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6085103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理必修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 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限是明确的例如行政界限、有的界限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2)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

2、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分类:一个区域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的范围大得多,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5、区域的产业结构:(1)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2)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 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

3、的格局。 (3)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4)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5)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一三二;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 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

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5、: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 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 三大经济地带的比较 A、数量比较:东部中部西部;B、面积比较:西部中部东部 C人口比较:东部 中部西部(3)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自然原因社会经济原因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气候湿润,地势地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近代工业起步早,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工业基础好,改革开放起步早,产业结构较优,城市化水平高,生产力水

6、平高,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资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旱或高寒,水源较少工业基础薄弱,思想观念保守,第一产业比重大,乡镇企业不发达,改革开放起步晚,文化教育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较低,引进外资少(4)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

7、-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区域特征D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A:冬季温度0摄氏度等温线与之重合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之重合 D: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E: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F:水田与旱地分界线G:湿润与半湿润分界线 H:温带落叶阔叶林与

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南方与北方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 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黑土为主红壤、砖红壤为主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田为主以水田为主工业生产辽中南、京津唐为主,以重工业为主沪宁杭、珠三角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以二、三产业为主交通运输水、陆、空为主水、陆、空为主对外开放程度高程度高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优势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

9、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劣势条件: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规划东、中、

10、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 “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线路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到天津、烟台、威海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天津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南水北调线路的比较东线:优点:有京杭大运河利用,工程量小;水量大; 缺点:水质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中线:优点:有丹江口水库利用,水量稳定;能自流;水质较好 缺点:需要挖水渠,工程量大,水量较小西线:优点:能自流,水质好 缺点:需要挖水渠穿过巴颜喀拉山,地形复杂,工程量大,水量小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

11、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西电东送:北:山西、陕西、内蒙古、黄河中游水电京津唐(水电、火电)中:长江中游水电沪宁杭(水电)西:贵州、珠江上游水电珠三角(水电、火电)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于东部地区而言:A: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B:改善能源结构 C: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D: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对于西部地区而言:A: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

12、展 B: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C: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案例原因主要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寻求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寻找廉价劳动力和众多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内部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逐渐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原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

13、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产业转移可以分为几类?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是什么?产业转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城乡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重工业。转移的方向一般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理期中考试补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 60 分)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B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

14、联系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大3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 ()A农业和工业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群D铁路线和公路线4下列省区中,分别位于西部中部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甘肃、山西、山东 B西藏、陕西、江苏C青海、四川、广东 D内蒙古、安徽、福建。5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文发展的指标6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7、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产业结构的差异资源分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