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95359573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PPT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音乐优美,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

2、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高山流水,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解题,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

3、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作者简介,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善叙述,语言浅易明畅,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新乐府运动,唐代诗人 、 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以“ , 。”为口号。“新乐府”,是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 ,

4、 ,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元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创新题,咏写时事,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

5、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序言,序中交代了 、 、 和 , 概述 ,说明了 , 作用是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写作的背景动因,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正文,浔阳江边闻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琵琶女倾诉身世(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正文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点明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人物(诗人客) 2.拉开故事序幕 3.枫叶、荻花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6、正文第一部分,主人下马客在船别时茫茫江浸月 1.叙写离情别意情 2.月、江面景 3.“无管弦”,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情景相生,【浔阳江边闻琵琶】,小组自主梳理,四句一组,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 步骤: 第一步翻译诗句; 第二步说明特殊文言现象; 第三步阐明文意。 要求: 语义通顺,声音响亮,如遇段落结尾处,需总结段意。 注:为了文意连贯,部分小组可能会多译四句或少译。,第一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二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

7、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第三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第四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五组,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第六组,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

8、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第七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第三段: 琵琶女倾诉身世,第八组,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第九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第十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

9、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十一组,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品味美妙的音乐描写,欣赏语言的形象美,合作探究赏析手法,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步骤: 1.在文中找到描摹音乐的句子; 2.指出该句使用了何种手法; 3.分析其表现作用;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由一人展示小组成果。 要求: 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意清晰,每个小组展示时就一点进行分析。,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

10、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粗重急促,亲切细柔,错落有致 清脆圆润,悠扬婉转、悦耳动听,低沉凝涩,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凄厉悲愤,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烘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3.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

11、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拓展延伸,从古今描写音乐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 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名家描写音乐声音片段欣赏,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

12、,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名家描写音乐声音片段欣赏,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

13、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如何?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暗写、略写),合作探究谁解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14、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 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诗歌主题,琵琶行通

15、过叙述诗人与一位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歌女身世的同情、感伤及对自己被贬谪后的愁苦失意。,合作探究,问题:诗人用了多种手法来描摹音乐,请你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步骤: 1.在文中找到描摹音乐的句子; 2.指出该句使用了何种手法; 3.分析其表现作用; 4.小组内交流讨论后由一人展示小组成果。 要求: 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意清晰,每个小组展示时就一点进行分析。,合作探究,问题:诗人用了多种手法来描摹音乐,请你找出这些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示范: 诗人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如第二自然段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琵琶声的粗重急促。,人物形象,诗人自己: 主要表现了“天涯沦落”之恨。浔阳江头的萧瑟,和“醉不成欢”的气氛,都预示这种心情。琵琶女的诉说不仅感动了自己,也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恨”也随即奔涌而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即显。最后,抒发了谪居卧病的凄凉、郁闷,抒写仕途失意之苦痛和伤感,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愤懑。,人物形象,琵琶女: 年轻时名噪京城,色艺双绝,然这种欢乐是以色取悦而来,饱含悲苦。及至,色衰转徙江湖,过着凄苦的生活。反映着,封建社会中与琵琶女类似的的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