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女娲造人》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课文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这篇文章兴趣较浓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老师可调动他们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去了解神话的特点,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喜悦之情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课文中女娲的形象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在第二课时,将让学生做一次思维提升,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运用课文运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以读促写,尝试改写、续写《女娲造人》的部分片段。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袁珂的生平简介 (2)了解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女娲造人》的相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细腻的词句 3.阅读 (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生发的内容 (2)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3)拓展阅读,体会神话的魅力 4.写作: 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2.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读写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二)把握神话特点,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发生的内容 (三)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都看过哪些神话?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愚公移山…… 为什么喜欢看神话?故事情节巧妙有趣,运用夸张,想象奇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怎么产生的?上古时代,人类文化知识很少,无法解释世界起源(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自然现象(刮风、打雷、发洪水、干旱等),就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理解。
一言以蔽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特点:想象和夸张 今天,我们学习袁珂先生《女娲造人》,走进神话世界,体会神话魅力 (二)作者及《女娲造人》简介 袁珂(__—_),中国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女娲,中国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掌管男女婚配的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1:速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来复述故事 【要点】天地开辟以后,因为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女娲感到有些孤独她想把世界变得热闹,于是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泥亲手搓揉,造出了人小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喊女娲“妈妈”,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欢乐但是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也不能布满大地于是她顺手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也变成一个个小人女娲觉得这种方法简单省事,越洒越起劲,于是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她又想着,人是会死亡的,难道以后还要重新再造?于是就把小人分为男女,让他们婚配,繁衍生息。
2.问题探究2:这篇文章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里两则短文改编的(参看阅读提示),请一同学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和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使课文丰富起来? 【要点】更喜欢课文,因为故事更生动,女娲形象更鲜明,情感更细腻文中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作者既大胆想象,又合情合理,比如女娲用黄泥造人,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而我们民族的肤色也是黄色 (四)细读课文,朗读品析 1.问题探究3: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你最喜欢课文补充的哪一部分?从_____________词句中,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的女娲 【要点】从4段“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这一神态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娲 从4段“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一心理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聪明有爱的女娲 从5段“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及6段“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这一处动作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读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娲。
从9段“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读到了一个慈爱温柔的女娲 从_段“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读到一个勤劳伟大的女娲 可在品析时,适时加入朗读,体会女娲情感,把握她的形象 小结,可见在《风俗通》里的女娲是一个高冷的女神,而经过课文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一些细节的描写后,我们感受到了她不仅具有神性,还具有人性的可爱活泼、聪慧温柔,更有了母性的勤劳、慈爱和伟大,这样女娲作为我们人类母亲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丰富了 (五)课时作业 1.把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理解词义 【参考答案】略 2.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有关女娲的记载 【参考答案】《楚辞 天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 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淮南子 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淮南子 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从古籍中可知,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神话特点,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2.拓展阅读,体会神话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袁珂笔下女娲的慈爱温柔、勤劳伟大、可爱活泼,这位神通广大女神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有了很多我们自己妈妈身上的美好品质,这源自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活泼生动的描写。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自己想象的女娲和她造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请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自己来创作,对袁珂的《女娲造人》进行改写或续写 (二)问题探究1:提供角度,指导写作 为同学提供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写或续写同学可选择其一,也可自选角度 【要点】 改写:1.女娲造人时的心情,及造人前后的情感变化 2.女娲怎样创造人的身体,赋予他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