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范文

上传人:李1****利物 文档编号:203569567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政府组织管理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政府组织管理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政府组织管理范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政府组织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与特征 联合国的 NGO 是指,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公民组织。 我国政府管理角度看,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资源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名异而质同的若干概念 第三部门 非营利组织 公共社会组织 志愿者组织 草根组织 民间组织 人民团体 中介组织 社会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性 1. 非政府组织具有

2、正规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需要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2. 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分配;组织终止时禁止资产私分) 3. 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非政府支配;非政党支配;非宗教支配) 4. 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服务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组织) 5. 非政府组织具有志愿性(组织成员的使命感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组织的关键资源) 第二节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分 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 ICNPO 分为 12 个大类 文化与娱乐 教育与研究 卫生 社会服务 环境 发展与住房 法律与政

3、治 慈善与志愿行为鼓动 国际性活动 宗教活动与组织 企业与专业协会,学会 其他组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类参考 美国的分类: 互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成员提供活动 公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服务。 日本的分类 公益法人 社会福利法人 学校法人 宗教法人 医疗法人 特殊法人 公益信托基金 共同组合 市民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分类 社会发展 家庭及儿童服务 康复服务 安老服务 过犯及释囚服务 学龄儿童及青年服务 长期病患者服务 其他对象服务 辅导服务 台湾的分类 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称为人民团体。(职业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团体) 国内的主要分类探索 实证角度的分类 来自政府的分类:社会团体

4、 民办非企业单位 各类公益性基金会 学界的分类: 根据其法律地位分为法人团体和非法人团体 根据组织使命分为公益性团体和互益性团体 根据便于管理的需要分为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 社 会公益组织 公民权益保护组织 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 同人团体 国外海外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 规范角度的分类 清华大学的分类: 第一类是会员制组织。对于会员制组织,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的类型,将其划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按照它们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公益性组织,按照其会员的成分,将其区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第二类是

5、非会员制组织。依据组织的活动类型,将非会员制组织区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其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进一步将运作型组织区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对于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则根据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制,区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分类: NGO 分为互益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分为经济性互益组织和社会性互益组织, 公益性组织分为会员制公益组织和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其中会员制公益组织组织分为团体会员组织和个人会员组织,非会员制公益组织分为实体型组织和基金会组织。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

6、要一元 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需要注意的消极因素 1. 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 2. 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 3. 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 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 人的属性中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动物性特性; 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

7、会性。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人的社会活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交往的活动。它改变着周围的物质世界,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是人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劳动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本质属性,而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既区别了人与动物,又把不同组合的人群区别开来。 交往,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是追求交往和组织性生活的。人渴望交往与寻求归属和交往的本质。原因有五 1. 人是情感动物 2. 人是脆弱动物 3. 人是惧怕孤独的动物 4. 人天生具有自尊倾向 5. 人有理想 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的必然性 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公益或者互益性的利他。 在奉行利己主义的同时关系公益

8、,并感到必须不断地互相协力去实现公益,这就是维克托尔所谓的正确理解的利益 贝拉,马德森所著心灵的习性 显示告诉人们:个人的自我是在通过公共对话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这种必要的对话,只有通过某种共同体才能得以维持。而这个过程所体现的就是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实质,因为只有当人们自愿而不是被迫承担公共义务的时候,才能感受无私带来的真正快乐。 寓于公民社会本质中的必然性 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本质是一个国家的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自由组织方式,广泛参与到公共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9、。公民社会的反面就叫子民社会 1. 子民社会的王权或者统治权力是通过世袭或者争斗或指定接班的方式获得,公民社会中政府是经过公民的决定和遵从公民的意志产生运行的 2. 子民社会的民众对于王权或者国家专权只有义务没有权力,是权力与义务的失衡,而公民社会的民众相对于宪政国家而言是既有义务也行使权利,是权力和义务的对等 3. 子民社会中附庸性的民间小社会无处不受制于专制性的全能国家权力,两者势若水火,而公民社会中追求自治的民间大社会,却能够与民主法治的有限政府,在管理与服务功能上互为补充,互为支持,互为依赖。 非政府组织的趋势是:从一般趣味爱好的组织走向社会信念组织,从随意组织走向更加规范的组织,从少

10、量组织发展到更加普遍的组织,从个别利益关怀的组织发展到更加具有利益关怀的组织,从经济权益诉求组织发展到社会权益诉求的组织。 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的必然性 行政改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方向是从政府一元管理,走向由政府主导下,由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共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能力促进性国家 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 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 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理性 政府与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

11、信息等因素。从而为政府干预寻找理由 政府失灵:从政府机构和官员能力局限造成的公共政策的低效甚至失效,从政府及其官员人性和道德局限造成的公共权力寻租和腐败方面,揭示了政府管理的先天不足。从而为市场主义寻找依据。 伯顿韦斯布罗德:任何个人都有对于共同消费物品和私人消费物品的选择,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正是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不满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有几种不同形式替代性选择 移民,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 有助于私人市场 有助于非营利组织 合约失灵理论 汉斯曼提出合约失灵理论 即如果生产者没有遵守协议,可以

12、获得赔偿。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上述条件完全成立,如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但是在有些领域,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营利性企业很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合约失灵。 非分配理论: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组织的活动如有有剩余,必须用于组织使命规定的事业,用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管理理论 第三方管理理论(萨拉蒙)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 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 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 2,慈善实施的局限 3,慈善捐助者干预 4,慈善的业余性 政府NGO

13、 关系理论 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提出的。福利服务中两个关键要素:1 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 2 服务的实际实施。 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四种关系模式 1 政府支配模式 2 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3 两者并存模式 4 合作模式 三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罗伯特伍思努提出的理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 两维度四组合的理论 现代国家政府:以强制求公益 传统国家权力:以强制求私益 NGO 组织:以志愿求公益 企业商业组织:以志愿求私益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合法性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自由结社的社会组织形态,不仅具有外在的工具价值,即人们可以通过组织的集体行动,来实现个人行动难以实现的公共目的,而且具有自在的

14、人文价值,本身就是人权追求的重要目标。 国际法与地区性盟约对于结社的保护。各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第三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 第一节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起源 达米尔基金会始终为麻风病人服务的机构。 亨利杜南与日内瓦公约 艾格兰泰恩杰布儿童权利公约 无国界医生乐施会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慈善家之一。 第二节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17 世纪-20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和垄断阶段) 1 致力于扶贫济困 2 致力于维护生存权 3 致力于战争人道救援 4 致力于慈善基金的建立 5 致力于慈善和人道传播 特征 1. 民间组织的地域有限 2. 民间

15、组织的活动领域有限 3. 民间组织的意识比较朴素 4. 民间团体活动的影响有限 国际间的扩张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 非政府组织开始涉足国际事务 2. 各种社团在战后重建中应运而生 3. 人权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 4. 保护和平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 5.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崭露头角 6. 研究性非政府组织开始形成并发挥作用 特征 1,其活动领域以国际性议题为主 2,其活动方式以国际合作为主 3,其发展已经受到自觉意识的主导 4,其影响已经由地域扩展到全球 全球普遍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1. 导致 NGO 全球发展的时代因素(全球化付 NGO 全球发展的影响,世界性公共行政改革的影响,发达国家 NGO 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2. 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3. 全球结社革命的时代到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有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在不同国家间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三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第三部门资金来看各占比不同) 4. 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政权性质 法律制度 发展程度 社会异质化程度 宗教慈善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