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 岳阳楼记 同步练习(选择、默写、简答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仁人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C.先天下之忧而忧云归而岩穴暝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如土石何3.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虽不能察,必以情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真无马邪C.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齁声起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山水之乐4.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积于今六十岁矣C.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感极而悲者矣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C.予观夫巴陵胜状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7.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人持汤抚灌(《 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C.前人之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D.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8.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9.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沙鸥翔集 集:集合C.人不对 对: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1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1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1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 B.或异二者之为( 的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的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没有 )18.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0.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21.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22.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2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2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二.默写填空。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5.“进”“退”分别照应:进: ;退: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 三.简答题1.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2.“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3.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4.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5.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6.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7.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8.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9.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10.“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指(呼应)什么?11.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