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12页
文档ID:202883316
【最新】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_第1页
1/12

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一、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基本模式 自读- 导疑- 精讲- 巧练- 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 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 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 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 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 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堂结构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 生:月是指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呢 生:圆明三园 师:星呢 生:星是指那些小园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 一(生齐: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 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 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讲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不简单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 生:环绕。

[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前后联系,浑然一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众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课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图像,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众星拱月到底什么样,当学生已从感性上对这个词语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刚才提出不懂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当学生说出众星拱月就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时,教师又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理解拱在这词语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明确众星拱月在本课指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显然,这样的指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 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讨论这段分几层都写了什么 生甲:我分3层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第3层是最后一句,写作者游园的感受 师:第一位同学分得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地写的。

你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 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 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从有 也有看出来的 师:他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 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板书:风格各异)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范读)我朗读得怎么样 生甲:老师的朗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 师:哪高,哪低哪重,哪轻 生甲: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老师读的语气有轻有重,突出了景观各自的特点 生乙:老师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快,而且声调高 生甲: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低缓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丙:是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

师: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听得出来,你们真会听!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生齐读这句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 山乡村野这个长句子是全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景观风格各异的特点,说明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句子的涵义教师的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及读后谈话(请学生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读)具体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抓住了关键,具有启发性、训练性,从读前和读后的不同效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叶圣陶语),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陶冶] 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 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 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 生:杭州 师: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 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师:到底是去过的,讲得真不错!(映投影图画)不光你觉得那儿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安澜园有知道的吗 生: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图画) 师:园中除了这些仿照各地名胜而建的景点外,还有根据诗画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点(映图)看,这处景点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什么地方 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 生:没有 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 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 师:体会得好!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 师: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这就是西洋楼(出图)圆明园我们先游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园内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的 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 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 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 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 [1964年,叶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今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曹老师的教学出色地体现了叶先生的这一思想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 还有西洋景观这四句话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教师认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启发两名学生描述平湖秋月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