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习俗作文四篇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201956516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习俗作文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习俗作文四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习俗作文四篇 【推举】民族习俗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受,对作文很是熟识吧,写作文可以熬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索自己将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民族习俗作文4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民族习俗作文 篇1 我们濮阳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就开头了,那天,人们采纳米、枣、豆等八种不同的农作物煮成粥,取名腊八粥。吃腊八粥的时候,还习惯把腊八粥里面的米饭抹在枣树上,寓意是来年的枣儿结的像米饭一样疙疙瘩瘩。美味的腊八粥刚一出锅,就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在那一天,人们还会泡腊八蒜,把掰好的蒜瓣儿放进醋坛子里,再把醋坛子给封

2、起来,到春节那天再取出来就着饺子吃,醋有了辣味儿,蒜瓣儿也成了翡翠的颜色,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无论是看着还是吃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芝麻糖,俗称祭灶糖。家乡还有句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也就寓意着吃了祭灶糖长大能当官儿。“二十四年下气,家家户户扫房子”,说明春节立刻到了。 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更是忙活的不行开交。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都要做。到了中午,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大家会做一大桌子的菜开头吃团聚饭了,年三十的晚上必需吃的是饺子,所以,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狼吞虎咽的吃饺子。到了除夕之夜,才是真正好玩儿的时候呢!一家人聚在

3、家里,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午夜十二点钟,楼下又响起了鞭炮的声音。再过几个小时就该起床了,这叫起五更,起床后还是吃饺子,这次的饺子吃一半剩一半儿呢!这寓意着来年的“年年有余”!吃完之后,仍旧不行以睡觉,因为在这一天,除了很小很小的孩子们,人们都会守岁。 大年初一可就和大年三十截然不同了!这一天,大街上热喧闹闹!大人们要去亲戚、邻居家相互拜年!从初一到初七这几天吃完饭、放放炮、上上网、看看书,真是美哉!悠哉啊!人们都会沉醉在春节的欢乐之中。 民族习俗作文 篇2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形状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

4、,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房、厨房、小间为贮存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淌性生活方式而采纳的一种特别性建筑形式。一般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四周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

5、洁,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洁、支架简单、拆装敏捷、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擅长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利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概不凡。 富有深厚的宗教颜色是西藏民居区分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洁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

6、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四周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颜色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利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精彩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进展增加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进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

7、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留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拓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借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进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很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

8、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一般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美丽且具特色。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周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需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与“踩花山”的人敬酒

9、,祝愿,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头。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庆祝活动先后开头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奇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难过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受,应当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殊好。从今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进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

10、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喧闹的花山节。 民族习俗作文 篇3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形状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房、厨房、小间为贮存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淌性生活方式而采纳的一种特别性建筑形式。一般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

11、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四周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洁,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洁、支架简单、拆装敏捷、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擅长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利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

12、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概不凡。 富有深厚的宗教颜色是西藏民居区分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洁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四周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颜色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利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

13、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精彩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进展增加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进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留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拓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借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

14、,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进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很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一般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美丽且具特色。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周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

15、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需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与“踩花山”的人敬酒,祝愿,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头。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庆祝活动先后开头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奇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难过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受,应当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殊好。从今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进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喧闹的花山节。 民族习俗作文 篇4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季节庆独特鲜亮。 1、苗族的节日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