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195360623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专题讲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房山区委及霞云岭乡的同志一起开展这次主题联学活动。我结合自己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体会,就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跟大家汇报和交流两个问题: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二是这一战略的蓝图设计与政策要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乡村振兴战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被十九大审议通过写入党章。这一战略何以如此重要?何以一经提出就被写入党章?根本原因在于它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2、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我们必须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认清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力破解“三农”领域中的改革发展难题。由此,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乃顺理成章,既符合时代发展的大逻辑,也回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为什么会聚焦乡村振兴、安排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里,我想谈两个小问题: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三农”领域中的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3、了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步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时代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必须围绕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领域无疑是化解与攻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战场。因此,我们应当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视角观察与分析“三农”领域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更好地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深入地理解把握新时代及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

4、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面,新时代的一切发展都要围绕满足这一需要而展开。而这一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比过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要求。我们理解,这种要求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供给不仅要确保数量而且要提高质量。正所谓不仅要让十多亿人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舒服。这里的质量已远不仅仅是指农产品的质量,而是涵盖整个农业供给侧或供给链的质量。二是农村的产业发展既要立足第一产业,更要发展二三产业。顺应三产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培育新产品新业态,补齐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所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划分,更多地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

5、是难以或不应当人为地割裂开来的。三是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仅要让农民安居乐业,也要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度假。广大农村既是亿万农民的幸福美好家园,也是城里人向往的观光休闲好去处。应当看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的迫切要求。四是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能够吃好住好,而且还能上得了学、看得了病、养得了老。不仅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要真正实现亿万农民在农村就能够吃有所食、住有所居、学有所上、活有所干、行有所乘、病有所医、玩有所去、老有所养。特别要看到,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

6、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现实选择与基本路径。由此,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此丰富的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现代农业、搞活农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健全乡村治理、传承农耕文明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标准与新要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聚焦点,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最大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最大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尽管近年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仍然高达2.72:1,相对差距虽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拉大;其次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社

7、会事业发展差距大,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在这方面甚至堪比欧美发达国家,而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依然缺乏应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难以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此外,这种发展不平衡还表现为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与区域间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发展得好的乡村甚至不输于欧美的风情小镇,不仅环境优美,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而那些发展落后的乡村,缺乏农民就业增收的产业,留不住人,以至于不少村庄呈现出人去屋空、见房不见人的凋敝景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一是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依然薄弱,不仅转变发展方式大有空间,产品提质增效、产业做大做强也大有可为,而且生态环境整治与农作物秸秆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农膜回收等

8、农村面源污染防控的潜力巨大;二是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既有已开发和利用的各种资源要素如何提高使用效率的问题,也有土地、房屋、宅基地等资源资产如何盘活利用的问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充分,这方面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与金融支持力度,也需要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到农村投资兴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民文化生活的新渠道新方法新形式。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定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因此,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定位必须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瞄准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来认识其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这也决定

9、了我们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定位,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既要瞻前也要顾后。瞻前是为了搞明白这一战略从何处来,顾后是为了看清楚这一战略向何处去。(1)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三农”领域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以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为目标,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战略谋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不仅没有能力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甚至还要依靠农业农村资源来支持城市与工业。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们初具反哺农业农村能力的条件下,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之间与工农之间发展差距而作出的重大部署。现在看来,尽管新农村

10、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其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看,“生产发展”更多地是指向农业产业,偏重于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生活宽裕”主要是在温饱基础上的生活条件改善,所谓的宽裕是低水平的。“乡风文明”主要是着眼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素养。“村容整洁”主要是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变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管理民主”主要是强调理顺与规范农村的干群关系,切实维护亿万农民的权利与利益。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大大丰富了乡村发展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加

11、快乡村发展的目标要求。“产业兴旺”涵盖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不仅农业产业要提质增效,农村二三产业也要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村。“生态宜居”不再局限于村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而且要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乡村独有的美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乡风文明”也在原有基础上内涵更丰富、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素养,而且要复兴繁荣乡村文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传承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治理有效”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地维护亿万农民的权利与利益,以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生活富裕”不仅是要

12、让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农民衣食无忧,还要不断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使亿万农民能够在更高水平与更高品质上享有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带来的美好生活。(2)乡村振兴战略将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全过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瞄准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放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谋划与构想将贯穿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全过程。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继续坚持新农村建设对“三农”的扶持方针,坚持补农业发展“短板”、接农村事业“短腿”,确保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如期同步全面实现小康。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阶段。如果到了第

13、二个百年目标节点,我们依然要容忍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依然要补农业“短板”、接农村“短腿”,那么就不能说农业农村同步实现了现代化,不能说我们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必然就要瞄准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超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历史阶段,切实缩小城乡之间与工农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让乡村成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家园与乐园。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战略目标清晰、要求明确,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起就主动瞄向本世纪中叶,谋划目标与实现路径,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乡村振兴战略以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

14、代化为目标,涵盖“三农”事业的方方面面,要求我们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方面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将引领我们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它体现的是我们党在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时代担当与在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自信。联系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阐明的三个“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蕴含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两者的统筹兼顾、协调统一,目标导向体现的是登高望远、使命意识、深谋远虑,

15、问题导向体现的是脚踏实地、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智大勇、使命担当、爱民情怀、谋国风范。二、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设计与政策要点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汇报自己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体会。(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与理论支撑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

16、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习近平同志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总结概括为“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我们对习近平同志讲过的“强富美”之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饭碗”之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钱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