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5506829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放下的两难挑战-金融监管与创新 摘要:我国的金融开放已是必然选择,而且我国已经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了几十年,这几十年,有过创新,也有过“照搬”。但是为了更好的完善市场经济,必须深化金融开放的深度、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努力提升金融创新水平,完善金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关键词:金融开放;金融监管与创新;两难平衡1. 研究背景与意义自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金融领域的开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而言就是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前途的关键一环。而金融领域本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领域,金融领域要想发展的好,少不了政府与相关机构的有力监管;对于日新月异的金融领域,创新自然是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从20

2、18年开始,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行业中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投资比例限制。由此,金融开放已是必行之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如何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做到相得益彰,便是一个摆在金融发展路上的一大难题。研究金融开放、监管和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解决金融行业大局难题,为行业发展领航。在开放的条件下,研究创新与监管的问题,是符合时代条件的,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对于监管与创新的这一对新时代的矛盾,把握研究地透彻,也就对于行业发展方向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在此指引下为金融行业发展领航,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地位的提升做出贡献,有利于打造我国的大国形象。金融行业

3、发展得好,经济自然也可以拥有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我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就是未来可期的一件事了。因此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就会提高,在国际大事面前的发言权就越大,国际地位会更上一个台阶。2.金融开放的进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金融开放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底到1993年底。这一个阶段对于我国金融的开放来说其实是一个萌芽阶段。在这段初步开放探索之中,主要是通过扩大外汇储备规模的手段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1979,我国开始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金融业开放从此逐步展开。第二个阶段是1994年到2001年入世。这个阶段是金融开放的深化时期。在这一时期,金融领域

4、中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都取得了重要进展。1994年,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颁布。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证券业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保险业方面,多家外国保险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营业机构。第三个阶段是自2001年我国成功入世以来至今。在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契机,我国金融业开放进程加快,开放的主要注重于三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调整以及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对于客户地域和对象的限制进一步放开。但是相对于银行业来说,保险和证券等的为代表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之中,相当一部分

5、的业务仍然有比例和对象和地域的限制。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2015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对于金融行业各种活动的管控和金融发展大局方向的把握。金融行业离不开监管。只有在有序的、良好的监管之下,金融行业才会源源不断地给我国的市场经济带来生机,创造更多的财富与生产力。而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即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核心的“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当然,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一是金融监管的法治环境薄弱。依法治国

6、要实施在更多的社会事务方面,因此完善金融监管的法治环境是一大要务。其二是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其中市场准入方面是一个可以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还有市场退出也是一直被忽视的地方。其三是信息的透明和共享。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信息要做到透明和公开,不仅是对于监督人员和执法人员的监督,也是对于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尊重和方便。4.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行业领域的内部,通过各种市场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革命性、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从西方引进的新产品、新事物。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金融行业才能不断在创新中发

7、展。其次,金融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不断看见各种金融风险并不断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这些金融风险的过程。金融行业客观上必然存在各自潜在风险。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风险会在新的实践环境中发生,只有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预见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并及时解决。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技术的进步,这也为金融领域的创新提供了生产力。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金融不断创新的直接原因。4. 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金融开放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大势所趋。也正是因为金融开放导致金融行业发展中充斥

8、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因素,这就加大了金融行业监管的难度。可是行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和专业机构的监督管理。专业的、完善的、健全的、透明的监督管理是金融市场健全健康的发展的“一剂良药”。同样,那些由于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难题和风险挑战甚至是监管难题都需要金融行业本身去回答。也就是说,这些由于金融行业深化开放所带来的风险、矛盾的挑战以及监督管理的难题都需要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创新去解决,用自己的发展和创新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金融行业的监管一定程度上也是给金融创新制造了桎梏和枷锁。限制往往是创新的“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直面这样的两难挑战,在更大的程度上解决好这样的问题,以给金融开放创

9、造、提供一个更好的开放环境。6.开放之下,平衡监管和创新的举措(1)明确金融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更多的现代金融理念被逐渐开发出来。举例来说有,低碳经济、碳金融等。像是支付宝的衍生品中中就有“蚂蚁森林”,它非常好的将碳金融趋势融入到绿色行为当中,这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金融业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趋势潮流。现代的金融创新应该有一部分重点是放在碳金融上的。以碳金融为中心,融合政府以及社会之力,全力培养低碳金融人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和创新为突破点,既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又可以从更符合时代的角度完善金融监管。(2)城乡区域结合农村地区不仅是经济水平比较薄弱,金融开放水平相较

10、于城市地区而言,也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农村地区。坚持城乡区域结合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进步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人才回流。同样地,抓住人才,突破发展瓶颈。但是,要想抓住人才,必须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同时农村的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必须要着力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民一直是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带动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事情上不能含糊。3. 要有国际眼光所谓开放必然是两个甚至多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国际眼光首先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谨慎,也更加有利于深化金融

11、开放。国家间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也能加强合作的话,对于日趋复杂的金融事务来说也会更加方便监管,对于日趋细微的金融风险也能增加及时察觉的几率。7.结论金融开放已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了。重要的是在大浪淘沙的金融开放中,不断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完善金融的监管系统,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以带动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注重城乡区域结合,加强金融业的服务力度,完善法制体系,加大培养金融人才的支持,以国际化的眼光开创、发展金融开放,一定可以在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上发展得越来越好、走的越来越稳!参考文献:1张华通.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研究J.河北农机,2019(02):73-74.2尹怡斐.开放条件下

12、我国金融监管研究J.人民论坛,2011(29):120-121.3马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分析J.金融经济,2009(22):44-45.4刘宏海,范亚舟.新一轮金融开放下完善金融监管的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8(10):18-22.5杨晓东.浅析金融开放条件下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39-40+43.6张璇.金融对外开放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1):102-103.7邓思成.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8王征.论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02):5-9.-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