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育学-详解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8164532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教育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作教育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作教育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合作教育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教育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教育学-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合作教育学-详解 合作教育学(Cooperative Pedagogy)目录 1 什么是合作教育学1 2 合作教育学的特点2 3 合作教育学的理论要点3 4 参考文献什么是合作教育学1合作的教育学是指相对于传统权力主义教育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教育主张,它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城堡”以外的实验教师在长达20余年的教育科学实验中探索的结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n阿莫那什维利、B沙塔洛夫、M谢季宁和M伊万诺夫等。他们在合作的教育学一文中指出:“需要有一种新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与从前的教育学不同,它的特点在于特别注意诱导儿童学习,特别是注重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它可以称之为合作的教育学。”合作教育学的特点2合

2、作教育学的突出特点有两个:1强调师生合作。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得好?合作教育学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要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而这一点的实现,要依靠建立师生合作的关系。如何实现师生的合作关系呢?首先要改变儿童观,体现人道主义教育思想;要清除权力主义,排斥学习中的强制手段。其次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最没有才能的学生也得到发展。而且,实现合作还必须有一整套教学方法来保证。2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应该首先发展个性还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合作教育学讽刺把掌握知识技能放在首位是“让大车架在马儿的前面跑”,主张利用知识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3、它认为个性的内容包括道德、文化、职业、政治和世界观诸方面,个性民主化就是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呢?第一,学生的才能分为执行的才能和创造的才能,教育应较多地关心后者;第二,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采取行动;第三,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尊心、自我调节能力及独特性,这就是个性发展的理论。合作教育学是个性发展的教育学,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的教育学。师生合作和个性民主化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唯有合作才能使个性充分发展,唯有个性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合作。合作教育学提出了一套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不给学生打坏分数,甚至不打分数,代之以师生讨论和

4、学生自我评价,以解除学生的压力;使用“纲要信号”等方法,用极简单的文字、符号把大量的教材信息概括出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依靠它基本上或更好地掌握教材要点;提出较困难的学习目标或超前学习,激发学生智力的努力和自豪感;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自己选择做哪些习题,在黑板上书写哪些关键词等,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和做主人的情感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带来与家长间的合作。这些原则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一个总原则总方法,就是从个性出发进行教学。合作教育学的理论要点3合作教育学学派的“革新者教师”的教育教学主张不尽完全一致,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主张,先概括如下。一、教育要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阿莫纳什维利等实验

5、教师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潜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因而他们主张教师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起他们对获得各种知识的渴望,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通过有目的的改变和优化教学条件的办法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开发儿童的无限潜力、天赋和才能。按照维果茨基的思想,合作和教学是儿童发展的源泉。但不是任何教学都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有效的影响,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革新派实验教师们发展了维果茨基的这一思想,并明确提出,学校、教师最重要的事是“培养儿童的精神和心灵”、“只有教育走在教学前面的教学过程才是好的教学过程,因为教育所激起的精神力量将使学生把知识作为他们进一步的精神

6、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养料加以吸收”。阿莫纳什维利等人还认为,以发展为目标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忽视知识、技能、技巧的作用。他们明确指出,“问题不在于用损害掌握知识的办法来保证儿童的发展,而在于要有意识地使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发展为目标。儿童的发展是目的;知识、技能、技巧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以传授知识、技能、技巧为目标组织的教学过程虽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自发的,而不是有目的的,且学生的认识速度慢。所以教学要以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以发展为目标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革新派实验教师们提出超前学习的思想。超前学的表现形式虽然是各不相同的,但致力的目标是一致的。比如、B沙塔洛夫提前一二年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

7、任务。C.H.雷先科娃提前半年、一年就开始让学生学习困难的课题。沃尔科夫给小学一年级学生布置通常应有高年级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完成的作业。超越教学大纲的规定,提前学习某些教材,使学生得到了满足,激起他们的自豪感;教师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可以较灵活地支配课堂教学时间。实验教师的经验也证明:只要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方法适当,首先可以保证每一个正常的学生达到普及教育的标准,即消灭不及格现象和留级现象。之后,中等生可以提高到优等生的水平,而优等生可以超越大纲的限制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超前学习的思想打破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过分强调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甚至是统一的教学方法

8、,忽视了学生在努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二、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革新派实验教师们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的日益扩大的认识需要和兴趣得到满足,并感到自己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指出,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他有其自身的规律。采取强制的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是与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发展创造才能的原则相违背的。学生有成效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而是以能否激起儿童的求知欲、对学习和认识的积极性、自觉性、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转移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实验教师们认为,教学过程的性质应当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持久的认识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内部获得

9、学习的推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阿莫纳什维利等人指出,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并非入学前就有的,而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学习动机是怎样形成的呢?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心理与教材的相关度。他接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指出,对于学生发展最有力的是:教学激起儿童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从而使这种让儿童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他认为,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没有障碍、没有困难的学习,可能会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从克服困难、掌握

10、和发现中获得的快乐感受。如果教材在难度方面与儿童的能力是相等的,或低于他的能力,就没有发展过程的出现。也就是说,教材的难度应该高于儿童的能力,因为发展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材不能脱离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超过现有发展水平,即在难度方面超过现有发展水平,否则,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阿莫纳什维利等人认为,儿童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掌握在难度方面超过其能力的教材的,从这一点而言,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师生共同合作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教材,尽可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使是思维能力差的学生,也要使他得到

11、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创造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儿童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困难的人,最大限度的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因此,学习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的学习会使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只有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才会激发起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合作教育派教师们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如,B沙塔洛夫给学生一次布置100道甚至更多的习题,其中就有还没有教过的教材中的题目。他认为,让学生接触一下难题,是对他们的智力进行的挑战。结果发现,许多学生也能积极地面对这种挑战。他们去借阅高年级的教科书,或翻阅其他课外资料,或者请教别人,终于解答

12、了部分尚未学过的教材中的难题。三、倡导以发展学生的认识积极性为目标的实质性评价在苏联学校的实践中,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学校采用的是五级计分制,即5分(优)、4分(良)、3分(及格)、2分(差)、1分(极差)。实验教师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证明“不给学生打坏分数”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益处的。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往往不知分数为何物,如果他们不断地得“2分”,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他们在同学、老师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损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压抑它们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疏远教师和学校,致使他们从“难以教会的学生变成难以教育的学生。”鉴于分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13、“特殊”作用,革新派实验教师们认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分数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既不能把分数作为表示个人爱憎之情的砝码,也不能把分数当成显示教师威力的武器。应该使每一次记分都得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良好的反响。如果因为评分不当而使学生产生或增加厌学、畏学情绪,评分就失去了他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合作教育学的积极倡导者在合作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所教的班级无论有多差,在十年中我们从来也不给学生打坏分数,从来也不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从来不在课堂上指责学生。”在长期的教学试验中,合作教育学学派的教师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有的实验教师在

14、小学阶段不给学生打坏分数,而用一种实质性评价取代传统形式的评价。有的实验教师不给小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的不满意时暂时把打坏分数的地方空着,让学生重做,直到学生改正错误后再给他打个好分数。沙塔洛夫主张把评分标准交给学生,彻底改变一成不变的评分方式,使学生每天都有重新开始的希望。他认为,应该让学生随时改变任何一次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分数。二分可改,三、四分也可改,直至达到五分为止,使学生在任何一天,任何一堂课上都能获得重头开始的机会。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这样的机会,教师在记分的时候,只有五分才用钢笔填写,其他分数都用铅笔暂记下来,只要学生努力,随时可以改正为使他们感到满意的成绩。这样

15、做自然会促使学生及时去弥补知识点中的不足,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要求自己的习惯,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阿莫纳什维利则更进一步,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中,他取消了传统教学中的分数,但他不是简单的取消分数。没有分数的教学并不等于没有评价的教学。分数与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目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学习过程的本质。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分数使学生内在的、直接动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被外在的、间接动机(为了教师的表扬、让家里人买东西)所替代,使学生为追求分数而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有目的的发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认为,由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没有给与重视,所以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阿莫纳什维利主张采用实质性的评价,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的进程或结果与拟定的学习和认识任务要达到的目的的相对比过程,以便确定是否接受下一步的学习任务。评价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阿莫纳什维利认为,这种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与拟定的标准相对比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促进、校正、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取得有效成果的“调节器”、“充电器”。只有这样的评价才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