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576557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解释: 怨王孙:词牌名,又名忆君王、忆王孙。 浩渺ho mio:空阔貌。 暮:晚。 红、香:指代花。 苹png:多年生水草。汀tng:水边平地。 鸥鹭:指水鸟。 恨:气恼。 赏析一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详细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亮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经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

2、怨王孙中的秋景,呈现的是一幅清爽宽阔的画图,词人不仅给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给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颜色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味道,这里,不说人们如何的宠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会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3、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连续描绘,但却不是简洁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视,一经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好像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爽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爽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奇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鉴赏二 词的上片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写归时的心情。 起句写湖。从语气上看,初

4、去时真是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突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写荷。“秋已暮”,就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语),用以点明节候。这时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头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 但,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旧是如济人刘凤浩咏湖诗说的“四周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变化,但湖上景象仍旧一样。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

5、影湖中,特殊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衬托,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吱吱喧喳;洲诸鸥鹭,负日眠沙;一动一静,饶有情趣,在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好。 “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沉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语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得意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把喜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给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虽是有我之境,却较之后来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更加超

6、脱,更加美丽。 过片“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详细化。但在荷花盛开,团荷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岸边的绿草,是无由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共享清露的沾溉,生气旺盛,青翠欲滴。“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加颜色,供应游人以赏玩之资。 象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流连忘返,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特殊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智,来往游人很喜爱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消退了隔膜,象伴侣一些般。由于它们常常栖息于水边洲渚之间,人们遂以为隐者的象征。不少诗人常

7、有愿与鸥鹭结盟的吟咏。诗歌中盟鸥之辞,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可能是最早的两句。后来黄庭坚也有“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因之当游兴已尽,与同游者相偕归去时,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备他们过早的归去,象是不够伴侣似的。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乃是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愿,却说沙鸥、白鹭责备她为何匆忙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拟人化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盛唐诗人王维积雨栩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为更相疑?”五代西蜀人欧阳炯南乡子词

8、:“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北宋初年欧阳修采桑子词:“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和稍后的秦观还自广陵诗:“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都是运用这手法,写出动人的场景。但他们的诗或词,虽各具特定的意义,收到应有如艺术效果,终不及李词亲切感人,所寓的哲学意义和文学趣味,更为深长,更为丰满。 这真是一幅绚烂夺目的晚秋景色图。它具有生动、鲜亮、清爽、自然的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从前苏轼评王维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李清照也擅长绘画,但画多不传,画中有词与否,难以断定,而李清照词中有画,是可以这样说的,且不仅怨王孙一词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词有些句子,颇与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上片“苗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相类似处,然而词的情调却迥然不同:李璟把香销叶残的画面,用西风愁起、韶光憔悴来衬说,突出那种不堪目睹的形象,“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荟之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情调是低沉的、悲观的、消极的。而李词从红稀香少、莲熟叶老中生发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鸥鹭眠沙来。抽出那篇闻名的论词中批判江南李氏“尚文静,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