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83KB
约6页
文档ID:200957801
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1/6

论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 分析 了广西民族大学面向东南亚的“3+1”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 问题 ,并提出了需要拓宽“3+1”模式的培养方向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国贸;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 经济 与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也是近些年来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广西民族大学自从2003年第一次在普通高考招生中招收了“3+1”模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本 科学 生以来,每年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填报人数相当多,招生情况一直良好这个培养模式是利用该校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优势,以该校东南亚语言、民族学等特色学科为依托,把东南亚语言学、民族学学科与该校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有机结合,形成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 学习 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为民族地区培养懂一门东南亚语的 企业 经济商务人才一般来说,进出口业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由于广西与东南亚接壤,是 中国 与东南亚山水相连的唯一省份,而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具有地缘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较多,到东南亚学习的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经过一年时间的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语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不成问题,毕业后可以从事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外经贸业务。

但是广西民族大学国贸专业“3+1”模式 教育 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该校国贸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 发展 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许多问题尚需探讨与完善    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和培养目标分析    (一)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前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随着外贸的大量增长,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据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照 目前 的发展速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左右根据我国现在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拥有人才的平均比例 计算 ,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再加上现有企业的扩张与人员更新,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更大据了解,每年我国各高校的经济类毕业生总共有13万人左右如果13万毕业生全部都从事外贸行业工作,今后5年我国也仅能培养65万外贸人才,这与180万的需求具有很大差距  对于我们广西来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同时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 影响 将是巨大的。

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1408万平方公里土地、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复合型国贸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将会十分抢手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国贸专业人才属于未来7年广西紧缺的9类重点行业人才之一,预计缺口较大近年来,掌握一定的外语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多面手”人才持续走红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能与东南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同时又熟悉东南亚国家 法律 、 金融 、贸易知识,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外企业本土化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高素质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  (二)国贸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及要求的定位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 研究 其他要素的前提,它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国内各本科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上有所不同,综合性重点大学将其定位为“高层次涉外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从事东南亚对外贸易的,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 应用 型人才这主要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也是为了落实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的“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 社会 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的具体行动  培养规格是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明确培养对象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结构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广西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 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 英语 交流能力,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了解主要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培养的是“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东南亚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3+1”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方面从“3+1”培养模式来看,国贸专业的学生目前要求掌握的语言可以从越语、泰语和英语三个方向中选一个,也就是在大三时到东南亚国家中的越南、泰国或新加坡留学一年。

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这三个国家有关的贸易工作,范围偏窄东南亚还有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等7个国家,还需要拓展专业方向  (二)课程体系方面从课程体系来看,部分课程内容仍有交叉重复,针对东南亚贸易的课程设置偏少,实践性课程偏少目前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公共选修课,涵盖了国贸专业主要的课程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对东南亚贸易的针对性不够强,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性课程偏少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还有些不足,现有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因此,形成一个既和国际接轨,又反映地方经济和东南亚贸易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仍然是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三)师资力量方面从师资力量来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仍有待提高和优化近年来,通过引进、在职培养等办法,陆续培养出了一批获得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青年学术骨干,国贸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但 目前 在国际教研室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仅有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有4人,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尚缺乏真正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一流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此外,专业教师中多数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验。

  (四)科研工作方面从科研工作来看,教师的 研究 方向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一个有 影响 力的学术梯队,这种情况在申报课程和重点学科建设时会受到影响与同类院校相比,国贸专业在基础 理论 、前沿领域的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别、高质量的科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学 技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科建设的水平但目前科研水平不高,在研项目中,纵向课题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仅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仅10多项)等高级别的课题偏少,且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量也不多,科研成果获奖级别也不够高  (五)基础条件方面从基础条件看,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实验设备拥有率相当低由于学科建设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投入不够,造成实验室设备少,许多课程的实验课难以开展另外,学科建设的辅助保证系统如图书资料、情报信息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日益 发展 的教学科研需要    三、完善“3+1”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一)需要拓宽“3+1”模式的培养方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除了招收国贸的越语、泰语和 英语 这三个方向外,还可以考虑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等7个语种方向,与这些国家的商学院合作办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大三时到这些国家 学习 一年,毕业后从事与这些国家有关的外贸工作,如到这些国家的合资 企业 工作等。

此外,对有 经济 能力的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考虑让他们到英国或美国去学习一年这两个国家经济上比较发达,他们的进出口业务量也比较大,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比较好  (二)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一个专业的教学 内容 和课程体系如何设置,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与内涵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在课程体系方面,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与地方经贸发展和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培养 应用 型专门人才定位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调整、改革和设置课程体系目前可考虑开展“四增四减”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一是适度增加专业课学时,减少基础课学时;二是适度增加选修课学时,减少必修课学时;三是适度增加实验课学时,减少理论课学时;四是适度增加双语教学学时,减少母语教学学时通过“四增四减”,来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改善课程比例结构,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综合性,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新课程,如东南亚各国风俗、商务礼仪、国际经贸地理、国际贸易基本实践操作能力等专业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的调整和改革,强化教学内容的专题研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双语教学、 网络 教学,加快教学手段 现代 化的步伐  (三)抓好国贸实验室建设及教学实习进一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探讨和实践新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模拟教学课程,完善和优化国际商务模拟环境的建设,购置国际贸易进出口等新的模拟教学软件,争取实务性课程都能进行模拟教学考虑建设国际贸易场景实验室该实验室立足于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要求的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学科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能力,把知识传授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通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模拟与东南亚国家交易的主要流程,从而把学生引到实务情境,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改革校外实习的方式,探讨和实践在实际工作部门聘任实习导师制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外贸技能,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或者外贸公司,参与到实际外贸业务当中,熟悉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流程,如国际市场 分析 、外贸业务洽谈、外贸函电书写、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货款收付、单证的制作与流转,以增强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如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外销员等通过鼓励学生报考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起到对专业能力进一步强化和补充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贸易技能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教研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实力和声望的象征,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要尊重和依靠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对在岗教师的培训,在加强师德 教育 的同时,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