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576415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 走出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略谈 湖南 邓荣华 陶行知生活训练理论的精髓告知我们:“生活即训练。”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训练内容;二是生活与训练必需全都,否则就不能起到训练的作用;三是训练不能脱离生活,必需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需与生活打成一片。 基于生活训练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生活训练,要求老师指导同学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同学整个的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同学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

2、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宽阔天地。“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白语文训练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老师在传授语文学问和语文力量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训练,让同学明白:“生活与训练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引导同学渐渐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到处汲取与运用语文学问,在社会生活中培育语文力量的好习惯。“要使同学真正扎扎实实地把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需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同学心灵相沟通,让

3、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同学生活自然链接呢? 一、运用生活化资源,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训练。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同学更宽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宽。所以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长,把课堂练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假如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长,和布满生气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 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帮助与补充。比如,教论语篇章,在教材之外,可补充“百家讲坛”中于丹说论语内容。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电视剧水浒

4、传,讲小说一个都不能少有电影,讲泰坦尼克号有译制片,讲白毛女有歌剧,讲威尼斯商人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这些都可引发同学极大的爱好,稍加引导,同学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产生一生对文学的爱好。 语文课上老师还应引导同学关注现实,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同学关怀国家的建设进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切身感受中培育同学的爱国热忱。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许多内容是我们关怀的;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比,神五、神六的胜利放射和回收,是我们必看的。之后,让

5、同学把真实的感受写下来,以此激发其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转化为刻苦学习、把握本事的实际行动。 语文课程要关注人的进展。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磨难、苦痛、失意和挫折,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时,假如能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需经受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乐观的因素。如教喜爱生命一文,可引入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和他的音乐,以及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哦,能让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么美妙!”让同学亲近这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观赏到生命的无限魅力,从而引发生命哲理的思索,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保持

6、旺盛的生命意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让同学写作与人生相关的话题作文,将自己的思索诉诸文字。同学就会明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很多次被自己遇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但只要我们顽强面对,生命就永久不会贬值。 二、借鉴生活实践,创新语文教学形式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当丰富多彩,与同学的生活相映成趣。 语文教学应当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同学明白语文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教会同学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 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忧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刘良华)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

7、可以看电视,可以做嬉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同学语文力量的形式都可采纳。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同学生活的联系。平常同学做的作业可有:仿写、广告、颁奖词、活动策划方案、人物评述、故事新编、剧本、写春联、制网页、拟短信等。如,开展“三八”节、母亲节、“作文做人”系列活动,让同学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更要思索自己担负的责任。引导同学从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训练,渐渐走向心智和思想的成熟。这种情感的自我训练和相互训练,会渗透到他们的成长历程中。 三、指导学法养成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教

8、”是为了“不教”,“教”惟一的目的是促进同学“学”,教会同学“学”。培育同学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育现代人素养的需要。 语文学习在于平常的积累,要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培育同学养成阅读、思索、记笔记、写日记、查阅资料、书写规范干净、语言表达简明、仔细作业、勤用工具书等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形成同学优良的学习品质,是语文老师教学最大的效益和价值。培育同学自学力量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逐步引导,长期坚持,依据同学实际状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阅历教训。长此以往,就能培育同学自觉的语文

9、意识,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和进展同学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同学终身学习和将来进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平台,多创施展语文才能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胜利更能增加满意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更能引发同学的求知欲望。”老师应在语文教学中为每个同学供应胜利的机会,力求使同学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故事会、诗歌朗诵、成语接龙、口语交际、小品表演、相声表演、课前5分钟口语等。同时指导同学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查找自己喜爱的内容,从中得到丰富的学问。每周定时让同学一起静

10、下来共同阅读,并在阅读之后表达与沟通。这样,同学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延长,进而提高同学的语文力量。 总之。语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力量形成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如果老是把思想封闭在教室里,或把眼睛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唯恐很难求得语文效率的提高。语文是个大舞台,语文是个大观园,语文是个大世界。课堂教学当然是主渠道,但决不是惟一的渠道。老师要在活动中教学语文,在生活中教学语文。李镇西有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要让同学明白阅读课外书籍是学习语文,与人交谈、辩论是学习语文,观看电影是学习语文,在电视、墙面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也大有学问,办手抄报,作调查报告也是在学习语文老师要引导同学走出语文小天地,步人生活大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究学问,历练力量,陶冶情操,修养品质,进展共性。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