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详解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8146241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会计电算化-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会计电算化-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会计电算化-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详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会计电算化-详解 会计电算化(Computerized Accounting)目录 1 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1 3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2 4 会计电算化的分类3 5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 6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2 7 会计电算化的会计原理 8 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科目的设置 9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10 会计电算化的展望 11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2 参考文献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

2、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1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由于我国有关财会的规章制度、法令条例规定的比较详细,实践中要求比较严格,而且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会计原则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能直接采用国外会计软件,必须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开发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软件。从计算机在我国

3、会计工作中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设计等因素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7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研究并积极推动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用于会计工作中,而且将计算机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称为电算化。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元,从当时的西德购入一台小型计算机,专门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工资核算和材料核算的试点工作,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了对这次试点进行总结,1981年8月,“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专题研讨会”召开,在有关专家、学

4、者的共同提议下,会计上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2推广应用阶段(19831988年)从1983年起,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划小核算单位,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制,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微型计算机出现并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微型机克服了中、小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操作不方便、使用不灵活的缺点,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尤其在1983年下半年,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微机的应用开始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5、。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的部门开展会计电算化比例更高。在此期间,有成百上千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或自行设计、开发出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管理需求的会计软件,并不断地试用、改进和提高;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门培养,如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均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从而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91994年)为了规范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水平,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开发通用化会计软件的几项措施。此后,随着几百家专门开发和营销通用

6、化会计软件的专业软件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会计市场,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的迅速扩大应用,从而使我国会计软件的应用进入了发展和普及时期。4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阶段(19952000年)1995年,会计理论和实务界提出引导我国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建议。原因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核算型”的会计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管理上的要求,需要开发和应用事先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

7、推动我国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并就“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关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在市场上也相继出现,如UFERP、K3ERP、POWERERP、WINERP等。5向着财务集中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到来,企业规模日益扩大,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来整合企业资源、支持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并提升竞争力,这时出现了财务集中管理系统。财务集中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与战略目标、经营目标一致,防范管理漏洞,而对企业的决策权和资

8、源配置权、管理控制、业务处理规范的集中。集中管理的实质是控制,其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的、分散的行动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整体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集团财务信息的准确与及时。财务集中管理能够保证全集团财务核算统一,使得内部各分支机构间财务数据可比。同时,使得集团与分支机构财务信息纵向同步,当经济活动发生时,以该经济事件驱动管理软件中的业务处理模块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从而极大地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2)提高集团的整体运行效率。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

9、与内部分支机构财务信息和业务的协同。集中管理对企业经济业务数据从最底层或源头进行实时、垂直采集,解决由于中间层的加工而导致的领导与业务层信息不对称和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当经济业务发生时,总部财务可以进行实时跟踪,从而缩短了信息统计的周期,提高了运行效率,为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最全面、真实的数据。(3)提升集团的风险管理能力。财务集中能实现全集团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摆脱由于集团资源分散、监控力度不够所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由于集团企业大型化、发展高速化、地域分散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还可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规避资金风险的目的。(4)降低了集团总体的运

10、营成本。资金集中管理缩短了业务对周转资金的占用周期,增强了集团成员问资金统筹管理的能力,可以实现在途资金零占用,在总体上降低企业资金运作成本。同时,不同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不同管理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规则,从同一数据源获取信息并通过报告工具从不同视角生成管理所需的结果(5)转变管理模式。将传统核算管理模式转变为数据高度集中,信息安全、可靠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协助集团本部转变为对下属单位的监控模式,由单纯的资产监管模式转变为计划控制模式。另外,如果把信息集中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供需链,只要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有基于网络的应用平台和开放的体系结构,同样可以实时地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商务”,体现准确、迅捷的“

11、虚拟企业”精神。鉴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开始成为商业活动的主要方式,以及在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可变性的驱使下,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人们又提出了“会计频道”与“网络财务”的设想,旨在要求会计信息在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下提高相关性,对信息时代的会计理论及实务提出挑战,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特点2(1)会计电算化以电子计算机取代人的非创造性脑力劳动,与机器取代人的倒力劳动如出一辙,其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具有手工会计所望尘莫及的数据处理翊度和准确性,这是由计算机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在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可以刃不疲倦地以极高的速度对数据进行

12、对人来说纯粹是枯燥无味的各种处理,如分类、汇总、计算、传递等,只要程序和原始数据正确,其结果必然精确无误,并且快速及时。(2)会计电算化以先进的磁带、磁盘或光盘取代传统的纸张,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特点是数据容量密度极高,大大减少了所占据的自然空间,保管、携带相对方便,数据的检索、传递异常快捷。对人来说,这些先进载体中的信息不如纸载信息直观,必须以计算机设备为媒介才能展现在眼前(输出到屏幕或打印机);在保管上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防磁、防非法篡改等);对传统的审计手段也要更新其技术方法,以适应这一先进的信息存储形式。以上两点是形式上的变化特点,下述特点是实质性变化。(3)会计电算化基于工具的变

13、革,与手工会计相比,人的工作侧重点及其工作程序均有较大变化。在手工条件下,人的主要精力放在记账凭证以后的分类、汇总、登账、核对、结账、计算、报表等周而复始的琐碎事务上。在这过程中,重复抄录数据和大量的简单加减计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也是产生错误的根源。实际上,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从记账凭证生成之后,其处理流程基本上是固定的,记账凭证可看成是原始的会计数据记录。各账簿中的数据只不过是根据核算要求从凭证中整理汇集而成。在电算化的条件下,上述会计核算过程,从对记账凭证的处理直至会计报表生成的整个实质性过程均由计算机代劳,无须人的干预。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放在加强对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整理和审核上

14、,保证其能够正确无误地输入计算机(在与其他电算系统共同运行的情况下,在完成一项经济业务的同时即能生成合格的凭证,通过磁盘或联网能直接传递,亦省却了人工);另一方面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研究上,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利用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对生产进行有效的辅助调控、计划和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人员从数据的奴隶变成数据的主宰者。(4)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循环程序统一,避免了各单位为了减少登录数据的工作量而各取所需的做法,从而使核算方法规范一致。会计循环程序是将经济业务通过会计凭证记到账簿,再汇总到会计报表的步骤。在手工条件下,会计循环程序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不同单位可根据实际

15、情况,采取那些既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完整、系统的核算资料,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循环程序”是最基本的一种,其总分类账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能较为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账户的对应关系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了。电算化一般采取这种形式,虽然其工作量较大。(5)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机构及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和配备,有其自身的特点。新形势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其次,在组织机构系统中是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和设置会计岗位,如工资、成本、材料、固定资产、销售等;在电算化系统,所有会计事务均由计算机程序实现,人员组织一般按照会计数据的不同形式或机器处理数据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如凭证编制、数据录入、审核记账、数据输出、系统维护等,当会计电算化达到第二、第三层次时,还应将财务分析、决策计划纳入会计组织机构。会计电算化的分类31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完成的任务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1)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是通过会计核算软件的初始化功能实现的。初始化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