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上传人:凯和****啦 文档编号:194903000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手抄报怎么画,抓紧看看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吧,以下是pincai我细心整理的相关内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的由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毕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狠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竞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抓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

2、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很多抵挡它的方法,于是渐渐演化成今日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由于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4大风习俗的来源 正月初一乃“岁之元、月之元、

3、时之元”,故称“三元”,俗称“大年初一”。中国民间“过大年”亦称“腊月忙年”,春节风俗历经几千年演化,迄今仍遗存下四大年俗,你都听说过吗? 年俗之一:拜神祭祖 过年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由于宗教、风俗本身的保守性及历代统治者的提倡,这种原始时代的“敬神”礼俗代代相袭,并日渐演化为祭灶神。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进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心目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但自灶神产生

4、始,其职权便与火或灶火相游离,摇身一变成为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乃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故深得老百姓的顶礼膜拜。人们想祈福禳灾,便对灶王爷恭尊敬敬。 祭灶风俗伴随社会的进步而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祭祖。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乡间人家在去法秽、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帖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晚上那顿预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让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年俗之二:团年守岁 过年习

5、俗的民间传奇与“祭腊”不同。据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迎之际,便四出噬人。古人为防备“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诗经小雅庭燎即有“庭燎之光”的记载,这“庭燎”便是用竹竿制成火炬,燃烧时竹节内空气膨胀后爆裂,发出噼啪啪之响,这也许是“爆竹”的由来。既然“年”怕火光、爆响,人们每逢除夕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在烛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岁。于是,便形成吃团年饭与除夕守岁的风俗。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分岁饭”。依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至迟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团年饭的习俗。除夕守岁也是从吃团年饭开头,这顿饭经常得预备好几天,是农

6、家一年中最丰富的阖家团聚之宴,一般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始终吃到深夜。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年,可见这顿“团年饭”是何等重要。“团年饭”南北风俗各异,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包饺子,意即“更岁交子”;江浙一带打年糕,楚地做鱼肉糕,“糕”与“高”谐音;红烧全鱼则是祈祷“年年有余”。 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南北朝时期即有文字记载。(梁)徐君倩就有诗共内人夜坐守岁写道:“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不催。”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团聚一堂,已非传奇中那消极的躲过“年”,而是在共叙亲情中辞旧布新,寄予着一种对来年的美妙期望。 年俗之三:恭拜大年

7、 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们早起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放过“开门炮”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挨次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伴侣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不同的讲究,始终拜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拜完了。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则是平辈间相互道贺。明朝中叶,“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叉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菽园杂记)大约从清朝起,拜年已有“团拜”的形式,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恭拜新

8、年,这也许是早期的贺年片。至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有“新年欢乐”、“吉利如意”之类的祝辞。 年俗之四:压岁祈福 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赐予晚辈,寓意“压岁祈福”。相传“压岁钱”能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故又称“压祟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安度过新岁。燕京岁时记说到两种“压岁钱”:“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后一种便是沿袭至今的用红纸包裹,由长辈分给孩子的压岁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保藏”。民间百姓将“压岁钱”放置孩子枕头下,正是为了“压祟”,期望在恶鬼妖魔或传奇中的“年”去损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当然,这应当是长辈盼望孩子平安的一个美妙心愿罢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有关2021年春节手抄报资料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