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尿、粪常规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尿、粪常规检查(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基础,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概念: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从而协助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预后的常用诊断方法。 注意: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资料,有的放矢地选用检验项目。,第五章实验室检查,第一节血、尿、粪常规,第五章实验室检查,血液一般检查 尿液一般检查 粪便一般检查,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浆55,血细胞,45,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液,血浆,血细胞,纤维蛋白原,血清,水(占9192),固体成分(占89),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中性粒
2、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血常规,最常用的检查,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常规检查,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 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血常规,手工法血细胞计数:速度慢、精密度不高,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测定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传统的,血常
3、规,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值测定 血小板形态检测,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器,血液标本的采集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需要血量较少的检验,如手工法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常用毛细管采血法。 需血量较多检验,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使用静脉血。,血常规,红细胞检查,血常规,成熟红细胞 无核、边厚 中心淡染呈中凹状(薄) 携氧功能,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的生成(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必须有足够的原料。细胞分裂、合成DNA必须有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辅酶。合成血红蛋白还必须有铁作为原料。正常成人每天
4、约合成6g血红蛋白。),全能干细胞,骨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是圆形的无核细胞,直径约7.5m,侧视外观呈双凹圆盘型。主要生理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多种疾病造成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质和量的变化。,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过去多采用手工操作(目视),现在县以上医院已废除目视法,要求用自动化仪器分析。 参考值:,红 细 胞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初生儿 (6.07.0)10
5、12/L 170200gL,(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为一种暂时性假象。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2. 绝对性增多:,生理性增多:高原居民、新生儿等 病理性增多:大多由于缺氧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称贫血,1.生理性贫血:主要见于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稀释)所致,2.病理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 如再障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
6、的贫血 :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导致的贫血: 急性和慢性失血(失血性贫血),根据HB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RBC及Hb减少,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生成不足,破坏过多,失 血,骨髓造血障碍,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在因素,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儿童、妊娠、老年人,轻度:男性120g/L,女性110g/L,高于90g/L; 中度:90-60g/L; 重度:60-30g/L; 极重度: 30g/L,【病因学分类】,(1)大小的异常 (2)形态的异常:球形、椭圆、口形、半圆形、 镰形、泪滴形、棘形等 (3)染色反应的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 嗜多色
7、性 (4)结构的异常: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 Cabot环、有核红细胞,二、红细胞形态改变,二、红细胞形态改变,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病因 1.正常细胞性 再障、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贫血等 2.大细胞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 3.小细胞低色素性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4.小细胞正色素性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二、红细胞形态改变,三、红细胞比容(HCT):,定义: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例(L/L) 方法: 手工法(微量高速离心法) 仪器法(阻抗法) 参考值: 微量法 男性0.420.52 女性0.370.48 仪器法 男性0.400.52 女性0.370.48,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
8、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 增高 绝对增加 相对增加 降低 贫血,【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率 0.0050.015 绝对值(2484) 109/L 临床意义: 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红系增生受抑,网织红细胞:,白细胞检查,血常规,一、白细胞(WBC)计数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改变及核象变化,白细胞检查,血常规,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1.定义 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DC 测定各
9、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白细胞 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2. 参考值范围:,白细胞 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成人白细胞计数 (410)109/L 白细胞分类: N5070 E0.55 B01 L2040 M38,【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 1、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等。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溶血反应等。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5、肿瘤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白血病
10、 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意义】,(二)中性粒细胞减少 1、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某些病毒感染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障 3、慢性理、化损伤,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以及放射线损害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脾功能亢进,【临床意义】,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减少:伤寒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1)增多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相对增多 2)减少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淋巴细胞,增多 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
11、胞,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三,(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童子军,(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白细胞总数的减少。,老年人上战场,(1)核象变化: 核左移 (病原体感染、机体反应性低下、血液病) 核右移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2)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三、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改变,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核象左移时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质的改变。,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E L 核象 预后较好 + / 轻度左移 病情较重 -
12、中度左移 病情危重 / - 重度左移 恢复期 N N + 恢复正常,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血常规,血小板检查,血小板计数(PLT) 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变化 临床意义 1.生理性 2.病理性 (1)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应激、脾切 (2)减少:生成减少、消耗破坏过多、脾亢,血常规,PowerPointDesign Template,add your subheading,尿常规检测,尿液形成的基本过程,肾脏通过泌尿活动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此外肾脏还兼有内分泌功能。总
13、之,肾脏通过以上机制要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尿液检查,1.泌尿系统疾病首选项目 2.有助于其它疾病诊断 3.安全用药监护,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尿常规检查内容,尿的一般理化性状,尿的化学检查,尿沉渣检查,血液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吸收排泄代谢产物,尿液标本种类,1.晨尿,即晨起后的第一次尿。是理想的尿常规化验标本。因为尿液在膀胱内贮留时间较长,尿液浓缩和酸化程度高,尿液中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捡出率较高。能较准确反映
14、肾病的情况及早期妊娠。适用于蛋白、糖、亚硝酸盐等检测 2.随机尿(随意一次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 3.空腹尿和餐后尿 用于尿糖检测。,尿液标本的收集,4. 24h尿:尿液中的一些溶质(肌酐、总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及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其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小时尿液。 5.导尿和中段尿 用于细菌培养 6.其他 糖耐量尿标本、尿浓缩-稀释试验等,尿液的收集与保存,1.容器干净、干燥,有较大开口 2.新鲜尿 3.月经干净3天 4.无菌留尿 5.24h留尿:防腐剂(甲苯、甲醛、盐酸等),理学检验 尿量、颜色、透明度、比重、 化学检验 尿蛋白、尿糖
15、、尿Hb、尿Ph、 尿沉渣(显微镜)检验 细胞、管型、结晶,【尿液一般检查】(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内容,尿液干化学分析 尿液沉渣检验 自动化、智能化检测,尿液检验的内容不断增多、检测速度更快,临床实用信息越来越多,(一)尿液性状检查,尿 量 尿液外观 尿液气味 尿液酸度 尿液比重,一般性状检查,1尿量:正常尿量12L/24h,平均1.5L/24h 多尿:经常2500ml/日,主要见于慢性肾炎 生理性多尿: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受寒等。 病理性多尿: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 少尿、无尿或尿闭:(少于50ml为尿闭)。 肾前性(脱水) 、肾性肾衰竭(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功衰)、肾后性(梗
16、阻),2.气味 (1)正常尿:尿液长时间放置,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2)病理气味: 苹果尿气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新鲜尿有氨味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带粪臭味膀胱直肠漏,一般性状检查,3.外观:颜色、透明度,(1)正常尿为淡黄色、清亮透明 (2)尿色随尿量的多少、饮食、药物及病变而改变 (3)透明度混浊度,和尿中所含物质种类及量而定,一般性状检查,混浊的尿液产生的原因: 含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结晶,加热或酸碱溶解 脓尿和菌尿 血尿与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变化及其原因,4.比重 正常比重(1.0151.025) 比重增高,见于心衰高热、脱水、急性肾炎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一般性状检查,5. 酸碱度: 正常尿液多呈弱酸性,PH67 酸性尿:可见于酸中毒、高蛋白饮食、发热等。碱性尿:见于进食多量蔬菜水果、碱中毒、服用某些药物如碳酸氢钠等。,一般性状检查,(二)化学检查,尿蛋白 尿糖 酮体 尿胆红素 尿胆原,1.尿蛋白 正常: 尿蛋白定性(), 定量080mg/24h 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 定性:()、 ()、 ()、(+)、(+)、(+) 定量 :尿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