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6575422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家乡。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主要运用了何种写景手法?(4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详细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景物:松下的茅亭、汀沙、云树(2分) 写景手法:由近及远 凉是触觉,苍苍是视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2.行人无限秋风思:出行在外的悲凉。(2分);隔水青山似家乡:对家乡的无限思念。(2分) 阅读练习二: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家乡。 乡思 宋李

2、觏 人言落日是天际,望极天际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觉隔水青山似家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第一首的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这样支配好在哪里? 同是写乡情归思,第二首诗与第一首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感情的感动往往比理性思考更快速,人受外物感染,不能自己,把隔水青山似家乡这一打动人心的发觉在末句点出,更近情理,更耐人寻味。 戴诗因景生情,表达含蓄蕴藉,李诗以景衬情,抒发浓烈乡思。 参考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快宜人,白沙掩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家

3、乡了。 赏析 题稚川山水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题咏山水的诗抒发了深厚的思乡之情。 山水一直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也有一些题咏山水的篇什,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别有寄意。此诗即是一例。 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足。稚川,所在不详。从诗中描绘的境界看,像是江南山水之乡。戴叔伦曾先后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东阳(今浙江东阳)当过县令,诗中所咏山水,或在两地中某一处。 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欣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头有些暖热,而苍松掩盖下的茅亭却依旧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水供应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行人之

4、语推想,诗人也许是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加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 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远眺所见的中景和远景。近处有江流,对岸有白沙掩盖的汀洲,再远一点,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慢慢融入暮霭,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的色调。这两句以茅亭为中心,勾画出一幅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人物(诗人自己就在画中)的稚川山水画。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家乡。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蓴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五月实写的季节并不冲突。两句是说,自己这个奔驰道途的客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现在突然发觉隔河相望的青山

5、竟有些像家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其地有山有水。江南山水有共同特点,在客处旅途乡思无限的状况下,忽见隔水青山似家乡,恰似他乡遇故知,其不期而遇的高兴和亲切感,自不待言。而深究其里,所谓似,也只是差似而已。正因为怀着无限秋风思,遂不觉移情于景,感到对岸青山似曾相识,而觉其似家乡了。而一旦发觉隔水青山似家乡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对家乡的思念。总之,末句所抒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家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简单。 假如说,前两句堪称诗中有画,那么后两句却是画笔所不能到的诗的意境。画面上可以消失行人遥望隔水青山的形象,但却画不出行人心中的无限秋风思,更无法画出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时所引起的联想和简单微妙的思绪。 山水画之所以不能代替山水诗,就在于它缺乏抒情的直接性。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铸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其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别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