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点练6 冰川地貌一、单项选择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A.中国 B.巴西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3.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C 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有大陆冰川,C正确;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2.D 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故答案选D项3.B 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粘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故答案选B项。
山岳冰川的生长与消融与气候冷暖变化息息相关下图示意某山谷冰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冰舌末端为半环状的终碛堤关于终碛堤成因及其颗粒物组成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 大小不均 B.沉积作用 大小均匀C.搬运作用 棱角圆滑 D.堆积作用 棱角分明5..在任一条终碛堤的形成过程中,冰舌末端A.向谷地下游推进 B.向谷地上游退缩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6.推测该冰舌所在区域的气候经历了A.持续性变暖 B.持续性变冷 C.间歇性变暖 D.间歇性变冷4.D 图示显示冰川内部包含有大小不一的砾石,并且随冰川的缓慢移动到冰舌前短沉积下来,形成终碛堤冰川在搬运大小不一的砾石过程中,砾石受到的摩擦很小,因此沉积下来的砾石棱角分明,不会像流水堆积的鹅卵石一样棱角圆滑,选D5.C 冰舌前端的前进和后退取决于冰雪积累和消融对比冰雪的积累超过消融体积时,冰川会向前移动,冰川不断生长当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平衡时,冰川体积保持不变,冰舌前端位置相对稳定,冰川携带的碎屑物就在冰舌前端沉积下形成终碛堤。
与生长过程相反,当积累量小于消融量时,冰川会向后移动,冰舌前端向后移动综上,故选C6.C 山岳冰川的生长与消融与气候冷暖变化息息相关气候变冷时,冰川消融速度小于生长速度,冰川前移;气候变暖时,冰川消融速度大于生长速度,冰川后退;气候相对稳定时,冰川消融速度等于生长速度,易形成终碛堤结合示意图可知该谷地冰舌前端形成了三个终碛堤,说明该区域气候处于间歇性变暖状态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A.冰斗、U形谷、角峰 B.U形谷、冰斗、角峰C.冰斗、角峰、U形谷 D.角峰、冰斗、U形谷8.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是( )A.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 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C.①地貌是两侧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而成 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7.D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读图可知,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角峰、冰斗和U形谷,故D正确,A、B、C错误8.D ③为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A错误;②为冰斗,应出现在山岳冰川,B错误;①为角峰,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C错误;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D正确 (2020浙江7月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 m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图1 图29.图2谷地的成因是(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9.D 根据图2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 m”可以判断该谷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项正确,C项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若为流水侵蚀作用应形成“V”型谷,而图2中谷地为“U”型谷,B项错误故选D项读图,完成10~11题10.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11.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10.A 图示景观是峡湾海岸,夏季时南坡较暖,可判断是北半球,具有典型峡湾海岸的国家是挪威。
11.C 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过的槽谷被海水淹没后而形成的陡峻海岸;港湾深入陆地,多岛屿和半岛,海岸线曲折横断山脉索郎山地区,在山间河谷发育了40多座冰川湖,大多呈线性排列,形似串珠,被称为串珠湖七湖是索郎山规模最大的一组串珠湖,周边冰碛物广布下图中左图为七湖串珠湖群景观图,右图为七湖串珠湖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湖泊与串珠湖成因相同的是( )A.长白山天池归 B.北美五大湖 C.维多利亚湖 D.江西鄱阳湖13.串珠湖周边的冰碛物( )A.磨圆性差 B.分选性好 C.层理明显 D.大小均一14.与其他五个湖泊相比,一湖和三湖一年中除最冷月外,大部分时间不结冰,推测其原因是( )①湖泊面积较大 ②湖水流动性较好 ③盐度相对较高 ④有地下泉水补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B 由材料可知,横断山脉索郎山地区,在山间河谷发育了40多座冰川湖,大多呈线性排列,形似串珠,被称为串珠湖七湖是索郎山规模最大的一组串珠湖,周边冰碛物广布可推断串珠湖为冰川侵蚀形成,成因相同的是北美五大湖,B正确长白山天池为火口湖,维多利亚湖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江西鄱阳湖为流水侵蚀形成,ACD错误。
故选B13.A 冰碛物为冰川堆积形成,无分选性,杂乱堆积,磨圆性差,A正确,BCD错误14.C 由右图可知,一湖和三湖湖泊面积较大,水量多,不易降温;湖泊边缘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湖水流动性好;地势较低,受地下泉水补给,水温较高①②④正确串珠湖属于外流湖,淡水湖,盐度不高,③错误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形成的终碛堤特点相差较大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山岳终碛堤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 )A.高山冰川带 B.高山针叶林带 C.高山草原带 D.高寒荒漠带16.图中两道终碛堤显示( )A.气温升高,冰川扩张 B.气温降低,冰川扩张C.气温升高,冰川退缩 D.气温降低,冰川退缩17.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 )A.比较低,长度小 B.比较高,长度小 C.比较低,长度大 D.比较高,长度大15.D 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
根据题干可知山岳终碛堤应位于出山口处地势较为平缓地区,所以不可能位于高山雪线以上,因此不可能是高山冰川带,A错误;终碛堤地区全部是冰川堆积物,没有土壤发育,所以无法提供植物扎根立足的基础,BC排除,所以本题D高寒荒漠带可能性最大16.C 终碛堤的形成要求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形成,此处有两处终碛堤,一处离出山口较远,一处离出山口较近,当冰川退缩时,冰川的末端就会倒退至一个平衡状态,终碛堤就会出现倒退至另一地区如果冰川扩张,最早形成的终碛堤会被扩张的冰川覆盖消失所以此处出现了两道终碛堤应该是气温升高,冰川退缩形成的,C选项正确17.B 大陆冰川是面积最大、冰层厚度最大的一种大型冰川大陆冰川的分布和运动基本上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因此大陆冰川覆盖深厚广大,形成的终碛堤应该位置比较低,规模大长度较大;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所以其形成的终碛堤位置比较高,在出山口处地势变得平缓速度变慢冰川堆积体就开始沉积形成,长度较小,B选项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8.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19.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18.B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
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19.B 读图可知,①为山脊,A错误;②为河谷,B正确;③为山坡,C错误;④为山峰,D错误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数百米长的流线型小丘,是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冰川前进能力减弱,砾泥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某地鼓丘平面示意图”,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读下图完成20~21题20.塑造图示地貌形态的冰川前进方向为( )A.正北 B.正南 C.西北 D.东南21.该地最可能位于( )A.东欧平原 B.辽东丘陵 C.东北平原 D.中西伯利亚高原20.D 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凸起的基岩上迎着冰川的一面底部砾泥物质被向上推起,坡度较陡;而越过凸起的基岩后,随着冰川运动速度减慢,砾泥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坡度较缓;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冰川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运动21.A 东欧平原受欧洲北部山脉冰川的影响,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发育,A正确辽东丘陵、东北平原纬度相对较低,没有冰川地貌,B、C错中西伯利亚高原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地貌发育,D错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的分布据此完成22~23题22.终碛堆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磨圆度好 D.棱角明显23.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22.D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川堆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23.D 根据材料可知,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故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冰洞一般指全年都有冰的洞穴我国山西“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北坡下图是吕梁山北坡某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