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581508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刘世锦(来源: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5期)【摘要】借鉴不同类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我们采用三种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进 程和前景进行了分析,预计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在2015年前后下一个台阶,一旦増长速度常 态性而非短期性地冋落,增长模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势在必行。要成功实现转型,解决经济转型中的诸 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相关领域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应当着力推动“参与促进型改革”,其要 点可概括为:扩大参与机会,捉升参与能力,完善鼓励创业、创新的制度和政策,创造稳定参与预期的法 治环境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改革,转型改革开放以來,经济

2、持续高速增长30多年。如果再考虑到1950-1978年期间从全球比较角度看 并不低的增长率,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已经保持了 60年左右。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还能延续多长 时间,增长速度放缓将可能在何种背景和时点出现,如何止确认识和应对増长速度放缓带来的挑战?这些 问题不仅为国内外所关注,更是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2015年左右,也就是十二五末、十三五初,中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冋落的时间 窗口期,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下一个较大台阶,山近些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下调至7%左右。增长速 度平台下移将伴随着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改变,并可能带來某些难

3、以预料的挑战,从而对发展方 式转变提出了包括时间约束的紧迫耍求。一、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后增长率下台阶是一个规律性现象在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按何种价格计景是一个重要而学术性较强的问题。可用于国际比较的 数据來源较多,其中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壯界经济史数据,较好满足了长时间跨度不同国家、不同吋 期比较的需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认度。麦迪森数据采用购买力平价和国际多边比较方法,以1990 年为基准水平,其计量单位简称1990年国际元。我们的研究也表明,该计量单位与实际状况吻合度较好。 在本文分析中,我们将使用这一计量单位。根据麦迪森的各国长期经济增长数据,20世纪以來,除美国、英国

4、等处于全球技术和增长前沿的国家 外,其他成功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为吋20年或更长的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结束 后,增长率明显下降,并转入一个速度较低的增长平台。这种增长率下台阶的现象在战后高速增长的日本、 韩国和徳国等国家表现得较为典烈,并呈现出一系列重耍特性。第一,经济增长率通常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下台阶,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 段,增长率下降幅度约30%-40%o日本在1946-1973年期间GDP年均増长率为9.4%,战后高速增长保持了 27年。到1973年,人均GDP达到11434国际元,之后增长率下台阶,1974-1992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

5、 降至3.7%, I速增长维持了 18年。1993-2008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进一步降至1.1%。韩国1946-1995年期 间GDP年均增长率为8%,到1995年人均GDP达到11850国际元,此后增长率下台阶,1996-2008年期间 GDP年均增长率降为4. 6虬 徳国(当时为联邦徳国)1947-1969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7.9%。在1969 年人均GDP达到10440国际元之后开始下台阶,1970-1979年GDP年均增长速度降至3. 1%,进入中低速增 长阶段。第二,在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前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下台阶以前的高速增长期,工业产出比重 持续丄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下

6、台阶后往往伴随着工业产出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则相应上升。日本工 业増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二战刚结束时一度降至20%,血后迅速上升,至1970年达到46%的峰值;之后逐 步下降,到2007年降至不足30%。韩国二战结束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15%,之后持续上升,到1991 年时达到峰值,为42. 6%,之后开始回落,2007年降低到37%。德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1965年左 右达到峰值,为53%, Z后逐步下降,到2008年冋落至30.2%。第三,在经济增长率下台阶询后,总需求中投资与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动。下台阶之前的高速增长 期,投资比重持续上升:下台阶后投资比重随之下降,消费

7、比重相应上升。日本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 重在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呈上升趋势,到1973年时达到峰值37. 1%,与经济增长率下台阶的时间点 大体重合。Z后,投资比重逐渐下降,到2007年降至23. 4%0韩国的投资比重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内呈现明 显上升势头,从1960年的11. 4%升至1991年的38. 9%,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投资比重也都保持在37%左右, 之后显著下降,到2008年降至29.3%=德国的投资比重转折和GDP增长率下台阶的吋间点也基本重合在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投资比重保持在25%左右,到1965年达到二战后的峰值28. 3%,之后逐步回落,到 2008 年降至 1

8、9. 2%。第四,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前后,城市化推进速度也会相应变化。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 进,而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后城市化进程也逐渐放缓。二战后日本的城市化率快速上升,1945-1973年城市 化率从27. 8%升到55. 4%,年均增长0.98个百分点。1973年之后,城市化进程逐步放缓,2008年达到 66. 5%, 1973-2008年期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 32个百分点。韩国1950-1995年城市化率由20. 9%提高到 78. 2%,年均增长1.30个百分点。1995年之后,城市化进程放缓,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81.5%, 1995-2008 年期间年均增长0.25个

9、百分点。徳国城市化水平起点相对较高,在“二战”前就超过了 50虬1950-1969 年期间徳国城市化率从52. 9%升到72.2%,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之后城市化水平基本稳定,2008年 为 73. 6%0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较长的一段吋期内持续高速增长,并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国际元左右出现增长率 明显下台阶、经济结构显著变化的现象,反映了这些国家能够凭借适宜的制度安排和合理的发展战略,充 分发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在短短几十年的追赶期内,挤压式”地完成先行国家在一两百年内实现的工 业化、城市化任务。当然,这个时候的增长速度下台阶,并不意味着己经全面实现现代化,主要表明以大 宗工业产品生产和消

10、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基本结束,随后是一个更“精细”增长阶段的 到来。在快速迢赶阶段,后发国家可以通过引进与模仿,从先行国家那里获得大量成熟技术;与此同时,后 发国家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成本普遍较低,与已有技术和产出能力相对应的需求处在迅速成长和 释放期。只要依托有效的体制和战略形成较强的资源动员和恥置能力,就可以出现一个较长的持续高速增 长期。而且历史经验显示,似乎吋间愈靠后的后发国家,“挤压式”发展的特点愈加明显,完成同样工业 化任务的时间愈短一些。当人均GDP达到1万国际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后,后发国家的技术水平逐步接近琵 界技术前沿,引进和模仿空间缩小,要素成本加快上升。

11、另一方面,需求扩张速度减缓,能够引致大量投 资的基础设施、住宅和相关产业扩张速度放慢。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变化,使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纽.条 件难以为继,从而导致后发国家在“挤压式”追赶期的高速增长结束之后,转入中速增长阶段。从现彖上 看,有的成功追赶型国家经济增速下台阶吋,恰好證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如日本遇到了石油危 机和如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韩国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可以他发和加剧增长速度的 滑落,但不构成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根本原因。人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尽管资源匮乏程度与日本相近,但上 世纪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并未打断韩国的追赶进程;而韩国Z所以在1997年的亚洲金

12、融危机中增长速 度下降,主因述是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进入了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问窗口。成功实现追赶的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转入中速增长阶段并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改变,更重要的是 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大幅度变动,即工业主导逐步转为服务业主导;相应地,投资比重下降,消费在需求増 长中的份额上升;经济增长逐步进入创新和服务经济为主驱动的轨道。在这个调黑过程中,人均GDP仍然 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二、2015年左右中国将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借鉴不同类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和呈现出的规律,我们采用三种不尽相同但可相互卬证 的方法,对我国经济増长的历史进程和前景进行了分析,预计我国经济

13、潜在増长率有很大可能在2015年 前后下一个台阶,时间窗口的分布是2013-2017年。笫一种方法是直接用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数据,参照口本、韩国和徳国筹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验进 行分析。按照1990年国际元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864国际元。假定今后几年我国GDP还能延 续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并结合联合国对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那么到2016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 11608国际元,与国际上成功追赶型经济休増长速度普遍下台阶时的发展水平大休相当。2016年之后,比 照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经验,如杲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与过去高速增长期相比降低30%左右,则GDP增长率 降低约3个百分

14、点。这样,预计GDP增速十二五”期间为年均9. 7%,十三五”期间降至6. 5% (我国 官方统计口径)。第二种方法是,考虑到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从人口规模上看与国际上一个大国或中等规模国家相 近,把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根据不同的省情选定国际上不同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规 律相比照,预测各省级行政区潜在经济増长速度的变化,之后再进行加总,推算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京 津沪三个直辖市比照香港和新加坡两个城市经济体的经验;另外22个省份比照口本、韩国、徳国等成功 追赶型经济体的经验,并根据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帀化、分工专业程度、资源禀赋和外向型程度 等因素作适当调報;英余六个自然

15、地理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省份,则比照国际上若干曾经 有过较高速度增长、但未跻身高收入行列的经济体的历史经验。以各省份目前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为基数,假定各省生产总值保持其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率,并结合 各自的人口预测,估算出各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所比照经济体增长率下台阶水平时的时间;之后,假定各 省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30%左右;垠后加总测算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我国GDP潜在增长率大 约在2014年后降低到8%以下;“十二五”期间GDP潜在增长率为年均8. 2%, “十三五”期间为年均7. 3% (我国官方统计口径)。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大宗商品的消费量(或产量)和人均GDP水平之间

16、的关系,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下 台阶的时间点,以便与前两种方法的结果相互印证。具体方法是:(1)以2009年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2742 度/人)、千人汽车保有最(48.7辆/千人)、人均累计钢铁产量(3.9吨/人)、人均汽车年产量(10.3 辆/千人)、人均钢铁年产量(0.5吨/人)等五个实物量指标为基数。(2)假定今后这些指标仍能按其 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继续增长,测算岀我国这些指标达到日本、韩国、徳国等经济体GDP增长率下台阶吋 对应水平的时间点,以此作为我国GDP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的时间点。(3)进一步假定我国増长率下台阶 之后,也如日本、韩国和徳国那样降低30%左右,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上述三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丿力史经验接近的话,那 么,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将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十三五”时期将明显下一个台阶(见 表1)。表1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展望:三种方法的测算结果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