC正常人血浆ESR不增加 B. 正常人RBC病人血浆ESR 影响因素: 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RBC叠连 血浆白蛋白叠连 ,血沉检查属于并非针对某种疾病的试验,但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有参考价值。,(三)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O2和CO2 血红蛋白运输O2 红细胞中的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运输CO2 2、调节体内的酸碱

16、平衡,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 形态:白色、有核,体积比红细胞大、比重比红细胞小。 总数(4.010.0)109/L ( 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占01 单核细胞(monocyte): 占38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2040 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5109/L;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等,WBC数。,(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从防卫角度可将白细胞区分为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两大类。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趋化性(chemotaxis)、趋化因子,(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功能:防御、保护、免疫机能。,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