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95498432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教育扶贫专题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扶贫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抉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作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是多样的,单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及庞大的农业人口都加剧了农村的“教育贫困”,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走不出贫困的泥潭。因此不论是从致贫原因还是脱贫手段上来看,教育都是关键。在“教育扶贫”的概念中,教育既可以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因此,教育扶贫是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的。1将教育作为目的,“教育扶贫”意为

2、“扶教育之贫”,旨在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兴建学校,引入优秀教师等手段实现农村教育领域的脱贫。2将教育作为手段,“教育扶贫”意为“依靠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本,改善农村整体贫困面貌,实现脱贫。在扶贫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基于教育扶贫的目标,以“扶教育之贫”推动“依靠教育扶贫”。目前,教育扶贫项目全面上马,各部门根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中指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做到了科学规划和实施。建立起了贫困地区的学生资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上得起学”,实现了“精准资助”。另外,通过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贫困

3、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正稳步向前推进,做到了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与大城市的经费水平差距依然明显,但是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项目的教育专项经费,以及各种民间捐助,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虽然通过经费投入,教师下乡等途径使得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但教育规模下滑的趋势却难以抑制,农村地区教育规模缩小。过去5年农村中小学数量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数量一年就减少了40多所,进城读书依旧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农村留不住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优秀的教师,除非是有为乡村教育作奉献的精神,很少会有教师放弃城市而选择农村。再有学校教育的类型单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

4、得到重视。在城市,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不亚于义务教育,各种类型幼儿园,学前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会尽最火的努力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制于乡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很多家长都对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会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从此时拉开。在职业教育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80%来自于农村,其他的也多来自于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需求。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能够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率。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与其

5、他各类学校一样,农村职业类学校也在逐年减少。同时课程设置的偏差,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文化知识而轻应用型知识的情况依旧十分普遍(摘编自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教育扶贫困境与路径探析)材料二教育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客,对教育事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充分意识到相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从根本上来讲,贫困的原因就是区域人口处于教育方面、思想方面、科技方面、文化方面、观念方面的贫困状态,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参与帮扶活动的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教育扶贫活动与开发活动中,将相关区城的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工作,明确重点帮扶的对象,更好地开展育人活动。在工作过程中,应将脱贫与教育工作有机

6、整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计划行事与教育模式等,提升民族贫困地区人们的文化、科学以及思想水平。只有全面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的内生动力。在此过程中,应重视民族贫困地区人口思想方面的转变,引导其充分地研究与探究环境资源特色内容与优势情况,正确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得民族地区的贪困人口从根本上走出贫困现状。在我国精准扶贫的事业中,教育工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将其列入到扶贫体系中,并创建了相应的扶贫工作模式、全新的工作体系,有助于提升整体扶贫工作效果以及水平。在使用教育扶贫方式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对传统扶贫政策、模式与思路进行调整,重视民族地区

7、人口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统筹规划方案,利用幼儿阶段、基础阶段、职业阶段与其他阶段的教育形式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综合素养。(摘编自教育扶贫助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采取相宜的措施进行准确帮扶的治贫方式。B.利用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为农村脱贫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应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属性。C.接受学前教育,能够使孩子进人小学后较快适应环境,及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没有这个环节,可能在上学伊始学生之间就要拉开差距。D.全面提升相关区域人口的综合素养,是达

8、到良好的扶贫工作目的,形成思想方面内生动力的必要条件。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3分)A.致贫是客观和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只要将教育搞上去,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脱贫就指日可待。B.农村职业教育优于普通教育。通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农村的孩子可以掌握更多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就业率也明显提高。C.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这得益于多种途径的教师引进计划,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宏观上的合理配置科学有效。D.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所需,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

9、项是(3分)A.在乡镇和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增设幼儿教师岗位,多渠道拓展投放资金。B.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了“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划分研究”课题,对我国贫困发生的地域空间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成果颇丰。C.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上对高等职业院校涉农、艰苦、紧缺专业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D.鼓励教师到片区从教,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向片区倾斜,合理配备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根据上述材料,写一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申请书大概需要几项内容?(6分)1.B“直接”错。2.CA项“只要将教育搞上去,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脱贫就指日可待”关联词

10、错,不是充分条件。B项“农村职业教育优于普通教育”“明显提高”错,夸大事实。D项“唯一”错,说法绝对。3.B“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设立了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划分研究课题,对我国贫困发生的地域空间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成果颇丰。”不属于“教育扶贫的困境与路径”。4.首先对”教育扶贫“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其次分析教育扶贫的现状:分析教育扶贫的方式及所取得的成效。最后指出教育扶贫的不足之处:农村地区教育规模缩小,师资不足。(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5.写清申请理由:教育落后现状及困难。写清申请的资金用途。表明申请到资金后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说明申请到资金后合理使用的计划。(答对一点给

11、2分,答出三点即可。)现代文阅读(三)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材料一:在整个产业发展促进减贫过程中,国家主导的农村开发扶贫政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来,中国的减贫工作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阶段,产业扶贫在扶贫大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更为突出。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在政府各项扶贫政策引导下,贫困户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扩大农产品出售,或者通过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家庭收入快速增加。同时,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能够增加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从而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内生发展机制,能够根植发展基因、激活

12、发展动力。产业精准扶贫构建了多主体、多要素参与的协作机制,凸显了贫困户的主体性,强调贫困户的要素参与,有利于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与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政府“输血”的基础上培育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产业扶贫会影响贫困户的资本积累和生活方式,最终改变其生计策略选择,有利于长效脱贫。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才能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内在的经济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自循环、再增长。产业扶贫是对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缩短贫困人口由脱贫到致富,再由致富到小康的转变周期。扶贫产业的发展除了帮助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外,还可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3、加快在农村贫困地区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格局。(摘自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6期,有删节)材料二:材料三: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当前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抓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更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教育扶贫,破思想禁铜、造脱贫根基,启民智民心、生脱贫茎叶,激创新之举、洒脱贫雨露。切实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要重视贫困人口子女教育,确保他们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产业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

14、措。攻坚克难,必须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多维扶贫的大格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扶贫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等带贫主体,提高带贫覆盖面和带贫能力;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由“输血”转向“造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节)材料四:2016年初,吉林农业大学被确定为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的包保帮扶单位,学校领导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好田村有发展玉木耳产业的优势: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干旱少雨、光照

15、时间充足,便于生产和晾晒;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呈弱碱性, 便于灌溉和提升木耳品质;当地剩余劳动力丰富,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 玉木耳本身不与农争时、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这些优势都为发展玉木耳产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在农大师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在好田村落地生根。5年来,该项目共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次,这部分人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年;该项目共覆盖贫困户125户,项目所得利润为贫困户分红,累计分红8万余元,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户均收入增加500元/年。(摘自吉林日报2020年5月7日,有删节)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益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推进,到2012年时,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9889万人,扶贫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B.按照1978年国家贫困标准,2007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首次降到两千万以下,贫困发生率比1978年下降29.1个百分点。C.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D.产业扶贫中,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玉木耳产业能在好田村落地生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国家主导的农村开发扶贫政策,在整个产业扶贫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