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203588912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日期:2006-12-18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心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前30强乡镇在全市农村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乡镇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中心镇带动作用依然不强、地区之间发展依然不平衡,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供领导参考。我市乡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加强乡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2005年,我市乡镇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前30强乡镇在全市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我市乡镇发展现状(一)

2、乡镇设置和管理变动较大1、乡镇数量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我市乡镇管理体制随着工业化的提升和城市化的推进逐步调整。1985年5月撤地建市时,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355个,2005年末缩减为146个,仅为二十年前的五分之二(如图1所示).特别是1992年乡镇撤扩并后,全市乡镇数从346个调整为192个,各乡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区建制已退出历史舞台。建制镇的发展走过一条倒“U”型曲线,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达到最多的109个镇,以2001年为临界点,每年以9个百分点的幅度因撤扩并而减少.目前全市尚有69个建制镇,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区(68个)建制规模大体相当。乡的建制则逐

3、年减少,目前全市乡的数量只剩37个,仅为撤地建市之初的九分之一。管理幅度因乡镇撤扩并而逐渐增加。仅以近五年情况为例,2000年末我市乡镇平均下辖32个村委会,平均人口为22486人,而2005年末乡镇平均下辖35个村委会,平均人口为27693人,平均行政区划面积为83。4平方公里。2、部分乡镇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与乡镇撤并的进程同步的是,街道办事处日益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许多原来的乡镇撤并后改为街道办事处,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版图。目前全市有城区街道办事处40个,居委会372个,分别是撤地建市之初的5倍和2.7倍。3、乡镇人口流动性增加。按照同比口径(2000年的乡镇

4、管辖范围),近五年乡镇总人口增加107。6万人,新增人口绝大多数来自外地。2005年全市乡镇中外来人口108。7万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从业人员80.4万人,占全市乡镇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在外来人口增加的同时,乡镇的农村劳动力也大量外出。2005年末全市106个乡镇共有农村劳动力173.1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5。5万人,占全部劳动力的五分之一以上。(二)乡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1、工业化进程加快。从2000年到2005年,全市乡镇的农村劳动力从225.1万人增加到256.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3万人。同期的农业劳动

5、力从136。2万减少到107。9万,平均每年递减4.6个百分点;与农业劳动人口减少的趋势相反,我市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的比例在同期快速提高。按同比口径,全市乡镇的工业劳动力从32。9万人增加到77。1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8。6个百分点;工业劳动人口的比重从14.6%提高到目前的30,而农业劳动人口的比重从60。5下降到42%。按照工业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变化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描述的情形,在过去五年中,我市乡镇(农村)的工业化完成了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演变,并整体向第四阶段推进,就业结构呈现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如表1所示.表1: 工业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变化(配第克拉克定理)指标名称第一产业劳动

6、力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第一阶段80。59。69。9第二阶段63。317。019。7第三阶段46。126.827。1第四阶段31.436.032.6第五阶段17。045.637。4乡镇工业化的演进总体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从2001年到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数从4。4万家(包括个体经营户)增加到7。1万家,平均每年递增12。5,同期的非农业劳动力则从90.1万人增加到148。8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3.4%,其中工业劳动力更是保持年均27.3的增幅。2、经济总量扩大.2005年全市平均每个乡镇的农村经济收入为11.44亿元。农村经济收入十亿元以上的31个乡镇中,

7、东阳市7个、义乌市6个、永康市5个,金东区和浦江县各4个,武义县3个,兰溪市和婺城区各1个。义乌市和永康市所有建制镇的农村经济收入都在十亿元以上。2005年30强乡镇平均农村经济收入32。4亿元,是全市乡镇平均水平的2。8倍.东阳市横店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78.7亿元,居全市各乡镇之首。3、财政实力增强。从2000年到2005年,全市乡镇财政税收从20。4亿元增加到37。4亿元,年均增长12。8个百分点.2005年平均每个乡(镇)财政总收入0.35亿元,是五年前的3。2倍,比2004年增长20。6%。2005年全市有8个乡(镇)财政总收入超过亿元,分别是义乌市的佛堂镇、苏溪镇、上溪镇和大陈镇,东

8、阳的横店镇、永康的古山镇、婺城区白龙桥镇和金东区孝顺镇.2005年30强乡镇平均财政收入0.94亿元,分别是全市乡镇平均的2.7倍,其中义乌市佛堂镇2005年财政总收入3。2亿元,居全市各乡镇之首。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全市乡镇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921元,比2000年增加820元,平均每年增加纯收入164元。自然村的自来水普及率近四分之三(74。1%)。全市乡(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1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8部(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85部和35部);乡(镇)每万人生活用轿车(面包车)拥有量为94辆(全省乡镇平均水平为122辆)。5、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05年平均每个乡(镇)有幼儿

9、园11。2所,垃圾处理站4.2个,金融储蓄网点2.5个,集贸市场2.4个;年底通公路的村已占97.3%,乡镇行政区划面积内每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为0.72公里。全市乡(镇)平均每个中小学校学生数为508人,是全省乡(镇)平均数的86。9%,平均每位教师负担的学生数为17。7人,与全省乡(镇)每位教师平均负担学生数相近。6、社会保障框架基本健全。2005年末平均每个乡镇有各类卫生医疗网点15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人,其中医生35人,护士19人。全市乡(镇)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为12.7人、拥有的病床数11。1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全省基本同步。2005年末全市乡(镇)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5。1%

10、,比全省乡(镇)的平均数高出2.7个百分点;医疗参保人数达219.2万人,占全市乡镇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三(74.7);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敬老院、福利院床位数为48.1床.7、城镇化水平提高。从建制镇的镇区建设来看,2005年全市68个建制镇(不包括县政府驻地镇)的镇区面积平均为4。82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9个。镇区平均人口为9151人,其中镇区人口万人以上的镇有19个。2005年镇区人口的集聚率(镇区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比重)平均为24。5。二、我市乡镇综合实力评价为全面反映2005年我市各乡(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课题组参考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模式,按照定量和定性相

11、结合的原则,从乡镇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效益、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社会福利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5年统计资料,对全市106个乡(镇)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设置。参照浙江省调查总队的评价体系,本文共设八大类指标,按照百分制设权数,并主要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规模、效益和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的权重:资源环境类,包括行政区域面积和耕地面积等土地资源、乡镇总人口和外来人口等人力资源,储蓄存款余额和金融网点等信贷资源;基础设施类,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信息、居住等分项指标;经济规模类,主要以农村经济总收入指标反映;产业结构类

12、,包括城镇(非农)人口比重和工业劳动力比重两个分项指标;经济发展水平类,包括人均纯收入、财政总收入两项反映居民和政府收入水平的指标和农业发展水平指标;生产效益类,主要以乡镇企业年净利润总额指标反映;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类,包括学校总数、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幼儿园数、教育事业费支出、文化馆、体育场馆等文化教育类指标,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病床数等卫生类指标,农科服务单位数、农技人员数、乡企工程技术人员数等技术服务类指标;社会福利类,包括医疗参保人比例、养老参保人比例、敬老院福利院床位数等指标。2、评价方法。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以八大类指标的加权分值对全市106个乡镇2005年综合发展水平进行

13、排序。通过函数化处理方法(又称功效函数法或功效系数法)对各分项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其公式为:xi-x0di=F(x)=4060(i=1,2,,106)x1x0式中:di为第i个乡镇的某项评价指标功效系数(同度量值),xi为第i个乡镇的某项评价指标实际值,x0为该项评价指标中实际值最低的乡镇,x1为该项评价指标中实际值最高的乡镇。3、评价结果.据对乡镇(不含街道)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测算,2005年全市106个乡(镇)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平均达到28。73分,与全省1251个乡(镇)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平均24.62分处于同一水平.从2005年全省百强乡镇的区域分布来看,杭州市入围29个,绍兴市

14、19个,宁波市16个,温州市12个,嘉兴市10个,湖州市8个,台州市5个,金华市1个,衢州、舟山、丽水三市仍然没有乡(镇)入围。分县(市、区)看,入围最多的是杭州市萧山区,共有13个,其次为宁波市鄞州区和诸暨市,均有8个,绍兴县有7个乡(镇)入围.从2005年全市30强乡镇的区域分布来看,义乌市6个乡镇,永康市5个乡镇,东阳市7个,金东区和浦江县各3个,武义县和兰溪市各2个,婺城区和磐安县各1个。表2:2005年全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乡镇名称得分排名乡镇名称得分排名乡镇名称得分排名东阳市横店镇41。631婺城区汤溪镇28。2937婺城区长山乡27.5873义乌市佛堂镇39。012金东区江

15、东镇28。2838磐安县胡宅乡27。5574永康市古山镇36.703兰溪市香溪镇28。2639武义县履坦镇27.5475义乌市苏溪镇34。724金东区澧浦镇28。2640武义县新宅镇27.5376婺城区白龙桥镇33。235武义县柳城镇28.2041磐安县双峰乡27.5177义乌市上溪镇32。586兰溪市游埠镇28。1842磐安县方前镇27。5178东阳市南马镇32.307磐安县尖山镇28.1743兰溪市柏社乡27.5079义乌市大陈镇31。848东阳市东阳江镇28.1644金东区源东乡27.4980永康市象珠镇31。729金东区塘雅镇28.1145武义县桃溪镇27。4881永康市龙山镇31。6810兰溪市诸葛镇28。1146武义县俞源乡27.4682金东区孝顺镇31.4111武义县王宅镇28。0847浦江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