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0400295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高职人才的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基层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高职院校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传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纪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以社会的职业需要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为培养取向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性质、特征等因素,必将受到极大挑战。自中央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2、究和建设工程后,全国高校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从而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统编教材具备理论性高、政策性强、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特点。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环境特别复杂,教学难题更多。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层次的差异性等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更复杂、问题更多。因此,在“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中,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体系,灵活使用教材,增强教学实用性,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一、坚持“工学结合”思想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3、系转化的前提“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坚持“双向性”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优势。定位于大专层次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其理论维度和教学特点来看,既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定度,又要以“专精”和“新颖”为向标,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转化和更新,打破专业教育的封闭状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重

4、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要以此为依据,教学体系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二、整合教学内容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础就高职教育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结构过于强调课程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等显得尤其突出。以“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效结合,把工作内容

5、与学习内容有机融合为统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转业转岗的需要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根本要求。在转化过程中,应打破教材体系的束缚,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关注“热点”,精选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前沿性的内容。首先,应以教材为基础,依据重点内容,按照职业岗位、社会需要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提炼成若干个专题,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正确认识课程性质,充分消化教材,开展调查研究,整合教育资源,设计个性化教案,精选教学案例,准确把握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互补性。其次,把规范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

6、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教材内容、社会热点、学生实际,拓展教学内容,扩大科学视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借鉴项目教学思想,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如学工交替、社区服务、就业创业、勤工俭学、生活体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限制。充分挖掘实训实习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以项目为依托,以科研为基础,以立体化课程建设为手段的教学体系。三、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材体系

7、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承担着大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构建与和谐发展,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立足点。在转化过程中,应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案例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

8、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操作、多思考,勇于探索,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习过程由单向走向双向,从强调传授、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主动地培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企业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增强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

9、,真正做到思想政治课程人性化、动态化、立体化。四、提升教师能力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从本质上说,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况能动地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的整体化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具有决定性意义。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应该具有教学转换的三大能力,即把握力: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换中,把握统一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能力;建构力:在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建构富有思想与逻辑的教学思路的能力;适应力:在教学体系到认知体系转换中,适应学生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的能力。由此

10、可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建设,组建和优化教学团队,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首先,重视人才引进。通过高学历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建立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样化方式,根据不同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再次,坚持师资社会化道路。实行“固定制、聘用制、临时制”三制结合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优秀人才,解决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和专业技能结构的优化问题,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最后,紧

11、密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以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成一支改革创新、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工学结合”复合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五、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保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其不论在教育理念还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质量观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彻底改变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的知识质量观向以“知识、能力、品格、素质”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质量观转变,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创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

1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教学质量监控决策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监控配套措施等部分组成。教学质量监控决策体系主要任务是搜集、分析和整理行业企业动态和教学教改信息,使各项教学决策科学合理、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变化,并迅速有效地得到贯彻实施,它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系统主要负责制定课程质量管理方案,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对整个教学运行情况进行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系统主要任务是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使监控体系的信息渠道畅通,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校外信息反馈系统,引入社会的评价监控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监控,保证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要和社会需求高度一致,它是整个体系运行的最基本要求和最先决条件。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监控配套措施主要是指教学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办法,以强化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动机,它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确保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成功转化。-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