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详解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8163690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信息-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审计信息-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审计信息-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审计信息-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信息-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信息-详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审计信息-详解 目录 1 什么是审计信息 2 审计信息的特征 3 审计信息的影响因素 4 审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与职责 5 审计信息工作的分类 6 审计信息的获取方法 7 审计信息的系统管理什么是审计信息审计信息指审计人员在全面审查相关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手段,加工处理得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是审计工作情况、做法、经验和成果的具体反映。审计人员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将对具体事项审计的结果整理成为一定的审计信息,反馈给决策使用单位,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增强决策者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是单位管理部门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

2、可靠性、相关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分析审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因素,在对不同类型的因素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建立审计信息质量标准,提高审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计信息的特征审计信息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审计信息具有社会性。审计信息是一种人类社会信息,来源于社会审计活动及其相关的人类活动,比如政治活动、行政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不论在信息内容、传递手段及信息目的上都有不同于自然信息之处。第二,审计信息具有经济性。这是就审计信息的内容而言。由于审计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这就决定了审计组织为了有效地实施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就必须掌握有关经济运行情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

3、分析,了解经济运行的偏差,以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第三,审计信息具有广泛性和多种适用性。由于审计组织星罗棋布遍及全国,能对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施监督,它不仅能掌握各个具体单位、组织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而且能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以至整个国家出发,了解经济运行的情况。因此而得到不同单位组织、不同环节、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审计信息,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组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第四,审计信息具有时效性。这主要是指审计信息反映的情况针对性强,切中时弊,恰到好处。如果所收集的信息虽然“内容无限真”,但反映迟缓,错失良机,就会成为“明日黄花”,使信息失去使用价值。此外,时效性一般还包括着信

4、息的先兆性,与审计有关的各种事项在变化之前总有迹象表现出来,即发生先兆性信息,以便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监督,对审计活动进行迅速控制,查错防弊,防患于未然。第五,审计信息具有可信性。由于审计组织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能独立客观地检查评价经济运行的状况,从而使审计信息具有可信性的特征。审计信息的影响因素一、主体因素,即审计主体在审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所谓审计主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驶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审计主体贯穿着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是制约审计信息质量的第一因素。1、审计人员分析。审计人员能否准确恰当的将审计技术与审计客

5、体联系起来并将其付诸实施,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认知和能力。由于经济活动的动态发展性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矛盾的存在,审计人员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滞后的、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不可能总是恰如其分的。审计人员按照自己对审计技术的理解行驶审计,相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客观的经济活动相互结合,必然会造成审计主体的产品审计信息的不完美性。同时由于审计人员具有差异性、复杂性等特点,其对同一经济活动实施审计行为的结果也是多样的、互异的。所以说,审计人员认知与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少却不能消除这种由于有限性而造成的审计信息失真的风险。细化审计人员的认知与能力

6、的具体方面,无外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基础,具体包括文化、经济、法律与审计知识等等。各个部分知识的深度、广度及比例决定了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相同条件下,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审计人员的鉴别分析能力成正相关关系,审计人员能否熟练、恰当的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被审计的经济活动是产生合理科学的审计信息的关键。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应当普遍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这种规范约束着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并为审计人员指明正确的方向。由于审计人员都是“理性人”,其行为都是以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依据,主动的或被动的趋利避害。审计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克

7、服审计人员的利己行为,通过端正审计人员的主观动机,从而促使审计人员客观、公平、公正的实施审计行为,有利于真实审计信息的产生。2、审计机构分析。审计机构是为了完成审查监督经济活动使命将审计人员所作的系统性安排,审计机构是拥有共同目标的审计人员的集合,通过不同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审计信息的形成是一种集体行为的过程,通过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有效协作,将零乱的、无序的信息进行整理、整合,从而得到规范的、有序的审计信息。审计机构作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机构,其人员分工和协调的效率直接制约影响着审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审计机构是许多审计人员的组合,实施审计行为是一种集体的智慧。审计机构是一个集合,审计

8、人员是集合中的元素,审计机构的目的是使得整体效能大于各个元素效能之和。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具有相对优劣性,如何确定不同素质审计人员的组合,将直接影响着审计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着审计信息的质量。其次,审计机构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不同的分工,通过对不同人员的权责划分来协调审计人员行为。具体外在表现为将审计机构这个系统划分若干个子系统,即划分为技术系统、行政系统和信息系统。技术系统必须依据于审计流程,必须有利于各个专业人员的有效组合;行政系统必须具有等级层次性和边界限制性,便于职权的相互衔接,有利于相互牵制;信息系统必须便于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科学化,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只有

9、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有效配合,才有可能产出科学有效的审计信息。二、客体因素,即指审计客体对审计信息的反作用。所谓审计客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被动接受审计行为,配合审计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审计客体是审计行为的接收者,其本身也是影响和制约着审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审计客体的思想端正与否制约着审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相对于审计主体来说,审计客体掌握着丰富的信息,审计主体相对于审计客体是信息不对称的。由于审计客体的利己性客观存在,当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行为时,审计客体有可能采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或是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或是销毁证据,或是遮短扬长,由于审计客体对审计主体的不支持,本身提供给审计主

10、体的原始审计信息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这就给审计主体搜集审计证据带来了许多困难,人为的增加了审计信息的风险性。其次,审计客体本身的组织次序也制约着审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客体本身就是审计原始信息的生产机构,而审计原始信息是审计信息的基础,只有真实可靠的审计原始信息通过审计人员的整理、综合、分析,才有可能产生科学的审计信息。由于审计原始信息是审计客体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作、有效配合的结果,各个子系统是否合理配置、协调机制是否健全,都将影响和制约审计原始信息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审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说,审计客体的组织次序与审计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三、行为因素,即指审计行为规范对审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1、所谓审计行为,是指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进行审查和监督活动中所运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方法、手段。审计行为因素主要由制度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组成。制度性因素是指审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法律、规章、理论等审计行为规则的因素;技术性因素是指审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策略、技巧等实施审计行为的方法因素。审计行为因素是连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桥梁,是影响和制约审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1、制度性因素分析。通过建立各种法规体系,缓和各方面的矛盾,约束和规范各方面的行为,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审计有关的各种法律、规章的制定和颁发也是如此,通过这种强制性规范,引导审计行为进入合理的科学的轨道,促进审计工作的协调开展。它是审计工

12、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和依据。审计法规作为审计的游戏规则,是各方面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是一种人造的规则。当制定出的规则存在漏洞时,具有“理性人”特点的审计行为主体就会充分利用这一漏洞为自己服务。这种客观存在的缺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信息的质量。制度性因素还包括理论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必须与客观实际的发展相一致。审计理论作为指导审计活动的基础,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其成熟与否影响和制约审计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影响审计信息的质量。由于人的认知和能力是“有限性”的,相对于审计实践是滞后的,不可能总结出与审计域完全一致的理论。这种相对缺陷的理论来指

13、导审计实践,产生失真的审计信息也是在所难免的,这种规则性失真只能减少但不能消除。2、技术性因素分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为了完成一定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必须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和任务,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恰当、科学地运用审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出品审计信息的质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通过对杂乱无章的原始审计信息进行收集,掌握原始信息所传递的经济活动,运用核对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等专业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寻找蛛丝马迹,提出可疑点,对发现的可疑现象通过观察法、查询法等方法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掌握,追根

14、问底、辨明真相,得出审计结论,写出审计报告,产出审计信息。审计工作实质上是各种审计方法的集合。不同审计方法的运用,不同审计方法的组合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审计信息的质量。只有针对特定审计任务的目标,本着目标牵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手段,使其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完整的方法体系,有助于科学有效的审计信息的产生。审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与职责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审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交流审计工作经验和方法,宣传审计工作成果和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审计机关指导工作,以及扩大审计的社会影响服务。审计信息工作必须坚持党

15、的基本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分层次服务,围绕国家经济工作中心和财经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审计署对审计系统审计信息工作进行指导,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审计信息工作的领导,提出要求,布置任务,组织协调,支持和指导信息机构发挥整体功能,做好审计信息工作。审计信息工作的机构应履行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审计信息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和存贮等日常工作;结合政府的中心工作、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领导关心的问题,以及从信息中发现的重要情况,组织专题调研,提供深层次的信息;为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审计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了解和指导下级单位的审计信息工作;组织本级和下级审计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审计工作的对外宣传报道。此外,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信息网络,配备足够的专职和兼职审计信息工作人员等。审计信息工作的分类审计信息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把握各类信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促进审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现以信息所反映的审计工作的阶段、信息篇幅的长短、信息所反映问题的褒贬和信息内容的业务性四个标准,将审计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审计信息的写作。一、以信息所反映审计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