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196204256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4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限时检测)(原卷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测)【限时检测1】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0分 实际得分: 一、【2020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冯道论(周显德元年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

2、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

3、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

4、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雠,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选自资治通鉴)(注)冯道:五代时的名人,做过五代时期五个朝代、八姓、十个皇帝共计约三十年的宰相。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滑稽多智,浮沉取容 取容:屈从讨好B天地设位,圣人则之 则:制定规则C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 迁贸:变迁D抑此非特道之愆也 愆:责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其可怪也欤B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有如

5、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若逆旅之视过客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兹乃奸臣之尤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修对冯道的评论立足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观点,认为不讲礼仪没有廉耻,个人国家都立不起来。B欧阳修研究五代时期的“全节”“死事”之士,发现都是武夫战卒,认为这是时逢乱世,儒者隐居不出所致。C针对有人肯定冯道生逢乱世而有全身远祸之贤,司马光以子路和盗跖的结局相对比,指出真正的“贤”是杀身成仁而不是求生害仁。D在批评冯道的同时,司马光认为不停地起用这么一个没有一点忠诚可言的宰相,五代时期的那些君主们也有责任。4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

6、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B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C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D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4分)(2)后来之君,不诛不弃

7、,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4分)【限时检测2】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6分 实际得分: 二、【2020北京高三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公默先生传宋 王向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

8、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

9、播,缘饰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10、取材于宋史,有删节)注:被服:承受,蒙受。缘饰:文饰。行己:立身行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立节循名 循:按照,依照B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C良以口祸也 良:的确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徒从者百人 卒取其下者矣B来,吾语尔 尔试言其次者C冀用于世 何疾于不容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又以公议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

11、就知道原因了吧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4分)【限时检测3】 时间:15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3分 实际得分: 三、【2020天津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

12、文,完成下面小题。(23分)醉白堂记 (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

13、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廩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克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通其美

14、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注)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通“途”,道路B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 释:放弃C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率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岂其所欲哉! 其皆出于此乎?B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 请以战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