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1896028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 广州桂花曾涛我国民营企业可分为以内资为主和以外资为主两类,其形成基础、发展模式、政企关系、资金来源均不同,对企业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广东和浙江,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开放路径,这导致两省民营企业的形成基础、发展模式、政企关系、投融资主体等方面明显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两省面临不同的挑战。比较分析民营企业发展路径的异同,对于正确定位、合理评价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域经济开放路径不同改革开放之

2、初,广东和浙江起点相近,两地19781980年GDP总量和外贸依存度相近。两省的民营企业,都是脱胎于农村乡镇企业,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它们的差异在于,交易成本和投资主体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融入的开放路径不同。在参与国际贸易方面,当时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地理区位优势,导致国内地区交易成本差异;在国内贸易方面,影响各地区区际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产权清晰、独立的利益主体和发达的市场。国家政策倾斜表现在率先财政包干、设立经济特区,加之与香港毗邻,使得广东具有吸引外资的巨大优势。广东主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率先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将省域经济融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广东在改革开放后,几乎完全靠外资

3、、外贸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开放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具有新兴工业化经济的特点:最初靠政府赋予优惠政策率先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由此带动技术、管理和制度的更新,并且一路由城镇到农村,由经济特区、大城市开发区到其他地区,带来制造业领域经济的大变革。改革开放前,浙江对外开放的外资引入和外贸发展都较落后,其投资主体是国内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储蓄,绝大多数企业白手起家,这决定了浙江经济必须先参与国内分工,依靠国内市场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后再融入国际经济。浙江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非国有经济的扩张。通过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加上重商主义文化传统,积淀的经商经验和商贸渠道

4、,使得浙江在区际贸易上具有低成本优势。与广东不同,其工业化带有古典工业化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促成了农村工业化起步,后波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逐步改变了这些城市制造业维系的传统计划体制,彻底冲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此,改革初期广东偏向于国际贸易,浙江偏向于区际贸易。到20世纪90年代,两地人均CDP都处于全国领先之列,广东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GDP总量,而浙江外贸依存度还不到50%。当时,全国经济普遍发展,竞争激烈,国家外贸控制权不断下放,广东原有的外贸优势虽有所打破,但借助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来自www.lW,积累的技术和地

5、方品牌使其在区际贸易上拥有优势,而浙江在国家外贸政策不断放开的背景下,借助累积的民间资本,不断渗入、融人和扩大国际贸易,已成气侯。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不同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毗邻港澳,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非常方便。全区有华侨250多万人,港澳同胞278万人。从乡镇企业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来看,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以东莞、宝安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地区,成为香港加工业的外迁地,“三来一补”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引进外资构成中,港澳资本占绝大部分。由于该地区了解国外信息,引进各种技术设备的渠道也以本地区为主。为珠三角地区培训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起到了关键

6、作用,促进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凭借这些优势,拥有大量的三资企业,以此带动强劲的加工贸易和出口经济,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外向型产业发展,很快就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珠江模式)。相比较而言,珠江模式带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主流企业以外商投资为主;资本对外商投资严重依赖;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产业与国际接轨。广东的工业化则是由外资、外贸拉动、快速演进的过程。浙江发展模式属于“温州模式”的放大版。“温州模式”作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没有“珠江模式”吸收外来信息、技术、资金、设备等这些独特的优势。以温来自wWw.lW5u.Com州模式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的区位条件,远逊于广东和苏南地区。由

7、于外部环境的限制,位于浙江东南山区的温州地区远离大中型工业城市和全国性市场中心,运输成本和信息成本较高;人多地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温州农村的社队工业也有所发展,但它最终不能走上苏南那样以发展农村集体工业为主的道路。但温州有从事家庭手工业的历史传统,温州人在计划经济时期,迫于生活压力,形成了走南闯北寻找生机的习俗,农民在缺乏国家投资、没有城市辐射、集体经济薄弱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后迅速走上了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的道路。以农村家庭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一举打破了“政府本位”的经济格局。率先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的

8、“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温州模式”具有四大特征,即产权明晰、内源资本、传统产业、区际贸易。“温州模式”起步时期带有强烈内源性或内向型特征。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同浙江发展走的是一条政企完全分开的道路,政府的作用微弱,甚至“无为”。这主要因为民营经济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温州模式的民营企业,都是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势主体。民营企业发展的起步、加速和提升,靠的是个体私人企业。而“无为”则是政府自觉形成的无为而治状态,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为“温州模式”的产生发展,进而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先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缓冲和保护作用,降低了民营经

9、济的风险。因此,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历的是独立发展的自由竞争,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在市场中成长。在GDP、外贸进出口、就业、财政税收、产业安排等方面,浙江民营经济对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的影响力、拉动力均高于国内其他省份。这也决定了政府对经济工作的管理手段:即在宏观配套体系上,市场管理的作用远远大于行政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已全面由行政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营造了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政府管理体制上,浙江的小政府、大社会在全国首屈一指,已跨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老路转向“市场搭台,企业唱戏”。许多市县,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日趋削弱,服务职能落到实处,为企业创造了良好、宽松的

10、发展环境,市政府的大门对企业全面开放,企业要见市领导非常容易,而市领导也基本全天候地在各个企业中考察,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过去一系列繁杂的审批程序正在减化,政府与企业间的融洽关系在其他省份是不多见的。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浙江各级政府顺势而为,先后出台了许多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批)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首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和首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性法规等。而珠三角以政府推进为主的模式,使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改革初期,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一开始也是由乡镇政府参与或支持创办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往往互兼,党委书记任乡镇

11、企业领导或开发区领导,同时乡镇企业领导任当地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企业和政府的职能重叠,政府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随着经济发展,在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乡镇政府在乡镇企业起步后,就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利润承包责任制”等,尽量弱化对乡镇企业的直接干预,而将主要的财力用于发展交通、能源、通讯、教育等基础产业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企逐渐分开,政府集中精力发展基础设施和优化投资环境;不再大量自办企业,逐渐与自办企业脱钩,让其民营化,甩掉政府负亏不负盈的沉重包袱。但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还根深蒂固地保留着行政色彩,分权、分级而治含混不清,不同利益部门的分置严重阻碍了有效竞争环境的建立。引资发展和

12、改革推进为主的模式使得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政绩的考核也与企业经济的表现密切相关,政府的作用依然很强。企业对民间融资依赖程度不同广东毗邻港澳,且移居海外历史最悠久,我国有海外华侨华人3000多万人,其中广东籍占2/3。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密切的海外关系,带来巨额财富,广东是全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三资企业。而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广东民营经济,从发展之初,就与国家的利用外资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密切相关,与当地各级政府的“筑巢引风”优惠政策相关。它的竞争不够充分,其发展与是否得到政策优惠和特许权相关,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成员与家族的海外背景有联系。这些非市场因素使广东民营企

13、业的自组织程度和能力都明显弱于江浙,而政府的身影和掌控度则更清晰和强烈。这种依靠外资的资金结构相对冲淡了民间借贷的需求。浙江是我国私营经济最发达地区,经历了一个独立发展的自由竞争阶段,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在市场中成长起来。温州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民间融资机构都是自发产生的,目前已发展得较为完善,虽然存在合法化的问题,但这些自发组织已经能经风雨,商会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不需要找政府。在对政府依赖性较弱、缺少外源资金注入和金融供给不足时,民间融资成为其发展的唯一选择,成熟的民间融资机制也就自发形成起来了。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的依赖和民间资本的利益驱动,是浙江民间金融得以长

14、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以温州为例,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依靠民间资本的经济发展模式。1982年,当地政府官员们就通过储蓄、贷款组织进行私人借贷、放开利率、跨区域竞争和贷款给私营企业等方面的实验。此外还努力保护私人企业产权,多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整个官方金融系统(包括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在内)基本上不是民营经济的主要融资途径。民间金融借贷对民营企业的贡献,大于企业自有资金与银行资金。尽管最近十几年来,“抬会”被整治,“私人钱庄”被关闭,“基金会”被取缔,“灰色”的民间借贷因为不合法而“命运坎坷”。可是居民个人和企业间的融资行为,不仅从未间断,反而范围越来越广,总量越来越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金融机构和地下钱庄并存的“二元格局”已经形成。民间资本是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后来特别是到2003年底,下降厉害。但随着近年国家鼓励刺激经济发展,民间资本的总量还是增加了许多。编辑浦冬义(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