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01592416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 语文基本要素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2、-总结观点 _.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_.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_.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_.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_.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_.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_.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_.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_.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

3、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 一.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 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 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 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

4、形象? 答:概括物象特征 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 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 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 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 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 3.景物形象: (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积累常见传统意象 1)考查意象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营造意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表达情感

5、) 2)意象作用(见创新大课堂.核心突破)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奠定基调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表情达意,表达作者情感 象征衬托人物品格节操(多在咏物诗中)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贯穿始终) (2).意境 问: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图画.景象).描绘的景象(环境)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 答:概括特点:(最少用两个答题术语)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点手法) 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注:如果对整首诗分析时,可抓主要意象特点分析,如是一两句,可以将诗句描绘一下,也可将合为一点,如:描绘了分析的特点画面. 积累意境术语(根据内容情感归类,细微区分):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

6、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空灵.苍凉.雄浑.旷远等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3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7、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8、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

9、多读点鲁迅.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

10、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

11、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

12、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

13、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4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