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意思

上传人:u**** 文档编号:194902998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囫囵吞枣的意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囫囵吞枣的意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囫囵吞枣的意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囫囵吞枣的意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囫囵吞枣的意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囫囵吞枣的意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囫囵吞枣的意思 篇一:囫囵吞枣的意思 囫囵吞枣想到的 怎样读书 相传,宋朝有一位叫陈正之的读书人,他每天都要看书,而且还要看很多书,不过 ,他看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的快,一目十行,一天就可以看几本书,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却没有做深入的理解。他的学识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他便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认真,甚至觉得自己的脑子长的笨,认为自己是一个愚蠢的人。后来,陈正之去向大学者朱熹请教,朱熹亲切的面见了这个想学习进步的后生陈正之,在了解到陈正之读书时的情形之后,便对他说:“读书,不在乎每天读了多少本,在乎的是你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理解到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弄懂。读书要手到心到,用心去读

2、,重要的是用大脑去记,用心去理解,即使你每天读大量的书,如果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的涵义,而盲目的读书,那么学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后来,陈正之听了朱熹的教诲,用心地钻研学识,终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学者。 其实不只读书是这样,我们做其它的事情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当一名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连自己都不明白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那学生能听懂吗?当一名农民,如果没有领悟到做农业的要领,试问,他又如何能种出好的粮食来呢/当一名软件开发者,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又如何开发自己的呢? 我们每天都在和书打交道,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书成了书呆子,只知道书上说,古人云之类的话语,让人听了就觉得有点迂腐,而有

3、的人,书读的不多,但是却读的透,理解的深,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井井有条。而成为了别人敬慕的大学者,恐怕这就与用大脑去读,用心去理解是有密切关系的。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我们用心的去记去理解,我们才能这个阶梯上爬的越来越高。 【相关文章】囫囵吞枣 邯郸县春光小学 史 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自主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读书或做事的过程中,不能不求甚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书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原意和现在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邯郸是有名的成语典故之乡,身为邯郸人,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一个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反馈交流。

5、(顺势出示脾、肚、胃)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肺、背、肝)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 (咽、嚼) 汉字多有趣呀,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和现在的意思。 字词我们都没问题了,现在,让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再来读这篇故事, 1、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主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年轻人说的话。篇二:1课外文言文囫囵吞枣 一 囫囵吞枣 客有日:“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 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

6、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日:“你真是囫囵吞 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选自元白珽湛渊静语 ) 注释损脾:损伤脾脏。 狎(xi)者:喜欢开玩笑的人。狎,亲近而不庄重。 囫囵 (hln):整个儿,完整的。 自主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我食梨则嚼而不咽 2、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梨益齿而损脾( ) (2) 、呆弟子思久之( ) (3)、不能伤我之脾( ) (4)、遂绝倒(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2)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4“囫囵吞枣”这则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四 名落孙山 吴人孙山,滑

7、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 其子得失,山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选自宋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滑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流酒。比喻人能言善辩,语言流畅。 举:参加科举。 讬(to):通“托”,托付。 缀:附着。 解名:本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这里指中举的人。 自主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赴举他郡( )(2)乡人讬以子偕往( ) (3)山缀榜末,先归( )(4)解名尽处是孙山( ) 2“更”有两个读音,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主要有以下解释:改变;抵偿;经过、经历;夜至 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再;

8、更加;另,另外。本文中“贤郎更在孙山外”的“更”,应读作_,应取 第_ 个解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乡人证以子偕往。 (2)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4现在“名落孙山”这一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什么? : 1、我食梨则嚼而不咽 2(1)对有好处(2)很长时间(3)伤害,损害(4)于是、就3(1)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2)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 4它告诫我们,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加以分析思考,汲收知识时也是囫囵吞枣,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 译文有客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

9、害。”有一个傻乎乎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脏了;我吃枣的时候吞下而不嚼,(它就)不会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答案 1、(1)前往,到(2)共同,一块儿(3)返回(4)尽头 2gng 3(1)同乡的人把儿子托付给孙山,与他一块儿前往(考试)。 (2)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 令郎的名字又在我孙山的后面。 4现在通常形容人们参加各种考试或比赛没有被录取的情况。 译文吴地有个名叫孙山的人,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他要去别的地方参加科举考试,同乡的人把儿子托付给孙山,与

10、他一同前往(考试)。(放榜的时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上,孙山的名字附着在榜文的最后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在我孙山的后面。” “之”在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其意思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作结构助词用,解释为“的”。如:选文中的“不能伤我之脾”和“不能伤我之齿”。作语气助词用,不译。 如:选文中的“一呆弟子思久之”。作动词用。如:“至之市”(郑人买履),解释为到去。作代词 用。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代指好的尺 在初中文言文中,“者,也”是一种典型的表判断的文言特殊句式。有时“者”不出现,只有一个“也”,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解释为“是”。如:选文中的“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就是一个判断句。意思是“吴地有个名叫孙山的人,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篇三:囫囵吞枣 囫圇吞棗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