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194889897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 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 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 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 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 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 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

2、“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 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 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 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 超生理性 和超个人性 。 (2)从文化的 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 复合性 。 (3)从文化的 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 象征性 。 (4)从文化的 影响来说,文化具有 传递性 。 5. 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

3、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 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 :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认知功能 :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 :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 :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 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 :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 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 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 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 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

4、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 势。 (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 (4)心态文化: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 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 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 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

5、统文化含义: 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 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 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 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容,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加准

6、确地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 (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3) 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 1粟和稻是中国 史前农耕文化 的主要谷物品种 2炎帝发明了最早的农具 耒耜 3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的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5.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中国 传统文化形成和延续 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农 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2)地理环境对 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中国南方以农业为主,秦汉长

7、城以北的地区以游牧业为主等。 (3)地理环境对 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6.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 自三代以来,农业自然经济得以长期延续。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 也包容地区的文化精华, 还长期的吸取周边少数民 族的优秀文明;即使对于外域文化,中国文化也敞开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 (3)农耕经济的早熟而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重性 。 传统的民本思想,科学技术等早熟导致文化的保守性格。 7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中国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起点

8、早,持续时间长 (2)经济基础深厚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君权高于神权 (5)对人身的严密控制 8. 血缘宗法制度: (名词解释) 以血缘关系 的远近亲疏 在宗族内部区分高低贵贱, 长幼尊卑, 并规 定继承秩序 以及宗族成员各自 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的法则法规。 (1)血缘宗法制度的 根基-宗族 宗族:同一父系的人们群聚而居,有共同的土地财产,共同的宗庙,祭祀同一祖 宗,甚至还有共同的墓地等一个血缘群体。 (2)血缘宗法制度的 实质 就在于族长对宗族的政治, 经济,祭祀活动等拥有 绝对的支配权力 ,也就是对于 整个宗族或成员实行着 家长制的统治 。 (3)

9、血缘宗法制度的 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A.嫡长子继承制宗子制 B.封邦建国制 = 分封制(天子 - 诸侯- 卿、大夫 - 士- 庶民,农奴) 是由宗法制 直接衍生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进 行的。 周天子按照 血缘亲疏 ,把同姓子弟 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卿大夫 之家, 卿大夫再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各地作士。 周天子与诸侯有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 天子对诸侯有 巡守权、命官权、迁爵权 ;诸侯对天子有 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 等义务。 C.宗庙祭祀制: 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 (天子七庙,左宗右社) 9. 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

10、统社会结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 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家天下的特点 就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 (2)封国制度不断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10. 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 宗法型发展特征 ,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 伦理型范式。 积极作用 :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提倡“民胞物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在做人问题上 ,表现为: “慎独” , “自省”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提倡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

11、气节; 在行事上, 表现为脚踏实地,积极入世,自强不息,木讷刚毅的民族精神 负面价值 : A.三纲五常 的伦理说教; B.存理灭欲 的修身养性; 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 盲目排外 心理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健康 发展的障碍。 (2)专制制度 的高度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正面价值:中华民族的 整体观念 ,国家利益至上 的观念,中华民族在心理上, 文化上的 认同,文人学士 经世致用 的思想等,从而成为巨大的 民族凝聚力 产 生的源泉。 负面价值: 培植了国人严重的 迷信权力 ,服从权威 ,缺乏自信心 的心态,以 及文人的 影射传统 等。 (3)宗法与专制的结合 ,导致中

12、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 政治型范式 A.政治上表现为 :儒法合流 B.文化上表现为 :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突出表现为“内圣外王 ”的心态形 成,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其妙用是以伦理修养来沟 通政治关系和家族关系。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1. 易经的内容很少,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 。 2. 殷商时代文化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尚鬼、嗜酒、宗天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卦辞是说明整个卦的含义,乾卦卦辞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 ” 。

13、4. 【什么是周易?】 A.周易是一种 筮占之书, 由易经和易传 两部分组成。 B.易经 ( 周易古经),成书于 殷末周初。 周朝贵族向神灵占卜问吉凶的经 文汇编,占筮的内容十分广泛。 C. 它是一部 迷信典籍 ,但可以从中窥见周代人丰富的社会生活 ,又直接反映了周 代人居安思危的 精神风貌 和辩证思维的 思想。 D又是一本 哲学书 。 易传 ( 周易大传成书于战国秦汉) , “大传”古称“十 翼” ,即十篇文章。 因此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 5. 解释乾卦爻辞的意思:(15 分大题) A.九,潜龙勿用 译: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潜龙:有才能而隐居的君子 B.九二,见龙在田 译:龙出

14、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大人:有道德,有作为的人;见:现,显现,出现 C.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晚上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 没有灾难。乾乾:健而又健;惕:警惕;无咎:没有灾难 D.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龙也许跳进深渊,没有灾难。渊:深潭 E.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飞腾在空中,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大人:指有道德并且居于高位的人 (区别于九二) F. 上九,亢龙有悔 译: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亢:过甚,嫉妒,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的 程度。 G.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群龙出现在天空,看不出首领,吉利。- 尽管没有首领,

15、但是每一条龙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各尽其职,做好分内的事情,这是吉祥的。其实这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用:通常指全部 6. 比较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点 今文经 是西汉朝廷收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成定本,作为传 述依据。 (且这些经书都是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 古文经 是武帝末年,刘馀,张苍、刘德等通过各种途径所发掘的儒家经书。 (用古籀文撰写) 依据典籍版本记载的文字不一样, 在学术观点及研究的原则、 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1) 对孔子和六经的看法不同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政治学家和教育家,尊称孔子为“素王”。认为六经寄托着 孔子的政治理想,乃治国安邦之道; 古文经学

16、:以孔子为史学家,尊孔子为先师。在他们眼中,孔子“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六经也是他记录下来的历史材料。 (2) 学说的核心不一样 今文经学:以专讲“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为学说的核心 古文经学:以记载古代礼仪的周礼为学说的核心 (3) 学术源流上的差异 今文经学:讲求“师法” 。斥责古文家不溯学术之源,古文经传为刘歆伪造。 古文经学:讲求“家法” 。斥责今文家抱守秦火之残缺。 (4) 学风上的差异 今文经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大讲阴阳五行,福瑞灾异,谶纬迷信,学风空疏 荒诞。 古文经学:注重训诂考据,学风朴实平易,但往往失于繁琐。 7. 四书: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论语 五经: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8.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建立了统一的文化,具体表现在书同文、车同轨、度 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等几个方面。 9. . 汉代真正建立起 黄老之学 理论体系的是司马谈的 论六家要旨 和以刘安为 领袖的淮南学派的 淮南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 西汉时 , “五经”是指诗书 礼 易 春秋 东汉时 ,发展为“七经”,再加上孝经和论语 到唐朝 , 礼分为仪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