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1941798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小镇的早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镇的早晨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对小镇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2.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难句。(1)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2)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3)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3.感受小镇早晨的特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小镇的早晨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 “只有”

2、强调了船在桃源交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露,在这里读l。鱼肚白:指近似于鱼腹部的颜色,一般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镇的恬静。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指出了小镇的第一个特点平静。把波纹比喻成鱼鳞,用“霞光”“银鳞”从色彩上加以渲染,写出了河面的美丽、安静。说明了小镇的船多,同时说明船停着没动,表现出小镇早晨的安静。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其特点是水多、船多。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3、修辞手法?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漂:浮在液体表面,不动或移动。不好。“悄悄”“轻轻”“漂过”写出了小舟的轻巧,衬托了小镇的安静。重点句解析: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即用船工的小调衬托小镇早晨的安静。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指出了小镇的第二个特点热闹。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街上的热闹景象。重点句解析:“人群”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随着”更加表现出人多、拥挤。有。列

4、举了这么多物产,说明了小镇的富庶,市场的繁荣,这也是小镇热闹的写照。把加点的词删去好不好?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你知道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吗?段导读: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作者是怎样表现街上人多的?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这句话写沿街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和土特产

5、。这些和小镇的“热闹”有关系吗?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描写了小镇人的淳朴、热情。写小镇除了安静、热闹的特点外,忙碌是小镇最大的特点。这句话起引领下文的作用。运用了排比,依次写了学生、妇女、店员忙碌的身影,具体表现了小镇早晨忙碌的特点。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对比。通过今昔对比,歌颂小镇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此句为点睛句。“变化”是指人们创造着小镇美好的新生活,而且这种变化是不断发展的,小镇的明天会更好!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背着

6、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句导读:农家姑娘去工厂上班,“衣着鲜艳”“步态轻盈”写出她们的欢快心情。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so)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写“过去、如今”,这是什么写法?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7、):抒发对小镇的赞美之情。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根据重点句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1.反映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的图片或录像。2.江南小调的录音。3.幻灯或实物投影。一揭示课文题目1.导入:你们去过江南吗?到过江南水乡的小镇吗?那里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板书:小镇的早晨出示图片或录像:江南水乡的小镇。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这里小桥流水,绿树繁茂。你们瞧,这便是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

8、醒。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纠正字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衣着”的“着”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u。“缫丝”的“缫”读so,不读jio。3.理解词义。荡漾:(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遥遥:形容距离远。课文指两座拱形的石桥相距很远。淳朴:厚道朴实。步态轻盈:走路时脚步轻快的样子。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暇,空闲。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4.指名读课文,思考: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与同桌讨论)学生甲:小镇的早晨是美丽的。学生乙: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学生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学生丁: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三学习第二自然

9、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讲的?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回答问题要点:(1)淡淡的霞光。(体会出早和美丽。)(2)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体会出河面的静以及景色的美。)(3)河边停满各式各样的船、紧挨。(体会出船多和静。)教师出示需重点体会的句子: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比较:“哼”与“唱”有什么不同?(体会“哼”字)注意:学生每体会出一处,就让他有感情地读出来。2.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

10、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4.出示幻灯片,指导背诵。5.小结:通过朗读,的确能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这安静蕴涵着美。小镇的早晨还有什么特点?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四人小组讨论。2.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体会的要点:(1)人多。(第二、三、六句)(2)货多。(第四句)重点体会的句子: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3.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深刻的句子。4.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5.小结:小镇的人多,货物新鲜,怎能不热闹?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小镇的早晨还有什么特点?请你读读第四

1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甲:忙碌。2.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问题:为什么说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这与小镇的忙碌有什么关系?3.同桌讨论。4.学生回答要点:(1)“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2)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这与小镇的忙碌有什么关系?正是因为小镇的人们在辛勤地忙碌,他们在建设自己的家乡,小镇才能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前进。六学习第五自然段1.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小结。(放录音:轻柔舒缓的江南乐曲)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然而又是忙碌的。在小镇走一

12、圈,我们感受到这里的人热情朴实。这里的景色优美,走在小镇上,你会不由得发出赞叹。3.学生与教师同时读第五自然段: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1.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阅读教学,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组织学生把书读懂,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读课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求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紧紧围绕“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一句,通过对“河面”“河水”“小船”“石桥”等景物的描写,刻画了“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的恬静美,那意境读来让人沉醉。由于重点句相当明显,所以学生在读书品悟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要使学生对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感悟得更深,并领

13、悟其反衬的表达方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如教师对学生说:“安静是没有声音的的意思。在这段话中,前面写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后面又说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飘荡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学生通过读课文领悟到:船已经“驶远了”,而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荡漾”,听得是那么清晰。此外用驶出去很“远”的小船却能听到船工哼唱的小调,来衬托小镇早晨的“安静”,这是一种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写法。2.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为感受人群熙熙攘攘,生活有序的景象,让学生课前观察街头集市,充分体会小镇热闹兴旺的美。这时再配以节奏欢快的音乐,学生边读边体会热闹的景象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

14、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想想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和忙碌的特点。(2)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最少三句)2.你喜欢这个小镇的早晨吗?为什么?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生字卡片,音乐。一检查复习1.指名分节配乐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二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2.交流汇报。镇:左右结构。“真”字里面三横,加“钅”,就是“镇”。拔:左右结构。右边是“”。三扩词练习摆:摆布摆动摆弄摇摆满:满面春风满意满足满载而归教学本课生字、词时,教师可以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只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加以指导,并把学生易读错的字拿出来强调。如“着”是多音字,在“衣着”一词中读“zhu”;“捕”字应读“b”,不读“p”等。对其他难以理解的词,教师则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形式来理解,效果会很好。1.看拼音,写词语。qiodn桥洞bidn摆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