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82637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湖北省武学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开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那么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该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说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器上有一些

2、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1. 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B. 由后来的来标准以前的C.

3、由以前的来标准后来的D.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2. 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拟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说明。B.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青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似。C.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D.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3. 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的理由是 A. 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消灭,难以保存至今。B. 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C. 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D. 彩陶上的花纹

4、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那么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那么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5、。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那么虽死不恨。非所敢望

6、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史记刺客列传)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D那么虽死不恨 恨:仇恨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去而事智伯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我故国士报之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焉以致报仇之意,那么虽死不恨A B C D6以下对原文的表达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来源: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

7、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7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译文: _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3分译文: _ (3)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分译文: _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碧湘门陶 弼来源: .Com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

8、 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行(hn):行列。8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5分答: 9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每空1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3) 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半自传小说 通过少年主人公坎坷而富有传奇性的成长史给读者以善恶、美丑、苦乐的人生体会和启迪。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横穿诗经的

9、河流洪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薄弱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代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此岸呢,此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

10、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荣耀。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波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

11、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

12、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满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11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