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95359985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

2、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I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魏晋南朝人品评人物,非常重视人物风度的清俊爽朗之美。世说容止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又载:“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这里赞誉人物的风神姿貌,用了“爽朗清举”“俊爽”等词语,大致都是清俊爽朗的意思。当时玄学盛行,上层人士往往把超脱尘俗、神游物外当作雅人雅事,他们认为清俊爽朗的风度是一个人在思想、感情、性格方面超脱尘俗的标志。世说等书关于风姿、风神的记载都是针对人物的外部风貌说的,文学批评风骨论中的“风”是针对

3、思想感情呈现为作品的外部风貌说的,二者特色都是“清”。可见文学批评中“风”的概念是从人物品评借用而来的,而且借义同原义仍相吻合。至于品评人物的所谓“骨”,是指骨相、骨法而言的。赏誉载:“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轻诋载:“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注引说林曰:“范启云:韩康伯似肉鸭。”“垒块”原意指众石错落突兀,这里借指人的骨骼挺拔。陈玄伯骨骼挺拔,故王羲之评为“有正骨”。韩康伯肥胖臃肿,有似肉鸭,骨骼为血肉所掩,故被人评为“无风骨”。肥胖使人体好像无骨,借用到文学批评方面,则肥辞使文无骨,故风骨说:“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让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六朝画论中的风骨论。人物画评论中关

4、于风骨的概念,是直接从当时人物品评的言论中得来的。顾恺之论画一文中多次运用“神”“骨”等词品评古画,南齐谢赫序认为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气韵生动即指风,骨法用笔即指骨。谢赫把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放在六法第一、第二位,可见他对风骨的重视程度。画论中风、神、气韵等词,都指人物的神情风貌在画中表现的生动性而言;骨、笔迹、骨法用笔等词语,则指人物的骨相形貌在画中是否被勾勒得遒劲有力而言。人物品评、画论中风骨连称,除二者都很重要外,还由于二者的关系颇为密切。文学批评中的风骨论和画论中的风骨论的关系比起和人物品评的关系更为接近,因为文论、画论二者都是文艺理论。画论中的风骨论产生时

5、代较文论中的风骨论要早,文论中的风骨论,或许主要是从画论移植而来的,从画论中的风骨论发展到文论中的风骨论,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画论中首先强调气韵生动,借用到文论,刘勰也强调“风”在作品艺术表现中的首要地位,他在风骨中说“诗总六义,风冠其首”。其二,画论中也很强调骨法用笔,移用到文学创作上,骨法用笔犹如端直劲健的语言。在绘画上,骨法用笔和随类赋采在步骤上有先后之分,即先勾勒轮廓,再施色彩;在写作上,端直劲健的语言和美丽的辞藻在运用上却是不可能划分为先后两个步骤的。从人物品评到画论再到文论,三者的评论对对象虽有不同,但风骨概念的基本特征却没有改变,“风”均指清俊爽朗的风貌,“骨”均指端直劲健的骨

6、骼。(节选自王运熙从谈到建安风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批评风骨论中的“风”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是作品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呈现。B. 文学批评风骨论中的“骨”是指作品端直劲健的语言,辞藻美丽的作品都无“骨”。C. 文学批评风骨论虽然源于人物品评,但它与画论中的风骨论的关系更为接近。D. 文学批评中的风骨论的产生晚于画论中的风骨论,它可能是从画论中移植过来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魏晋南朝人赞誉人物的风神姿貌“爽朗清举”“俊爽”,其实就是肯定他在思想、感情、性格方面超脱尘俗。B. 六朝人物画论中的“风骨”概念直接源于人物品评的

7、言论。谢赫认为,“风”指气韵生动,“骨”指骨法用笔。C. 在六朝画论和人物品评中,“风”与“神”“ 气韵”等词,“骨”与“笔迹”“骨法”等词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D. 无论是魏晋南朝的画论还是文论,都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刘勰风骨中所说的“诗总六义,风冠其首”便是明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学盛行致使魏晋南朝上流社会看重超脱尘俗、神游物外的雅人雅事,这影响到当时人物品评的取向,也对后世的画论、文论产生了影响。B. “风骨”这个概念本为魏晋南朝人品评人物的用语,“风”指清俊爽朗的神情风度,“骨”指挺拔端直的骨骼,后来被借用到文学批评中。C. 画论中的“骨”即骨

8、法用笔,是指画中人物轮廓分明、遒劲有力,所以,韩康伯肥胖臃肿,不符合审美标准,陈玄伯因骨骼挺拔而受到赞誉。D. 从人物品评到画论再到文论,均有“风”“骨”概念,其基本特征前后一致;又因为二者关系颇为密切,地位重要,常常风骨连称。【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中“辞藻美丽的作品都无骨”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第2节引用风骨里的说法可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才是“无骨之征”。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

9、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说法绝对等等。比如此题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的有效答题区间,理解并推理文章内容,最后比对备选答案,找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即可。C项,根据原文第3节可知,“神”“气韵”“笔迹”“骨法”等词属于画论中的风骨论,而非人物品评的。【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

10、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的答题区域,然后比对各备选答案的内容,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即可。C项,强加因果。对韩、陈二人外貌的评论在原文第2节中属于人物品评范畴,与画论中的“骨”没有因果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尽青山张敬波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它在那里。50年前,新西兰人艾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谢尔盖,在珠峰之巅8848.13米处激情相拥,宣告了喜马拉雅山运动“黄金时代”的来临,而他们的前辈登山家马洛里却只能和这句著名的问答一起长眠珠峰,谛听世界最高峰的心灵律动。马洛里是把登山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并成为把物质世界与人类精

11、神熔于一炉的山之子。山是美丽的,有着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境界,它不可能被征服,他总是在高处静观世间的喧腾。因此我们只有走近它,观察它,抚摸它,窥探它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山无语,它在梳理着绵长的精神历程。在“青未了”的齐鲁大地,仁者孔子登上山巅。“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好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概。这位老夫子,没料到自己的才情、智慧和三言两语成为中国历史大脉络中的枢纽,左右着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他在把泰山踩在脚下的同时,顺便也踩出了道德、器物和制度,流播千年华夏。转眼到了冕旒华贵的唐宋,不得志者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不知是寻着玉真公主的芳踪,还是被谢眺的遗踪牵引,跌跌撞撞地来到皖南敬亭山,

12、相对敬亭,五十出头的绝代诗仙吟出了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落寞平常的敬亭山,一不小心闯进了中国文学史,并成为文学史中最富人情味的青山。敬亭山由此热闹了1300年。青山似乎是寥落文人的最爱。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豪气干云天,但是,最终却略带辛酸地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文人将军,落魄至和青山调侃,想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但是,他最终爱上了青山,直到有一次面临山的巍峨雄浑,他难以自禁慨然赞曰:“如对文章太史公。”以司马迁的史记来比喻山势,真是非辛弃疾不能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辛稼轩一生中对青山唯一的“反动”。

13、辛稼轩绝不会想到若干年之后,有一位叫施耐庵的酸臭文人,敷演描绘出文学史中匪气和杀气最重的一部水浒英雄传奇。众多杀人越货、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枭雄好汉,面对官兵的剿杀,只好扯旗造反,营造了一座固若金汤、天高皇帝远的乐土。这里人人可以大块吃肉、大秤分银,却始终逃脱不了被招安和杀戮的命运。从此,梁山成为抵抗和起义的代名词,饱含着血腥和暴力,它耸立在有着反抗压迫和剥削传统的人类精神之巅,同时指向中国文人心底最夸张的反弹。如果梁山代表着反抗和欲望,那么花果山就有理想和自由的意味。无法无天如美猴王,在山中无老虎的世外桃源,与天斗、与人斗、与神斗,虽遭镇压却也风光无限,多少暴露了写书人在瑰丽奇幻的神话外衣包裹中

14、的自由的心灵,隐秘卑微但又令人肃然起敬。虚虚实实的梁山和花果山,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传统文人和外界无法和谐的铁证。由此观照,青山的历史也是人类心灵史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随着生命的四季,春华秋实。4.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赏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洛里长眠于珠峰,他是把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熔于一炉的山之子。B. 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在珠峰之巅激情相拥,从此宣告了人类成功征服高山。C. 不得志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让敬亭山成为文学史中最富人情味的青山。D. 代表着反抗和欲望的梁山,意味着理想和自由的花果山,均是传统文人和外界无

15、法和谐的铁证。5. 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句子“顺便也踩出了道德、器物和制度,流播千年华夏”含义?6. 文章以两个独立成段的短句开头,有何作用?有人说这句话和下文的联系不大,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案】4. B 5. 道德、器物和制度,是指孔子的才情、智慧和三言两语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儒家学派,“流播千年华夏”是指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 6. (1)照应文章标题无尽青山,统领下文对青山的描述。(2)不可以引用名言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出登山家马洛里以及马洛里把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融为一炉的人生态度。如果删去就失去了这种表达效果。【解析】【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从此宣告了人类成功征服高山”错误,文中第四段说山“山是美丽的,有着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境界,它不可能被征服”。故选B项。【5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再把这个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为“顺便也踩出了道德、器物和制度,流播千年华夏”,这个句子在文章第五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